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齐鲁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0-05-28张媛媛杨雅莉安凌中任倩慧
张媛媛 杨雅莉 安凌中 任倩慧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探索适合齐鲁乡村传统技艺的发展方式已是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一项重要议题。传统技艺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在现代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科技是推动乡村传统技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文章首先在分析齐鲁乡村传统技艺现状、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一体系+两支撑+三服务+四保障”的有机结合模式,探寻齐鲁乡村传统技艺与科技统合发展的新业态的模式。探求齐鲁乡村传统手工技艺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促进齐鲁乡村传统技艺发展的科技化转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齐鲁乡村;传统手工艺;传承
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聚集着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齐鲁乡村传统技艺逐渐边缘化致使齐鲁乡村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发展困境。
一、齐鲁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及问题分析
1.技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
众所周知,传统手工技艺是以“人”为载体,通过言传身教、带徒授艺等的方式完成代际间的延续。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财富和知识的需求强烈,致使他们对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祖祖辈辈。许多年轻人在面对祖辈赖以生存的传统手工艺时,因其“高困难、超强度、长周期、低收入”的特点而望而却步......同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艺术家或工匠凭现如今仅借高超的技艺已难以维持和改善生活,很多艺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放弃技艺而转行,造成了传统乡村工艺面临失传的传承困境。在齐鲁大地上传承百年有余的棒槌花边绣作为一种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因其编织技艺复杂,编织过程耗时费力且利润微薄,致使年轻一代无人问津。
2.传统手工技艺因其脱离市场而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与现代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业替代品剧增。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土壤,不少乡村传统手工艺被贴上了“陈旧、老套”的标签,缺少创新意识、过于单一等难以跟上当今文化发展的潮流和人们日益更新的需求,逐渐被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取而代之。这使得传统手工业受到很大冲击,发展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3.传统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利用意识欠缺
一方面,乡村传统手工技艺在其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齐鲁乡村地区的多数手工技艺的普遍经营方式是传统手工艺人兼商人以家庭作坊式的模式经营。因其较低的经济效益、暗淡的市场前景,传统作坊式经营使得手工技艺的创新发展缺乏研发生产基地或者产业园区的依托。另一方面,多数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乡村传统工艺的研究仅是局限于发展史的理论研究,而忽略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应用研究。更多的精力放在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的开展上,而忽略传统手工技艺如何融入时代“血液”使其活态传承更好的活跃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
二、助推齐鲁乡村传统技艺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大力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促使乡村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立足于现阶段国家层面乡村振兴的大趋势下,以及胶东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文章尝试以“一体系+两支撑+三服务+四保障”为建设思路,探寻齐鲁乡村传统技艺与科技统合发展的新业态的模式。
1.“一体系”:现代科技与乡村传统技艺融合新体系。
在现代化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服务于传统手工技艺创新传承模式是必然趋势。齐鲁乡村传统手工技艺面对当下严峻的生存环境,使其打破僵局,再次恢复生机的传承发展立足于齐鲁乡村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為驱动,以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2.“两支撑”: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
科技支撑方面:首先,加快乡村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其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三是加快建立支撑乡村文化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人才支撑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健全人才储备机制,营造爱才、敬才的乡村环境,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如成立拓展研发团队。以传承人为核心,培养活态传承团队,对于频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而言,发掘新生代的传承人至关重要。以传承人为核心,集聚新一代人才资源,培养强大的传承队伍,建立以技能水平、年龄、专业等为基础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实现农村传统手工艺的最佳教学效果,挖掘其潜在的未来市场,使传统手工艺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通过专题讲座、机构培训、科技平台等形式,培养和挖掘当地本土人才,提高他们对当地传统技能、现代科技、现代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工作坊、社区活动中心等打造活态化体验平台。执政机构协同传承人及其团队或其他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工作坊、社区活动中心等打造活态化体验平台,手把手地亲自教授,以立体化传授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身临其境感受到身边的传统手工艺,带领他们重新认知其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基本技能,并进一步参与到未来的相关传承活动之中。
3.“三服务”:借助科技力量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乡村传统技艺传承、服务于乡村振兴。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手工艺是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所在。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必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和新的传播模式,
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现代科技力量的介入,传统手工艺的改造升级成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科技助武装乡村民众,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科技弥补传统技艺之短,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以科技推动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与乡村民众脱贫致富双赢局面。
4.“四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落实、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推广。
传统手工技艺是起源于最基层的原生态手工技艺。要进一步推动齐鲁乡村传统技艺发展的科技化转型与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群众、专家等各界社会的共同努力。提升传统手工业向产业化发展组织力度,地方政府应科学规划,并制定出台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专项政策,成立传统工艺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手工艺产业化”工作,政府主动搭建平台,企业创新实践,传承人自主创业,贫困群众广泛参与,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使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要充分发挥政府平台优势,拓宽融资渠道,集聚各种社会资源,在产品设计、工艺改进、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扶持传统手工艺,使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互联网优势,积极拓展渠道,构建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传统营销手段为辅的现代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手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提高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品牌化程度。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使民族手工业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就要立足传统,重塑传统,使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力争从强化组织领导、精准策略落实、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着手为传统工艺的复兴和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齐鲁村落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发展,重在唤醒当地民众对所在区域的文化本根的重视;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正确把握本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以及传统乡村文化在当下价值;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弥补齐鲁乡村传统技艺,为齐鲁乡村传统技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齐鲁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潘鸿飞.利用傳统手工艺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9(4):22-24.
[2]刘建剑.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传统手工艺的跨界活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4):112-117.
[3]罗京艳.裂变中的传承—乡村振兴战略中黔东南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再生[J].贵州民族研究,2018(12):83-87.
[4]张伟,杨波.基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创新与应用[J].大舞台,2018(3):101-104.
[5]孙克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03):62.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2019RKA06016)。
作者简介:张媛媛,(198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服饰文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