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游戏中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意识
2020-05-28叶英
叶英
【摘 要】本文针对当下幼儿体育教育中容易出现的教师主导教育,幼儿被动学的问题。探讨幼儿教师要从幼儿教育目标出发,改变教育方法,重视幼儿中心的重要性,关注幼儿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和意愿,为其创造良好的主动探索环境,为幼儿的主动探索意识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主动探索
体育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同时体育游戏也是幼儿锻炼、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幼儿园指导纲要》当中明确阐述:“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能力素质发展,强化幼儿体质,促进幼儿体育基本动作掌握,提高其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由此可知,体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一、充分利用体育器材,培养幼儿想象力
在幼儿体育游戏当中,教师会为其提供某一种体育器材,让幼儿们去探索和发现此体育器材的多种使用方法和玩法。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当中多多鼓励幼儿自主去发现和创造。对于体育器材的选择上,在保证安全系数较高的前提下可以就地取材,将幼儿们平时上课和活动中会用到的小凳子、小桌子,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空纸盒、空瓶子、旧报纸等作为活动器材。鼓励幼儿去发现这些器材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游戏主动权交给幼儿,提升其主动参与性
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幼儿们的大脑中有着许多奇思妙想,等待着被激发和创造。在幼儿教育中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能力,首先就需要对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和尊重。在游戏过程中给足幼儿们充分的自由创造的机会和时间,把游戏主动权交给他们,只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用自主权,他们才能更加自由的发挥,由此才能够促进他们身心、个性的发展,并且在游戏中的自由会让幼儿们完全放松的感受到体育游戏的快乐,才会让幼儿们更加愿意和主动的进行游戏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小马运粮食”的游戏当中,幼师为了有效的提升幼儿们的热情和自主参与性,使得幼儿们通过此次游戏能够进行自主进行各种活动形式探究,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和设计还有什么其他的游戏玩法。幼儿自己设计的游戏内容和玩法,会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并且在幼儿们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在飞速的运转,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比如说有些幼儿在运输“粮食”的时候,会采用手拿、夹在腋下的方法进行运输;而有些幼儿会选择采用小组传递的方式进行运输等。为了激发幼儿们勇敢创新,提高其自主探究水平,幼师们还能够针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等情况,鼓励大家在经常采用的玩法上进行创新选择,由此不但可以提升幼儿们的自主探究意识,还可以激发幼儿们对于各种游戏的挑战欲。
三、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真正快乐起来
幼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丰富有趣的游戏主题和内容,将游戏的环节设置的趣味性足一些,将游戏的热情、愉快充分的体现出来,让幼儿们置身在快乐的氛围当中,从以前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跳出来,从游戏活动走向自主探究创造中去,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进攻,由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带动幼儿们在体育游戏中的热情和参与性,渐渐提升幼儿们的自主探索意识。
例如,在体育游戏当中,幼师可以针对游戏中的主要内容,设定各种的人物角色,改变游戲情节。利用新颖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们熟知的某项游戏变的更有趣和丰富,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幼儿想要参与到这个游戏中。与此同时,每一个创新的游戏玩法都能过让幼儿们眼前一亮,感觉到好奇。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和探索力量,幼师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小朋友间合作的方法,利用多人的创意和力量,设计多样的游戏环节。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注重游戏评价,强化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多去鼓励,如:xx小朋友表现的非常认真,遵守游戏规则,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认真完成,等等。老师除了语文表扬,也可以用肢体语言去表扬,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手势,让孩子们感受到在游戏中努力的成果。肯定和鼓励的话能淡化孩子心里的挫败感,又能使幼儿保持对后继活动的成功期望,在这种爱的氛围下,孩子们和老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难和挫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当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学习的探索意识,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游戏带给他们探索的快乐。由此,就需要幼师们不断的创新各种新奇有趣的体育游戏,抓住幼儿们的眼球,引发他们好奇探索之心。
参考文献:
[1]邱学青.游戏中为幼儿的学习搭建鹰架的策略[J].幼儿教育,2013(34).
[2]秦旭芳,高丙成.幼儿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类型及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5).
[3]江辉.创造性体育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5).
[4]林小环.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