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研究

2020-05-28张弘韬韩星星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艺术设计大学生

张弘韬 韩星星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通过对学习行为的分析,深入发现当前MOOC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平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给出有效的引导与激励策略,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的个性化、自主化,以构建科学有效的MOOC教学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学习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154-02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引发了一大批教育教学领域研究者的思考,研究的热度也在逐渐上升。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也称为“慕课”,具有大规模学习者、时空开放、网络在线等特点,这种MOOC教学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时空的约束,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向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课程资源。本文重点研究了MOOC环境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对构建科学有效的MOOC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行为分析

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的MOOC学习行为普遍具有较强的务实取向。从学习动机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引入了MOOC模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出于完成课程任务和拿到学分的目的而进行的学习;另一类则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出于兴趣爱好、希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或拓展眼界而进行学习。前者是在外部因素的促使下展开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它归为外部动机;而后者则发自内生动力,且以学习活动本身为指向,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内部动机。有研究认为,基于外部动机的学习者人数相对较少,但由于外部约束机制的存在而具有较高的完成率、合格率,但由内部动机引起的MOOC学习行为却更加持久 [1][2]。

同时,调查发现,高年级大学生的MOOC自学能力明显强于低年级学生[3]。在学习时间上,大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但周学时集中在5-20小时之间[4];就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而言,所选择的MOOC课程主要倾向于软件工具类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另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MOOC学习行为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习时长、交流互动、学习效果等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5][6]。一是浅尝辄止型,即学习者只停留在学习启动阶段,只注册了账号、粗略浏览了网页,并没有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其学习时长、学习效果、平均成绩等都处于平均线以下;二是积极向上型,學习者学习效果高于前者,除了浏览资料以外还发生过查询、讨论、评价等行为;三是深入思考型,学习者在学习时长、互动交流、团队协作等方面达到最高水平,会比较深入地思考问题,探究课程内容,并加入关系密切的学习团队展开协作。通过学习之后,深入思考型学习者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能举一反三,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MOOC模式逐渐在国内高校普及,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产生了较大反响,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学习缺乏外在约束。MOOC学习行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来进行MOOC学习。而常见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因缺乏坚持的意志力而中途放弃,很多学习行为仅停留在启动阶段。在没有强大内部动机和外在约束力的强制引导下,只有较少学生完整修完了所有课程内容,达到了课程要求,其余大多都粗略地浏览而过,缺乏深度思考。

其次,课程资源参差不齐。MOOC课程更新较快,门类较多,大量繁杂的网络课程分布在平台上。部分平台审核工作管理不严,从而导致教学资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给学生选择课程造成了困扰。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中筛选出较高质量的课程,无法激起学习欲望,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最后,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知识强调实践性、操作性,注重创意思维的交流和隐性知识的分享。但在当下的MOOC教学情境中,学生主要通过留言板类的文字形式与老师交流,影响答疑的时效性,导致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不佳,也无法现场观摩教师如何操作和模仿,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再加上学生与学生之间难以进行横向交流,课堂互动性的严重不足也就阻碍了观点碰撞和创意发散。因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改善课程质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是MOOC学习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引导与激励

针对上文MOOC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MOOC教学模式有更全面的良性发展,也为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有更好的MOOC学习体验,本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自学控制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都形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而MOOC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意识。就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自身更高层次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还要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以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达到自我预期的学习效果。就教师而言,则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加以引导,帮助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高校和平台而言,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学习课程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可把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频率、交流互动程度、课后练习完成情况等作为判断依据,通过奖励学习积分或是树立学习模范等办法,增强学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进而巩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是MOOC学习中的核心,优质的课程也是吸引大量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优质的网络课程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安排,充足的理论实践,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MOOC平台应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增加授课教师的考核机制,提高平台的准入门槛,以便于学生从海量的资源中迅速筛选出优质有用的课程;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可以加强合作,推出名校名师精品课程,比如几所高校分別录制本校的特色专业课程,互相开放,并在各高校MOOC平台联合推出,这样互换优质课程,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不但加强了院校之间的合作,而且满足了学生对高质量网络课程的诉求,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再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材料筛选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更具有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拓展SPOC,丰富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MOOC的优势,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教学。虽然现在MOOC教学模式发展迅速,但终究不会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用MO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以“线上补充线下,线下对线上答疑”的思路进行互补教学,以弥补单个教学模式的不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SPOC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将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学生既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又可以利用课堂来答疑解惑,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灌输,而是主动汲取,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线上通过MOOC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下通过课堂与老师进行交流,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学生得到了更全面、更自由、更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也更有针对性,对问题的答疑更有目标性。

(四)优化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当前,线上教学仍缺乏面授教学的交互性,只有较少的MOOC平台提供给师生多元化的互动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习。对此,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其一,优化平台技术手段,促进互动。可以在MOOC学习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将VR技术渗透于MOOC教学领域,引入“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课堂老师指导”的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强力的课堂教学辅助。通过多感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真切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调动艺术类大学生自发式学习和主动投入度。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开设了VR实景拍摄的在线课程。还可以增加网络语音和视频技术,使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具有情境性。其二,平台或授课教师组建助学团队,督促学生学习。适当的督促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很难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交流。助学团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课后积极回答学生的疑问,达到因材施教、有问必答的效果。其三,授课进行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丰富准确的肢体动作引导和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凸显出自己的亲和力,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答疑环节,以便于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最大化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MOOC教育改革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效的MOOC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MOOC平台、高校及教师各展所长,共同努力,加快引导与激励机制的完善,这对形成有效的MOOC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斌,姚巧红,侯威,王晶.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向度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9):48-53.

[2]黄浩,刘智,何向阳.大学生MOOC学习行为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06):601-606.

[3]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褚芸芸.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59-65.

[4]魏丹丹,胡萍,何玲.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J].文教资料,2019(25):194-195+182.

[5]郭建东.动机心理学视角下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9):196-201.

[6]林麒麟,李川,俸世洲.基于MOOC数据挖掘的学习行为与成效研究[J].科技风,2019(25):246-247.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MOOC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湘教通[2019]291号)。

作者简介:张弘韬(1984-),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韩星星(1996-),男,汉族,湖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艺术设计大学生
《星.云.海》
《花月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