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研究

2020-05-28姜兆华仲娜娜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舆论网络监督

姜兆华 仲娜娜

摘    要:舆论监督,在《新闻学大辞典》中解释为“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的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表达舆论、影响公众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监督主体发生改变。在传统的舆论监督过程中,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发挥着主体作用。而网络舆论监督使得话语权回归民众,除新闻工作者外,网络意见领袖、形形色色的网民发挥着巨大作用。二是舆论监督对象扩大。上至国家官员、政府决策,下至普通百姓、社会热点事件,都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三是舆论监督发酵更快。网络及时性的特点,避免了传统媒体因生产工序而产生的时间延期,一件事情刚刚发生就会被挂到网上引起网民的激烈讨论。四是舆论监督力度更大。很多事件一旦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就会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相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在事情的解决上也更加迅速和透明。

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表现及原因分析

黑格尔过:“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其中包括一切偶然的意见,它的无知和曲解,以及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观察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不难发现,网络舆论监督凭借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时效性等特点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负效应。比如,引发网络群体事件,造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造成隐私权的侵犯;群体极化,加深社会矛盾;网民审判,干扰司法公正;等等。

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产生与互联网的特性相关。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主体参差不齐,网络舆论监督负效应产生的原因也是多层的。

1.公众对信息掌握片面。舆论起源于公众,公众对信息掌握不全面或者信息本身存在问题,由此引发的舆论监督也必然会与事实产生偏差。一方面由于事实真相得不到及时公布,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阅读呈现碎片化,有些信息可能只是某个事件的一部分或者是某种事件的表象,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全面掌握。

2.把关人消失或作用弱化。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中讲到了“把关人”概念的产生。怀特将这一社会学的概念引入传播学,他指出:传媒组织是新闻报道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传播主体的泛众化,网民可以不经把关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信息或观点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把关人”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相比,作用被弱化了。

3.意见持续集聚引发破窗效应。

网络平台因传播空间的无限性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可作为社会信息最好的收集器,为各种讯息意见的进入与碰撞提供包容空间,各种意见气候在此场域中碰撞、反馈、融合、吸收、汇总,分散的微内容得以结合为庞大的内容长尾,构建出公众监督的民间舆论场。在这个民间舆论场中,偏激和攻击的言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则会引发“破窗效应”,群体盲从和语言暴力等流弊现象不断涌现。

4.“网络民粹主义”成为网络舆论环境的主流。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新媒体环境为民粹主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表达平台,而且因为网络更加自由、匿名的发言环境,更容易使极端的、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话语在网上迅速传播、积聚,“网络民粹主义”更显得声势浩大。

如何消减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

1.开展面向大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用语先天具有去精英化的后现代特征,解构权威、解构传统,网络舆论是散发正能量还是产生负效应,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了当事人的媒介素养。目前我们主要在高等院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系统化的教育也只是集中针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升到素质教育和扩展到全民教育程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滞后使中国尚未形成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

2.重视舆论领袖的作用

舆论领袖能够成为舆论领袖,相对于普通网民来说也是更加懂得舆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伯内斯在《舆论的结晶》中提到:舆论的走势和方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摇摆,不断改变。在《舆论的结晶》结尾,伯内斯援引了一位教授的话:“舆论的未来就是文明的未来。……上层社会——即那些有教养的人、有学识的人、专家和知识分子——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必须将道德和精神的意志专注于舆论之中。”

3.加强立法监管

网络舆论要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而公民社会的形成需要社会体制的保障和公民意识的形成。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体制和公民意识无法在短时间内促使公民社会的形成,加强法治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当前,部分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犯提供了“空子”可钻;网络匿名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难以鉴别其真实身份,也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难度;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定网络言语“表達疆域”间存在的矛盾,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斟酌。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然功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传播技术的变革,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低门槛的准入规则和更加便利的条件,话语权回归民众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大的监督力度。但是,互联网的特性为网络舆论监督带来的负效应也成为舆论监督过程中的问题。任何因素都不能阻碍舆论监督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对网路舆论监督的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后果和消减措施进行分析,以使得舆论监督发挥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星辰.网络时代如何引导与控制信息的理性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16(05):39.

[2]殷宇潼.论我国网络言论自由[J].法制博览,2019(27):248.

[3]邱诗萌,张红霄.网络言论自由边界的多维度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4):82-88.

[4]邓若伊,余梦珑,丁艺等.以法制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构筑网络强国——《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解读[J].电子政务,2017(02):2-35.

作者简介:姜兆华,男,山东聊城人,1983年8月,东方烟草报社;仲娜娜,女,山东济宁人,1986年5月,山东法官培训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网络监督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什么是四个监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