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习近平传统文化的论述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

2020-05-28周文静陈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习近平

周文静?陈丽

本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编号:187080401)

【摘 要】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审时度势,挖掘和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 毛泽东;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岁月的沉淀,留下来的是许多优秀的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成为我们很多人的精神支撑。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毛泽东和习近平对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并分析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导意义。

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1、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指出不能脱离历史看待中国的发展,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遗产。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斗中的地位》文中谈道:“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1]“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倡发展新文化的阶段,毛泽东也一再强调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必须学会尊重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应当明确当代中国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坚决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可见,毛泽东对历史悠久连续不断、内容多彩富有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习近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重要历史定位,强调中国的历史变迁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交融、不可分割的延续性,决不能割裂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近代以来的斗争史、建党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史,都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3]习近平抓住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生动地阐明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延续性。明确指出正确的认识中国,正确的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历史,不能脱离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精神积淀,亦不能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习近平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文化虚无主义者。正如他所说:“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4]

2、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在岁月的变迁中,留下来许多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化财富,它寄托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厚的精神补给。民众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和习近平都给出了科学的回答,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而习近平则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针可以总结为:批判地吸收。深刻地阐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他告诫共产党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5]

另外,毛泽东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上进行了科学的选择,在革命为中心任务的时代,对于文化的主张和选择势必服务于革命斗争。革命斗争鼓励勇往直前、坚决斗争的气概和精神,反对遵守秩序法则,不重和谐守成。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面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进行反抗,“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6]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中继续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待传统文化,反对形式主义,反对那些形而上学观点。[7]看待问题应当避免形式主义,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 应该加以改革。[8]

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坚决批判颂古非今、冥顽僵化的复古主义,又坚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妄自菲薄、全盘“西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充分肯定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在其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揚弃地继承”,“扬弃”包含了发扬和抛弃两层含义,意即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有益的部分加以继承和弘扬,对于其中糟粕的部分加以抛弃。继承是前提,弘扬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是更为自觉地继承传统的积极态度。这一思想不再把批判地继承作为主导方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整体需要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态度的新思考。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专门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了明确阐释,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9]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10]这些古代对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都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睿智,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与毛泽东一样,习近平明确主张,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1]进一步指出对于传统文化全盘肯定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两种错误态度,主张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二、审时度势,挖掘和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当代中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现在,一点点地累积而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毛泽东肯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的中国具有的借鉴价值以及时代价值。首先,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推进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才可以在中国散发出更好的光芒。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与中华民族有着血肉联系的一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理论联系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恰当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才能呈现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其次,毛泽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虽然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在对其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提取其中好的东西。[12]在毛泽东看来,我们应当对封建社会的文化进行具体辨别,对于其中人民的文化,反封建的文化要加以继承;即便是封建主义文化,也有它积极的和好的方面,特别是封建主义在它的发展上升时期,它所创造的文化是积极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因此,要用批判的眼光辨别好坏,合乎时代发展的潮流,发挥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再次,毛泽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宝库。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指出中国的文化,必须有民族的特点,并强调说,对传统文化有借鉴或没借鉴,会使文艺创作有“文野”、“粗细”、“高低”、“快慢”之分。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学习、吸收、借鉴的程度,会直接影响艺术创作,进而影响新文化的繁荣发展。他还告诫中国共产党员要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语言,充分利用古人语言中有生气的东西,指出要坚决反对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语汇和典故,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13]应当学会挖掘和利用。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在以革命为中心任务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理论的科学评价,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挖掘和阐发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使得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绽放新的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根基,为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植的沃土。由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4]习近平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根本。习近平认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5]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提炼、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着中华儿女,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道德规范,如见贤思齐、孝悌忠信、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等,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宝库。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16]纵观历史,当今社会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类似的案例,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经久的历史积淀包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必须对我国的历史有着深入地了解,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精准地把握,对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智慧进有着完善的总结。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据之一。“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1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绝不能背弃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决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道路”将难以为继,甚至可能上演历史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凝聚升华,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深厚基础,所以习近平一再強调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8]只有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弘扬,才能更好地坚持,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三、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

毛泽东认为传统文化是古人根据彼时彼地生活实践需要而创作出来,我们在继承和吸收时要有我们自身的实践创造。他明确提道:“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19]简单说,就是“古为今用”,认为民众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之时, 要反对保守主义,学习是为了从中得出某种教益和启示, 从而用以审视和指导实践, 最终在实践中创造新的文化。

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的具体国情,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为中国的艺术道路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科学的迅速进步,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利好方针。并且强调文化艺术的是非应当由艺术界自由讨论,不应该有太多外界的不必要的干涉,这样会禁锢思想,不利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不能只讲理论,要通过实践去解决,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能轻率下结论,实行本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的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20]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认为“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21]他强调对待民族文化要有一种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化的精神风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强调坚持传统文化是流,人民大众是源的观点。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人民大众,而“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人民大众”。[22]他提出人民生活是文艺的唯一的源泉,因此,创作文艺作品,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23]这些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尤其为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在继承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哪些思想理念,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的全面系统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明确了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我们党要继承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针,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毫无疑问,这个方针的提出是对毛泽东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方针的一个创造性的改善以及发挥,体现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还有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继续强调要“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由此,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创造性轉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激发中华文化潜力提供了科学方法。

综上,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是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问题,发展了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方法论原则,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指明了道路。

【参考文献】

[1][5][6 ]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9.

[3]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 人民日报,2014-4-2.

[4][10][1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4(01).

[5][7][8][13][22][2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2.841.837-838.855. 860.

[9][14][1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106.164.

[11]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1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5.

[1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2-26(01).

[10][17] 毛泽东.毛泽东文艺论集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94-195.

[19][2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1.185.42.

[20]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5-19.

【作者简介】

周文静(1992—)女,安徽明光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陈 丽(1994—)女,河北定州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习近平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标题党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