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综合体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视觉识别系统实践与探索
2020-05-28张宇潇
张宇潇
摘 要:本文主要以洛邑古城为例,从旅游综合体和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共同入手,尝试以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关于具体的实践探索,以“客观载体”结合“地方文明”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设计基础,在视觉的维度上进行现代艺术的创新,以辩证的设计思维探索立足于文化独立与融合,并同时将现代平面的综合性以此为例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采用分析说明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实验,以表达关于主体衔接构架的方式与见解。
关键词:旅游综合体;传统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洛邑古城;河图洛书
一、旅游综合体研究现状分析
1. 当前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当前,中国的旅游综合体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当中,呈现出由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的态势,独立景区已综合性得到延伸,多产业已进入融合阶段。旅游综合体规划角度也逐渐放宽至所在城市拥有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文化和现代旅游综合体产业的融合趋势占比也逐步升高。当前,很多品牌方虽也在不断地努力开发和实践,但整个旅游综合体的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角度皆存在一些问题,品牌意识较差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痛点。很多产业对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以及相应建立的了解和认知,还滞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目前旅游综合体环境当中,对于视觉识别设计体系的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
2. 洛邑古城概况分析与浅析旅游综合体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性
以洛邑古城为例,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其目前是洛阳古城区文物保护、复兴和继承洛阳传统文化的一大旅游综合体亮点。汉文化与多民族文化共融、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交错,乡野文化与宫廷文化同息的文化特征也已经在洛邑地区得到逐步形成。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整个旅游综合体园区的主推目标。但由于缺乏整体园区的视觉规划,使得“传统文化”色彩與古城本身有些脱节。虽政府在政策上积极融合二者,但视觉感官上表现的略显粗糙,文化的渗透性较低,商业化严重,景区内的建筑多半都变成了商用店铺,其招募了一批专业做生意的商家,销售民俗工艺品,经营餐厅、酒吧等。园区内功能虽然丰富了,但大到整个园区,小到每家店铺,都没有一个统一化的视觉规范。尤其是对外宣传过程中,古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具体情况如图1.1所示)品牌形象杂乱无章且缺乏鲜明的视觉形象。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宣传相对晦涩,从而该旅游综合体的品质上也大打了折扣。遂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综合体产业的结合必须要在视觉上有一个规范化的统一体系。三者秩序井然地相结合才能为区域人文精神找到合适的载体,为合适的载体增添文化的光彩。一套完整有序、设计感强的视觉识别系统对于旅游综合体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存在与否或存在的质量高低直接会对整个旅游综合体的知名度和品质感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虽以此为例,但是旅游综合体关于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性确实需要引发我们的深思。
二、立足设计浅析关于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启示
关于传统文化的借鉴,其是对于旅游综合体提升品质以及自身文化修养的有效方法,但借鉴并非借用,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地去生搬硬套来挪用某些文化思想去强行武装某个品牌。我们应当杜绝简单的“拿来主义”,随便的强行套叠只会使得品牌的质量越发的低端无趣。一味地盲目摘抄或者晦涩地强行体现只会使得设计的内容变的本末倒置,失去了应当去追求的内涵与文化。我们要立足于当下,站在科学设计的思维上以最现代的设计语言来体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回归至旅游综合体产业,也亦是如此。对于整个旅游园区当中进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建立而言,一味地拘泥于传统,搬用拷贝所谓的文化符号做文章是行不通的,融合与创新才是我们应当去推崇的法则。传统文化与旅游综合体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进行紧密地联合是一种不错的品牌塑造方式,利用设计的美学来打开旅游产业的视觉传播形式。当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以旅游综合体为载体进行设计美学化的升级与改造后,会更大程度地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明确旅游综合体的品牌定位与品牌内涵。旅游综合体产业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文化的二次催化作用会使得产业品牌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内涵。这样,品牌的质感也更容易让受众得到感知和认同。
三、传统文化运用在旅游综合体上的视觉识别探索实验
传统文化应当适度的被旅游综合体产业开发以及利用,依靠当代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去再度挖掘中国古老的传统资源。所以,这也就相应抛出了问题,即如何将现代的旅游综合体产业与传统文化得到合适的衔接?在这里我将以洛邑古城为例,对我的探究性实验做出说明性展示。以此论述自己立足设计角度衔接二者的一些思路与方法。
1.标志图形部分
洛邑古城是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的产物,老建筑与新建筑交相辉映,园区内科学划分各功能区域,空间结构感强且变化丰富。依托洛阳深厚的地方文化,将千年古城风采集中展现。图2.1为经过文化与旅游综合体的融合,还原洛邑古城特征后再设计的标志。
此次实验着重从标志入手,以古城区本身的结构作为载体并结合中原文化,以“洛邑古城”+“河图洛书”作为理念进行呈现。本次探究以推演作为手法,去除主观臆造,强调传统文化和旅游综合体自然的结合,顺理成章的推演出相应的结合体。
“客观载体”结合“地方文明”是标志图形推演的指导思想。客观载体即古城本身,设计上从“地形”“地砖”“窗棂”三者上入手进行古城本身结构上的推演。地形角度上从古城整体的地形结构出发,在空间角度上力求还原古城园区内的固有结构。地砖角度上,地砖本身纵、横、斜多角度组合贯穿整个古城内,是水平空间内一条重要脉络。窗棂角度上,其延展性极高,造型纵横交错,它可以构架出整个古城空间内的网格脉络。客观载体设计中,以地形为主要推演依据,地砖和窗棂作为结构上的辅助参考。三个角度的组合思考共同推演出一个关键词——“脉络”。它是古城空间区域内有形的气场,得天独厚的一种天然资源。关于“地方文明”,此次实验引入“河图洛书”传统文化,其本身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其间蕴含着深奥的思想与文明,“河图”在天为象,在地成形;“洛书”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遂再次对应关键词“脉络”即通过“客观载体”与“地方文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推演的设计方式作为手法,以“脉络”作为表达方式进行思考与设计。图2.2为设计概念的表达公式。
洛邑古城依文峰塔而建 ,以塔作为园区中心。凸显“一座塔还原一段历史,一座塔铸造一个景区”的理念。标志从空间角度上还原了原本的地形结构,以文峰塔(图2.3红色标注处)作为中心,周围建筑以八方包裹之势环绕于此。空间维度上的还原与推演使得标志对应着古城内各功能区域科学划分的空间感表达了出来。图2.3为从地形角度上进行还原与推演的图示。
“地方文明”角度即传统文化的注入——河图洛书的概念。设计思维上从“来源传说”、“河图洛书本身的概念”、“理”,这三个角度入手。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以“河图洛书”作为理念来源,造型立足于“洛书”以表空间脉络。紧紧围绕“脉络”的概念将旅游综合体自身的气场和传统文化的关键词联系起来。关于来源传说角度,则还原的是“神龟背书”。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遂从造型上模拟龟壳的形态。关于自身的概念角度,从“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这三个方向上去进行还原与推演。“方圆相藏”即方中有圆,圆里套方,从结构上还原了河图洛书的方圆相藏概念。“阴阳相抱”即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阴阳共存,相互为伴,从数理上还原了河图洛书的阴阳数概念。“相互为用”即笔画相连,结构贯穿,密切联系,融于一体,从内部结构上对河图洛书的内在联系进行还原。综上三个方向同步进行理念贯穿,对河图洛书的自身概念进行了还原与推演。关于河图洛书“理”的角度,标志保证中心不动,阳数、阴数皆左旋的“理”,从空间上还原“河图之理”。图2.4为传统文化——“河图洛书”理念的具体图示说明。
当理念得到实践后,便接着尝试推演标志的“数阵”实现从河图到洛书,再到标志的推演过渡。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在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不单只具有数学意义。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这体现出了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含义无穷。图2.5为数阵的推演说明。
2. 标志中英文标准字部分
标志的图形部分得到实现后,便是对中英文标准字理念的灌输与设计。中文标准字角度,字体方正浑厚,左右舒展,整齐均匀,在字型结构上还原古建筑“正吻”装饰构件,以此将洛邑古城的自身气质通过典型的代表物凸显出来。英文标准字角度,采用无衬线体结构,字体宽扁,还原古建筑低压态势。由此,从中英文标准字两个角度共同入手,还原古城的气质与气场,具体呈现如图3.1所示。
3.辅助图形系统部分
品牌标志是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但由于品牌标志的使用会有面积局限,因此,要将品牌形象风格统一贯穿到整个触点的应用设计当中,就要借助辅助图形去实现延伸。辅助图形角度,实验继续保持了还原与推演的理念。并在此设计理念上推演出三套辅助图形,以便在实际落地应用当中,更好地适应多种环境的需求。
第一套,即经前期从河图到洛书,再到标志;辅助图形进行再次推演与图形化再设计,实现从标志到辅助图形的数阵衍生。提取标志中的数阵进行二次延展,增强标志应用面,丰富整体内容,保持视觉系统更加统一且个性突出,使凝练的辅助图形,在古城概念的基础上得到内涵的延伸。具体推演过程如图4.1所示。
当从标志到辅助图形的理念实现后,便可对其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延伸。阴数、阳数的组合形态可按照图例所规定的方式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排列无限延展,再次升华推演过程,丰富推演结果。图4.2为数阵辅助图形的横向与纵向延伸说明。
同样,数阵还可以按下图4.3呈现的排列方式再次延展,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设定数阵组合的排列密度。阴数组合与阳数组合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另使用。数阵辅助图形的这种组合排列方式很大程度的还原了河图洛书的结构对称性和数字性这两个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重新编排组合数阵,使符号化的图形结构分布形态对称,数理关系再延展这样下来。
关于第一套辅助图形,核心的内容还是推演与延续,但是在应用形式上便可以极大地对品牌调性进行丰富与扩展,使得品牌内涵再度升华与加强。第二套辅助图形,即是对标志进行了结构上的提取,还是从标志到辅助图形,以此延伸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地标导视系统,在实际应用时,除宣传品牌文化内涵外,还可以给予受众信息导向指示。图4.4为具体的图示说明。
第三套辅助图形即进行了图像化的延伸。以“龟”的形象作为洛邑古城的图像化辅助图形,从“河图洛书的来源传说”角度以及“洛阳字谜”角度综合出发。遂以“龟”形象来强化品牌性格。“来源传说”上,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洛阳字谜”上,“洛阳”——“落阳”即乌龟(归谐音),太阳下山则是乌(黑之意)。本套辅助图形共延伸出四只“龟”的形态,将从标志中提取出来进行过二次延展后的数阵辅助单体图形,通过“龟身”以及“龟甲”纹路的再次加工与体现,使得辅助图形得以图像化的继续延展。图像化的辅助图形目的在于将品牌形象再深化,丰富触点应用的视觉形象感知,使辅助图形可以更加灵活自如地适用与延伸,和品牌标志再次的相辅相成,形成完备的辅助体系。四只“龟”的形象如下图4.5所示。
通过对标志的图形、中英文标准字以及多形态辅助图形的推演与设计后,关于本套以洛邑古城为例,立足旅游综合体角度进行文化融合的设计基本衔接已经完成。整体上以设计的手法,通过视觉识别体系的方式将二者构架起来,理念部分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应的呈现。
四、总结
本次探究实验,以洛邑古城为例尝试了基于旅游综合体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实验与探索。设计是一种衔接事物、解决问题、改进社会的有效手段,它与文化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伴随这种新时代思潮的影响,设计优化生活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辩证的导入文化因子也是一种可取的设计方式。从当前现实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伴随着市场经济还是人文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设计的方式缩短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创新的方式构架文化的桥梁,这样的实践久而久之才能更好地烘托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解决社会问题。虽然当今社会不断地推崇现代艺术设计力的创新,但传统文化的根源我们同样不可以丢弃。我们要将文化的精神作为基础,在设计的维度上进行现代艺术的创新,将传统的一些文化审美理念搬出博物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将辩证的设计思维方式立足于审美提升上,致力于文化独立与融合,从而使现代平面的综合性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我们的社会环境,将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创新作为我们的精神动力,努力提高设计的辐射面积。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角度和领域,希望我们可以立足设计,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琼琳.解析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J].吉林工程技術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1):44-46.
[2]李媛.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论传统文化在现代人文环境艺术中的启发[J].前沿,2011(14):155-157.
[3]叶卫霞.杭州古村落旅游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桐庐深澳古村为例[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