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2020-05-28张爽程永清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贫困生人文关怀

张爽 程永清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树立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对策。要创新资助育人制度;将“自助”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引导工作。

【关键词】 高校;资助育人;贫困生;人文关怀;对策

当前,我国很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存在上学难问题,而国家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由于近几年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不但让读书难这一很多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也将这项工作的育人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得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得到贯彻落实。

一、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

所谓的人文关怀,在本质上就是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看成一个个体,给予必要的尊重,对学生的内在价值进行关心。其次,高校资助育人这一工作的服务本体是学生,而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恰好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通过资助工作能够让学生的求学需求得到满足,这正是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对于高校而言,在资助工作进行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最后,对于高校资助工作而言,其基本要求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主要体现在物质关怀以及精神关怀这两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通过物质的资助以及精神的关怀将贫困家庭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认定机制过于公式化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进行过程中想要确保有章可循,那么就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范制度,现阶段资助工作者所利用的资助育人制度过于工具化和手段化,使得资助育人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更追求效率化和程序化,因此造成认定机制过于公式化。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是整个资助工作当中的第一个环节,不管是助学贷款,还是助学金,提供给学生的首要前提就是学生被认定为贫困生。然而当前认定机制很多标准都存在着模糊化的现象,同时学生所提供的认定材料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过于公式化的认定机制可能会造成真实贫困生的落选。比如大部分学校的贫困生认定小组都是由学生以及辅导员所构成的,不论是学生还是辅导员都没有办法完全了解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在投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学生按照自己人的关系进行投票的不合理行为。还有一些学校让学生自己上台进行申请理由的陈述,再让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这种方式能够提升透明度,但是民主性却比较欠佳。因此能够看得出来目前认定标准还没有统一化,合理化。

2、资助工作着重“输血”轻视“造血”功能

对于大部分贫困生而言,物质上的贫困并不会击垮他们,而精神上的贫困才会真正让他们倒下。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真正理解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在进行资助工作时主要完成的都是“输血”工作,也就是给学生提供所需资金,让贫困生能够交得起学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衣食无忧。但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根本内涵并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也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资助,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很多高校在思想关怀和心理关怀工作上有所欠缺,造成很多贫困生都逐渐拥有了懈怠心理,等着学校给自己提供帮助,而通过自己实现自强的这种意识逐渐淡化,甚至很多学生已经缺乏自立能力。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在高校的整个学生群体当中,贫困生属于其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针对这些贫困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施差异化教育,不可以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方式。对于贫困生而言,其和教育者是一样的,在人格层面上是平等的。所有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贫困生在被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会对思想教育的方式有着自己的看法。每一个受思想教育的贫困生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实际需求也是不同的,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根据每一个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完成贫困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整个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育人方式缺乏多样性,比较单一。

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对策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在于育人,而人文关怀理念要贯彻在整个资助育人工作当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1、对资助育人制度进行创新

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创新资助育人制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认定机制,同时资助育人工作要以下面这两个基本条件作为前提:第一,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第二,需要对贫困生的合理需求进行关注。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资助工作不但要满足贫困生的经济需求,同时还要着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得育人质量得到提升,不但帮助学生摆脱经济压力,同时需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格以及道德。最后要对贫困生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进行关心,体现出精准性,这里所提到的精准性就是要对贫困生进行精准识别,通过一种差异化的资助方法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这样就能够满足契合需求与目标。另外这个精准性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认定精准。首先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贫困证明,以及平时在校园中的消费记录,然后通过透明民主的方式进行评定,并在之后的日子中對学生情况进行后续调查,避免公式化认定;二是过程精准。在资助育人的过程当中,对贫困生进行持续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自强意识,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个资助过程“造血”工作的进行。

2、将“自助”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

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激发贫困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传统资助育人工作当中资助更着重于无偿性资助,也就是通过助学金以及奖学金的方式进行资助。而作为一种有偿性资助,勤工助学对提升学生自强意识更有帮助。首先,相比于一些被动型资助而言,勤工助学这种资助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达到满足自己的需求;其次,不同于无偿性资助,勤工助学这种有偿性资助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从而使其自强意识不断增强;最后,勤工助学在本质上还属于是实践性资助,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中的一个教育目的就是实现学生思想上的教育,通过勤工助学这一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上升一个层次,达到教育目的。传统资助方式所采用的是“人助”,也就是“输血”,而勤工助学所采用的是“自助”,能够达到“造血”的目的,这种从“人助”到“自助”的转变,能够让贫困生真正了解自强意识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向“自助”这个方向转变。

3、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引导工作

贯彻人文关怀理念,着重关心贫困生心理发展。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着重做好心理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对贫困生的合理需求进行关注,现在社会变化较快,贫困生心理也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贫困生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周期性的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比如校园广播心理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其次,可以定期的开展心理讲座活动,通过专业老师组成一个咨询团体,并以辅导员和班级干部为主组成心理问题收集团体,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收集,然后再反馈给咨询团队进行分析,从而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解答。这样就能够纠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从而确保贫困生健康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多方向发展,并且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高校的一项主要工作,资助育人工作一定要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并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凯鹏,李伟亮,张代利.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实践与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94-96.

[2] 于小艳,刘承磊,赵鸿.构建育人目标下的高校资助管理体系实践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6(04)183-184.

[3] 朱延君,刘永红.立德树人任务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路径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6)28-31.

[4] 仓伟,胡广来,钟珊.立德树人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管理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5)69-70.

【作者简介】

张 爽(1989.12—)女,陕西渭南人,研究生,西京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程永清(1983.12—)男,山西沂州人,研究生,西京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贫困生人文关怀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