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旅游导向下的钢厂景观设计研究
——以莱芜市某钢厂为例

2020-05-29赵宗楷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钢厂厂区景观设计

赵宗楷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1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许多城市由原有的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城市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重工业企业希望在节能减排的同时,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广企业的精神文化,将原有的单一产业多元化。工业旅游是指以工艺生产流程、厂区风貌、工人生活场景为吸引物的旅游形式[1]。以钢铁工业为例,不同于传统钢铁厂所进行的单一生产活动,发展工业旅游是需要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业资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厂区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景观优化而进行的。以工业旅游为导向对原有钢铁厂的环境进行景观提升,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周边区域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都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国内许多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一些工业旅游策划与景观提升项目,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许多诸如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游客参与性不足、重游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除了分析钢铁厂本身的条件与定位之外更应该从景观层面的功能设定、空间布局与游线组织层面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

2 钢铁工业景观的价值特征

虽然从广义上来看,工业旅游的适用范围能够包括一些工业遗址改造项目。但本文所涉及的钢铁厂景观改造与学界所研究的后工业景观设计、工业遗产景观设计不同,是基于现有钢铁企业的资源条件进行的景观改造。因为钢厂原本的工业产能并未完全去除,所以在此基础之上的景观设计应当充分结合现有的工业生产环境,在不影响现有生产的条件下,遵循进行适度的、可持续的提升原则。尊重场地现有的工业资源意味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工业旅游的开展,场地内部因工业生产而导致的地形地貌破坏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这虽然给景观提升与旅游策划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特征往往能够创造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体验感受。此外,经过景观提升的场地能够吸引周边的居民前来参观,满足周末假日的旅游需求,这一方面在一些因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城镇尤为明显。因而钢铁工业景观所带来的价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总体来看,与工业旅游相结合进行景观改造提升能够有效地将钢厂的生产场所、生产过程展现给游客;景观空间所承载的各种功能生动地表现出了钢铁工业文化以及本地地域文化;景观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本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为未来钢铁工业的转型、迁出提供有效的过渡性生态修复措施。综上,针对钢厂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并开展不同形式的工业旅游能够带来显著的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

3 钢厂工业旅游的景观设计原则

钢厂是进行钢铁工业生产的主要空间载体,根据钢铁工业的生产要求通常可以划分为厂前区、办公区、生产区以及通行道路等空间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空间特征需要研究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策略,在制定策略的同时要把握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与参与性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钢厂所面临的不同地域环境问题。

3.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可以从污染治理与空间规划等方面分析。基于现有生产活动的条件下发展工业旅游进行景观空间规划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现有道路、工业构件、建筑等要素,在充分尊重现有空间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景观功能设置。对于现状空间中的不利因素,如影响视觉体验的管道、墙体等要通过合理地方式进行美化,避免毫无根据的大拆大改。对于生产活动形成的仓库、地形等要素要以因地制宜的方式赋予新的景观功能,在尊重现状空间特征的同时表现出景观设计的特色。此外,因地制宜原则同样体现在污染治理与景观生态修复层面。

首先,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需要充分秉承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核心目标,在遵守当地环保要求的前提之下进行相应的景观亮化提升,这是进行相关改造的前提条件。其次,由于工业活动的开展,场地原有的土壤条件遭到改变,乡土植物遭到破坏,因而景观设计所选用的植物品种应当尽可能地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与许多精美的绿化植物相比,乡土植物对于本地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本身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3.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可以从景观的材料、所需的能源等方面体现。可持续是指将场地内现有的材料与能源用于景观建设,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也能有助于表现场地原有的环境特征与精神内涵。具体来看,可以利用一些淘汰的设备加以一定的改造制作成雕塑小品供游客欣赏,也可以将一些废弃的钢筋用于景墙或是其它构筑物的制作上从而达到可持续循环使用的目的。

3.3 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工业旅游的过程中,游客通过参与来体验场所空间的不同活动,丰富游览的感受。游客通过自身感官感知环境,并在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经验,以此建立资源与游客之间的供求关系,提高工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2]。参与性原则除了体现在具体的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之中外,也应该表现在景观设计师在项目进行的前期让钢厂的员工、周边的居民、潜在的游客等参与到景观项目设计的过程。设计师应当明确景观体验者的不同的诉求,让参观者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外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钢铁冶金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也就要求设计师在准确把握场地精神内涵的同时,增加景观空间的丰富性与互动性。

4 案例分析——莱芜市某钢厂景观改造

以山东莱芜市郊一处钢厂为例,厂区位于莱芜市西北方向的羊里镇上,紧邻与市区相接的省道。该厂占地面积约4.9 km2,作为紧邻城镇的大型钢铁企业,该厂周边已具备集酒店、餐饮、度假等多种产业,具备成为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的条件。该厂作为羊里镇的重点企业之一,在带动全镇就业的基础之上先后促进一批机械企业发展,这样也使得羊里镇的工业与经济发展在周边乡镇中名列前茅。在如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得该厂的工业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并为周边城镇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价值,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厂区现有的空间环境特征既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面临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首先厂区整体绿化率不足,部分区域完全缺乏绿化覆盖如烧结、料场以及部分道路两侧等区域。缺乏绿化造成视觉体验较差,整体性空间形象欠佳。其次厂区的生产区域存在一定的粉尘与噪声污染,对此可以通过景观方式加以解决。再次是厂区整体空间形式单一,部分空间闲置,缺乏相应围合且以硬质混泥土地为主,整体空间有待合理规划。此外,对于厂区的工业生产空间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制定针对工业旅游的游览线路,在此前提之下才能有效表现钢铁厂所具有的场所精神,丰富游客对于钢厂生产过程的体验感,满足工业旅游的需要。针对以上的现状问题,在进行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自北向南根据该厂现有的功能布局将厂区划分为厂前区、办公区、生产区、原料储存区与炼钢体验区5个区域,并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图1)。

图1 案例钢厂平面分析

厂前区一般作为钢厂的入口及周边空间通常具有展现企业形象的重要功能。作为整体工业旅游路线的起始,厂前区的景观设计既要能彰显企业形象也要通过景观形象展示反应整体的游览主题,本次方案选用钢厂所产的钢材打造特色雕塑作为视觉焦点吸引游客。在厂前区与办公区的衔接的道路两旁丰富绿化层次,在引导游览视线的同时有助于营造相对舒适的办公环境,契合“花园式工厂”的设计愿景。通过办公区便进入了生产区域,根据炼钢的生产流程可以将生产区域的功能分为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五个主要方面。有效规避由于钢铁生产过程而造成的不利因素,通过恰当方式让游客体验到钢铁生产的过程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在炼铁、炼钢、轧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此合理设计游览路线与必要的绿化降噪能尽量减少噪声对于游客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空间作为游客参观体验的场所用以丰富游览体验。其次,在生产区域有许多影响视觉感受的管道、设备烟囱等,方案设计通过遮挡与美化并举的策略解决视觉层面的问题。用绿化、立面装饰构件能有效遮挡一些设备管道,而对于无法遮挡的烟囱等则以油漆涂刷的方式进行美化。此外,对于焦化、烧结区域形成的局部粉尘污染则通过物理与生态相结合的措施予以治理。其中在生态层面选用了本地抗性较强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粉尘形成一定的吸附效果(表1)。

表1 方案选用的本土植物

在原料储存区与炼钢体验区除了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应的景观提升外,还可以选用一些可回收的炼钢产物制作一些旅游纪念品,或是让游客直接参与到工艺品的制作中来。这种方式既体现了设计的参与性原则也有助于使游客的空间记忆更加深刻,丰富了整体工业旅游的游历体验。

5 结语

在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与参与性原则的基础之上配合行之有效的景观设计策略可以使钢厂通过发展工业旅游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趋势之下,促进传统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产业更新的同时;通过工业旅游与景观提升的方式带动钢厂及周边区域去融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将是一种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式。

猜你喜欢

钢厂厂区景观设计
德国萨尔锻钢厂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德国萨尔锻钢厂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厂区保护中的适应性消防对策
钢厂污水的现代处理技术探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