APP下载

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空间布局研究

2020-05-29李志朋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文脉骨骼

李志朋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1 引言

当下农业与旅游融合已经成了一种潮流,早在19世纪,国外就已经有了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但是我国国情不一样,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能够直接“拿来”,需要重新探索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的建设道路。在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推广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由于经验不足的原因,农业融合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展不是十分顺利,其主要原因有统筹规划不够全面、发展战略存在缺陷以及发展目标不明确等。具体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突出“特色”两字,但是现阶段却出现了民俗发掘不够且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出现了“特色危机”,特色小镇建设的内容、空间布局千篇一律,没有与当地的主题结合,空间布局与整体环境完全违和等情况[1]。下面,将从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的特色理念出发,对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且以实例为证,提出了几条策略。

2 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特色理念的确立

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特色理念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之上,对当地拥有的旅游资源以及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换而言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旅游项目以及商业项目,既要保证旅游的效果以及优特的体验,同时也要能够凸显“特色”二字,符合本地文化,为本地打下文化招牌。

2.1 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特色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旅游项目的设置是需要根据区域的文脉以及地脉来进行的,而如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一些事物进行共性提纯,直接决定了“特色理念”是否能够具有“特色”[2]。所以,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确立特色理念。其中,包括对于当地的环境、风俗以及文化精髓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文脉的分析。所谓文脉,指的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文脉直接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性,也是特色理念的立意之处,它后续影响着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方面则是地脉的分析,所谓地脉,指的是当地的气候、地质、生物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他们可以认为是当地特色理念的刚性需求,也是当地最显著的特征,是影响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2.2 主题形象定位

特色小镇的主题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主题形象的定位是在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与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在空间布局上,主题形象定位属于间接影响因素,优秀的空间布局能够体现主题形象,能够与之形成呼应,营造一定的意境。

2.3 具象设计理念

所谓具象设计理念,即是主题形象的直接载体,是空间布局设计的产物。具象设计理念应当要与当地特有的环境氛围进行呼应,既要能够刺激到消费者的感官,同时又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形态,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的空间布局模式

3.1 空间布局内容

空间是展现乡村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展现乡村意象的有效窗口。空间布局的设置不仅要根据当地的特色进行,同时也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这就需要对当下的旅游市场以及游客需求进行调研,综合设计考虑,对特色小镇进行空间布局规划。一般来说,在对特色小镇进行空间布局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3个方面:功能分区,即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每个空间区域所承担的职能进行定位;产业聚集区,这一区域的设计应当以当地最具特色的产业为主,在此基础之上,保证其本质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多项组合发展;游览景点,这区域指的是在整个特色小镇之中,独立存在的各个具有自身特定价值的空间,他们即是独立的,在主题形象上也是统一的[3]。

3.2 “骨骼架构”

可以说空间布局就是特色小镇的骨骼,而空间布局设计,实际上就是对特色小镇的“骨骼架构”。特色小镇能否取得良好的效益,“骨骼架构”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所以,在进行“骨骼架构”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让当地的农业旅游特色与其地理空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以此来增强农业旅游特色小镇的整体识别性,并且让旅客感受到当地文化,逐渐建立起品牌效应。综合来说,可采用“核心——轴(带)——片区”的布局模式进行布局。当然,具体布局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文只是以此为例,意在表明布局设计需要有一定规划性,要能够架构起整个特色小镇的骨骼,支撑起特色小镇的效用[4]。

4 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的实例分析

通过前文对特色小镇的功能介绍以及空间布局设计分析,结合实例(图1),可得以下结论。

图1 特色小镇的功能介绍以及空间布局设计

如图1所示,该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布局呈现核心圈层放射状模式,一共分为3层。其中内核约为1km2,中核包裹内核约为3 km2,整体上符合特色小镇的规模要求。而最外围,是特色小镇的拓展区域,可控制为8 km2左右。图示之中,根据当地情况设置了三大功能区,生态、生活、生产。图1所示的特色小镇,中心处为一公园,可对当地的自然人文以及主导的特色产业进行融合,功能项目包裹中心放射设置,能够更好的聚集核心资源[5]。

此布局突出强调了小镇的关键功能,并且综合了多方的因素。其规模来说,也符合特色小镇的申报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图1所示的空间布局操作性极强,可进行分期实施,方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调整。同时,特色小镇的功能叠加融合,资源十分集中,也能够对当地的特色进行突显,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行为活动需求。此空间布局还可进行灵活调整,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根据当下的模式进行延展变化,并且外围设置的交通、城镇版块,都可协调进行变化。

对于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特色,避免出现“千镇一律”的情况,使得号称特色小镇的地方,失去特色。但是同时,也决不能只止步于“画画图,挂挂墙”,一味的追求理想化,而不注重其实际操作性。在设计的过程中绝不能出现“一厢情愿”的情况,而是要与当下的国土条件以及投资计划结合,并且设计上一定要符合运营计划,确保在实际进行开发的时候能够保证资金不断链,并且完工时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6]。

5 结语

对于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空间布局设计,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进行设计之前,应当进行实地考察与历史研究,从确立理念出发,做好空间布局设计的前期工作。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问题,要保证布局设计切实可行,而并非只是“空中楼阁”。空间布局是特色小镇的骨骼,只有骨骼扎实,特色小镇才能够“跑”起来,才能够真正完成它的效用。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文脉骨骼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设计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