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2020-05-28徐海浮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情境教学初中物理

徐海浮

【摘 要】在阐述情境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测评与教学》的要求,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从新课导入环节、教学重难点突破、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模型教学四个方面,就情境教学的运用与研究作初步的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發展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由此专家提炼出“基本物理观念、基本物理思维、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实验探究能力”四项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平时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据此笔者依据《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测评与教学》的要求,就创建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情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引导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与技能,在探究中体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实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生动形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并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学习情趣,在感悟中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特征,教师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深入体验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初步实践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情境教学

【案例1】观察测量消耗电能的现象

学生自主观察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和小旗被电吹风吹动的状况(见图1)。实验情境分两次进行演示,其原理是将电吹风调温旋钮置于不同挡位时,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相等。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

【设计思路】通过电吹风两次电功率的表现不同,回忆机械功率的意义和

定义,建立电功率概念,从已知出发建立新知,在概念的迁移和类比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该案例是《电功率》一课的导入情境,该设计获得2016年一师一优课部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可设疑激趣,营造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初中物理的导入情境除了演示实验外,还有讲故事、介绍物理学家、科学探究、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时,就能从放映央视科教频道的“老屋魅影”视频导入,在层层设疑探秘中,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二)在重难点突破上运用情境教学

【案例2】测量小电珠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2.5V小电珠、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及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可知,要测量小电珠的电功率,就要测得两个物理量,即小电珠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电珠的电流。

实验过程:①回忆测量小电珠电阻的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②微课示范实验操作: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阻值最大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等于和略大于2.5V。③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强调使用电器时,加在其两端的电压一般不能超过额定电压!④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

分析数据:①比较三次实验的灯珠功率,你有何发现?②当电压变大时,功率如何变化?亮度如何变化?当电压变小时呢?③U=2.5V,有何物理意义?

【设计思路】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学习情境,改革被动接受式教学先介绍概念,再分组实验的教法,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实测小电珠的三次功率,再思考铭牌上的“2.5V”的意义,建立额定功率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不是事先把结论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建构新知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反思】在《电功率》的学习中,如何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因思维定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于教学实例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课件呈现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启迪学生思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重难点的突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案例3】电阻概念的有效建构

电阻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可将水流与电流进行类比。水流流过水草、石块等障碍物时,水流就会变小,说明障碍物对水流有阻碍作用;电路中,电流流过铁丝时,电流比流过铜丝小(见图2);说明铁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铜丝大。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也可采取类比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思路】为引导学生有效建构电阻这一核心概念,可利用类比法设计教学情境。例如水压相同的情况下,水轮机转动的快慢能反映水流的大小;又如,可在细玻璃管中分别放入白扁豆、绿豆等大小、颜色不同的障碍物,分别类比不同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给学生形成深刻的视觉直观,进而很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反思】在学习《电阻》概念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了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认识,其中某些理解可能会与科学概念相冲突,形成我们常说的“错误的前概念”或“相异概念”。利用教学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验,对于电阻概念的建构搭建了“去伪存真”的阶梯,可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LL〗

【案例4】光的直线传播模型的建立

如何显示光路呢?可引入文学家笔下的光线: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此处可利用电脑中的“随手写”功能,将阳光用颜色笔一缕缕地划出来。见图3)。为显示清晰的光路,教师也可演示如下情境:一束激光穿过空气加湿器喷出的雾;或穿过加有少许烟的瓶。

【设计思路】理想模型在初中阶段主要有光线、磁感线、匀速直线运动等。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模型建构的过程,比如光线,可以进行跨学科交流,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或一些古诗词来表达:“力”拔山兮气盖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并非都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同样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充满审美情感的。

【教学反思】《光的直线传播》《透镜》和《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都涉及光学知识,建构相关的物理模型能有效理解有关知识,找到物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物理建模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在透镜、照相机的学习中,还可引用王立平太空上课的视频;或利用试管自己制作“水透镜”,再利用水透镜说明眼睛视物的原理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模拟实验等。

总之,根据学生实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物理有效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在坚持教学创新,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魅力的实践中,同样能促进教师教学法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发展,这就是贯彻落实新课标师生共同成长、一起发展的具体行动。

参考文献:

[1]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情境教学初中物理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