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布局 严守底线 激发内力稳增收
2020-05-28
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围绕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目标,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一年扫尾”的总体布局,全县8422户31087人已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全县规划的易地搬迁安置点217个已全部建成。先后承办全省易地搬迁现场会和业务培训会,顺利通过2016年度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成效考核,易地搬迁户型图入选国家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典型户型图集》。
一、探索路径统筹“四个布局”
遵循市委“三搬三不”(即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总体思路,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政策“组合拳”,作出了“四个布局”的总体规划。
一是在机构上层层布局。2016年初,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级成立专门办公室,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每名县级领导挂包1个乡镇,每个部门挂包1个贫困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到位、项目推进到位、督查监管到位。二是在时间上有序布局。积极对接省“十三五”分年搬迁计划,明确全县2016年搬迁1739户6607人,2017年搬迁镇2500户8722人,2018年搬迁4183户15758人,确保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三是在空间上科学布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推行“三靠五进六不选”(即靠园区、靠景区、靠产业基地,进城区、进集镇、进社区、进乡村旅游区、进中心村和聚居点,有地灾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纳入生态功能区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突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严把政策关、算好统筹账,同步推动挪穷窝、兴产业、拔穷根。四是在投入上统筹布局。统筹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7.5亿元、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按照“2+2+1”(即易地扶贫搬迁和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两个项目、两本台账,土地指标一个口子交易)原则,统一实施、分类结算、各报各账,有效化解易地搬迁户与同步搬迁户之间的矛盾。
二、创新机制严守“四条底线”
为全面实现精准搬迁、安全搬迁、阳光搬迁,始终将机制创新作为重要法宝,把“四条底线”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一是严守对象精准底线。在多方听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南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细则》,实行“三看三评三审”,即看区域环境、看扶貧成本、看房屋状况,院户评、村组评、村民大会评,村社初审、乡镇复审、县级审定,精准锁定全县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8422户31087人,并全部进行系统标注。
二是严守政策执行底线。严守人均住房面积不超标,在综合考虑人均建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自筹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前提下,实行建房面积限额管理,即5人户不超过120平方米,6人及以上户不超过145平方米,创新融入坡屋顶、白粉墙等川北民居元素,预留发展空间。对1—2人户,实行联拼联建,建设三合院、四合院等川北民居;对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统一建设幸福院进行安置。严守户均自筹不超标,根据进市县城区、进重点镇、进一般场镇、进聚居点、分散自建和投亲靠友等不同安置方式,制定了3.5万元/人、3万元/人、2.8万元/人、2.5万元/人、2万元/人五档分类差异化补助标准,确保每户自筹资金不超1万元,不因搬迁举债返贫。严守建新必须拆旧,严格按照“搬家腾房—拆旧复垦—土地移交—统计汇总—部门验收—建立档案”的工作流程,同步推进搬迁贫困户入住新居与拆旧复垦,守住耕地红线。
三是严守项目监管底线。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推行安置点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双评审”,实行“三方监理+业主委员会”的双重监督机制,由乡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同步成立搬迁户参与的业主委员会。竣工验收实行部门、乡镇、易地搬迁户、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六到场”验收机制。工程验收后,由县审计局实施项目结算审计,出具工程审计报告。规范落实县级、平台公司、乡镇、村“四级建档”,全程留痕留印,促进阳光搬迁、顺利搬迁。
四是严守资金管理底线。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对易地搬迁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了“资金会审、资料从简、进度拨款”制度,分散安置按照30%、40%、30%比例拨付;集中安置按照30%、50%、20%比例拨付,保证了项目高效实施。
三、碰硬督查亮出“三把利剑”
南江县始终把督查巡查作为推进易地搬迁的“尚方宝剑”,压实县级统筹、行业主管、乡镇主抓的四级责任,确保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亮出跟踪稽察利剑。组织易迁办、规划局、住建局、国土局等单位骨干力量组成跟踪稽察工作队,按月采取现场核实、入户访谈、查阅账薄、调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方式开展跟踪稽察和督查。“十三五”以来,组织开展市级跟踪稽察、督查23轮,覆盖全市所有乡镇、60%的项目村、35%的搬迁贫困户,及时通报整改规划选址、对象精准、住房面积、农户自筹、施工安全、建房质量、搬迁入住、拆旧复垦、资金拨付、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亮出全覆盖拉网式大督查利剑。2017年12月以来,组织行业主管单位先后三次对全县48个项目乡镇、518个行政村、8422户搬迁贫困户、217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了现场督导,对抽查项目村的督导实现户户见面全覆盖。尤其是2018年12月第一轮全覆盖拉网式大督导中,被督导的项目行政村按照“三不抽七兼顾”原则随机抽取。督查发现的13个方面问题,均已责令乡镇严格对标政策进行整改。
三是亮出暗访巡查利剑。为真实掌握各地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南江县不定期开展暗访巡查,发现对象不精准、面积超标、自筹超标、违规扩建、未实质性搬迁入住、拆旧复垦不彻底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乡镇,进行了现场约谈,限期整改,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激发内力稳定“三大增收”
南江县始终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村建设、产业培育、乡村旅游相结合,全面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一是多渠道就业促工资性增收。突出就业脱贫,针对搬迁群众个体情况,通过园区景区就业、聚居点服务岗位就业、进城镇从事服务业、依托金融扶贫自主创业、劳务技能培训就业等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目前全市搬迁户中,劳动力就业率达95%以上。
二是产业带动促生产性增收。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壮大茶叶、核桃、巴药及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每个搬迁片区,至少引进培育1—2个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把贫困搬迁对象纳入产业链条、实现增收致富。对年度预脱贫对象,按人均1000元下达产业扶持奖补资金,因户发展“五园经济”,每户每增种1亩粮油作物奖补100元,增种1亩经济作物奖补200元,增养家畜家禽按头(只)奖补,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拨到户。目前,85%的搬迁户可依托产业增收。
三是盘活资源促财产性增收。深化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变资源为资本、资源为财产。率先在易地扶贫搬迁村实施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市场经营,将财政性支农经营资产转化为村集体新增资产,贫困户配股40%、所有农户配股40%、集体持股20%,贫困户“双轮持股、二次分红、脱贫退股、滚动发展”。对无创业就业能力的特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教育救助等政策兜底到户到人。
目前,南江县搬迁贫困户31087人中,已全部入住新居,搬迁入住率达到100%,建成集中安置点217个。“行百里者半九十”,南江县党委政府一班人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与全县70万人民群众一道,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