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症施策统筹推动复工复产工作

2020-05-28陈铸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海南省复产海南

陈铸

一、推动复工复产的典型经验

(一)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

为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海南省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决定,建立省、市、县、乡、村等五级书记抓统筹的指挥体系,进一步明确八项具体举措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宣传发动,准确传达信息,精准摸底监控,紧盯隔离观察,倡导文明生活,做好城乡卫生,敢于开展斗争。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厅局领导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实地调研,指导基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针对瓜菜滞销、用工困难、物资缺口等现象,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措施办法,对症施策,帮扶和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在基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员排查无死角,及时向上级报送相关信息,做好乡镇、村(社区)人员的疫病防治宣传教育,利用横幅板报、短信、广播等方式,及时传达疫情防控信息,积极安抚村民群众思想,引导村积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二)实行“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发展

为支持企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在第一批成功实施的基础上,编制了第二批“一企一策”扶持计划,拟支持企业22家,项目总投资约652亿元,2020年承诺完成投资约44亿元,已经省政府“两重一大”会议审议通过,拟于近期印发实施。

(三)推行“一站办结、一次不跑、一键解读、一網管控”非接触式办税模式

“一站办结”,即积极推行 “线上办”,力争实现95%以上的企业纳税人、缴费人网上申报。“一次不跑”,即采用“网上申领、邮寄配送”或自助终端办理的方式领用和代开发票。“一键解读”,即汇总收集与复工复产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每天指定专人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推送给纳税人。“一网管控”,即在全省税务系统建立电话网络及时答、市县运维团队现场办、省局运维团队强支撑的三层运维机制,强化“非接触式”快速响应保障。

(四)开展农业农村“一抗三保”

一是抓得早,早在春节前就采取行动,做到早预判、早决策、早部署。二是措施实,坚持问题导向,对不同的难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围绕运输、销售、资金、用工、生产等关键环节,把影响农业复工复产的“堵点”逐个打通。特别是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调整预算资金1.65亿元支持农产品收储运销,对提振市场的信心、农民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力度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在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统筹协调推进专项工作组,多次召开动员部署会,直接开到村一级,分阶段主攻重点任务,确保全省思想统一、步骤协调、不打乱仗。同时加强督导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五)谋划出台《振兴旅游业三十条措施》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以旅游业为首的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海南省委在全省范围召开了全力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电视电话会议。为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振兴发展,省委省政府还将出台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将在用好“省八条”“旅六条”的基础上,出台财税、金融、用地等系列扶持政策,完善顶层设计、稳企减压降负、丰富旅游产品、刺激旅游消费、激活市场活力,千方百计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六)在全国率先出台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

重点保障因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封闭或隔离所导致的在产品、员工工资及隔离费用的损失。保费由省级财政补贴70%,企业自担30%。截至目前,已有100家重点企业完成投保手续,需省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840万元。同时,省财政安排288万元推出财政支持“海南游、疫安心”旅游综合保险产品,为每位入岛游客免费提供一份因感染新冠肺炎、登革热等流行传染病及自然灾害(台风、暴雨、洪水、雷击等)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人身伤亡或产生医疗费用的旅游综合保险产品,提振国内外游客和旅游企业信心。

二、推动复工复产的典型做法

(一)健康一码通,一码“通全岛”

海南健康一码通(以下简称“健康码”)作为海南省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了近年来政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优势。自2月16日国家电子政务办发布健康码规则以后,海南省立即行动,在没有参考产品、时间极短的情况下,组织技术团队完成了开发,2月18日上线海南健康码,并推出使用。健康码是承载个人健康信息的专属二维码,以居民申报的健康数据为基础,结合防疫大数据比对校验后生成的个人专属的二维码,作为个人统一的健康电子凭证,一次申报,全省通用。健康码有利于实现海南省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化疫情防控,也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和发展。未来基于健康码的数据化治理,将会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性化和便捷化,提高行政决策效能。

1、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动员,领码数比例居全国前列

2月21日,省长、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总指挥沈晓明主持召开工作例会时,要求要大力推广健康码系统。各市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抓好落实,民众积极响应,全省5天时间 500多万人注册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健康码覆盖率和活跃度,各市县再接再厉,推动健康码在各场景的全覆盖应用。3月4日,沈晓明省长研究完善海南健康码功能,进一步拓展建设“码上办事”工程。3月9日,沈晓明省长主持会议时,提出用海南健康码开发一个本岛居民离岛免税购物功能,方便本岛居民消费,刺激新的消费业态。截至3月13日8点,共有领码用户8919916人,覆盖海南省常住人口的96%,位居全国第2,仅次于浙江省。

2、全方位进行媒体宣传指导

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2月19日,通过海南新闻发布详细介绍了健康码12个问题,同日在海南日报、省新闻频道等媒体宣传;21日,省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海南卫视新闻联播、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海南新闻频道的节目,详细介绍健康码情况;22日,在海南日报整版刊登海南省健康一码通系统使用说明。几乎每周都在各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宣传健康码的使用。二是制作并下发了健康码使用手册、短视频、宣传资料、操作指引等材料,指导群众尽快熟悉使用健康码。三是组织技术及推广人员,到基层、商城现场指导部署卡口应用。四是在市民热线12345设置健康码专家坐席,制定问题回答清单,及时响应市民各种问题。

3、主动对接,跨省互认,签署全国首个健康码互认协议

作为2020年“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承办方,海南省倡议泛珠各省(区)互认共享健康码,争取实现泛珠区域内人员流动一次申报,全域通行。该倡议得到泛珠各省(区)积极响应支持。2月22日,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启动与泛珠区域的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四川、江西等省开展省际健康码互认对接工作。2月28日,海南省与浙江省签署全国首个《健康码互认协议》,按照“机制相通、规则互认、数据共享”的原则,实现两省健康码互认。近期将向其他省份发起《互认协议》。此外,将各市县在疫情防疫期间开发的各类小程序、小系统的数据统一到健康码平台上来,统一对外提供健康码互认工作。

4、加快推动健康码在各领域的应用

省人民医院推动健康码预约看病功能,将于近期上线;推动将健康码拓展为省内居民、自贸港往来客商的消费服务一码通;打通中航信航旅纵横,扫码填报入琼健康申报识别海南健康码状况;联通机场安检系统和设备刷身份证识别健康码状态;推进与港口票务系统联通,也将于近期上线。

5、扩展功能,增强服务

2月24日上线家庭代办功能;3月2日上线港澳台、外籍用户申领功能,社会反响热烈,积极申领,截至3月13日8点,已有境外人士17846人领码。鉴于当前国外疫情蔓延态势日益严峻,通过要求境外人士申领健康码,可以掌握人员状况,做到底数清、动向明。同时也能满足境外人员在海南旅游、工作、生活等需求,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的快速部署和推广实施应用,充分发挥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手段和互联网思维解决了之前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疫区防控精准化惯例、加强跨部门跨级次之间工作协同的难题,下一步将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健康一码通的未来规划,完善扩展升級,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实现海南省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性化和便捷化,优化自贸港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海南全力做好冬季瓜菜保障工作

2019年11月1日—2020年3月12日期间,全省冬季瓜菜出岛11.5万车181.2万吨,其中:3月12日,出岛1818车32253吨。3月12日,冬季瓜菜田头收购价平均3.26元/公斤。热带水果,平均收购价4.57元/公斤。预计到5月底,全省仍有270万吨冬季瓜菜上市,其中200万吨将出岛,主要有西瓜8万吨,哈密瓜15万吨,冬瓜60万吨,苦瓜11万吨,豇豆19万吨,毛豆9万吨,椒类65万亩约80万吨。上市高峰期为2月中旬至3月底,日均上市量3—5万吨。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58万亩,2月至4月上市的有芒果50万吨、菠萝45万吨、火龙果和百香果等其他水果30万吨。

1、动员全省农村抓好“一抗三保”工作

2月5日下午,全省农业农村“一抗三保”视频会议召开,动员部署全省“三农”战线做好抗疫情、保生产、保畅销、保增收的“一抗三保”工作,为海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会后,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支指导组,赴市县和一线开展农村“一抗三保”十条措施指导工作,落实政策、压实责任,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全省农业产销稳步恢复。

2、落实运销的补贴奖励政策

印发《2020年海南冬季瓜果菜采购应急补贴及奖励方案》,安排省财政资金6000万元,市县财政资金6000万元,从2月6日至2月29日,对收购海南省冬季瓜果菜的收购商进行补贴或奖励,平均每公里每吨补贴0.2元。对于采购总量达到一定数量的采购商给予一次性20万—50万元的资金奖励。印发《关于拨付2020年冬季瓜果菜采购应急补贴资金(第一批)的通知》,向18个市县共拨付补助资金3000万元,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据港口出岛统计,2月6日至29日,全省出岛瓜果菜52.88万吨。截止目前,各市县共落实(初核)申请补贴32.383万吨、拟补贴1.16亿元,目前各市县都还在审核公示阶段,待公示期满后报省厅审核分配资金再发放补贴。

3、着力打通各类促销渠道

落实《海南省冬季瓜菜“点对点”运销实施方案》,指导协调市县“点对点”对接省外农批市场,专人驻点开展促销工作,发挥省农业农村厅21个驻省外农批市场办事处的作用,促进产销衔接。联系市场协会动员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参与购销,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推海南农产品销售。主动对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发挥协会优势发动全国各大农批市场客商采购海南农产品。积极对接阿里、京东等线上平台,采取“网红”直播卖货、线下直采、配送等多种方式促销海南农产品。

4、开展“抗疫情 保畅销”产销对接线上活动

2月28日组织全省开展“抗疫情 保畅销”产销对接线上活动,做好海南省冬季瓜果菜产销工作,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各产区和销售渠道之间的信息互通、打响海南名优农产品品牌、扩大销量、提高价格、市场引导,切实解决当前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5、加大本地市场供应和收储

农业农村、交通、商务等部门协同推动海口、三亚等市县“菜篮子”集团,与蔬菜、水果基地建立直供通道,加大对本省、本地市场的供应量。引导推动海口、三亚“菜篮子”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储藏、市场和营销优势,扩大瓜菜收购量、加工量和冷储量,帮助菜农缓解集中上市卖难压力。

6、精心组织生产

印发《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生产指导的通知》,派出16个工作组蹲点全省18个市县指导农业生产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市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海南省农村疫情防控逐步规范有序,农业产销形势企稳恢复。

7、组织献爱心活动

积极对接省商务厅,做好对接,支援疫区。一方面,解决疫区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海南省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自2月1日开始,海南省共组织各单位、企业、个人或团体向湖北武汉、荆州、 黄冈、孝感、鄂州等地支援捐赠农产品30多批次,其中省委省政府组织海口、三亚、文昌、乐东、陵水、万宁、儋州、临高、琼海、澄迈、农垦集团和省红十字会等各级政府单位捐赠14批次4247吨,运送荆州是6批次1951吨,主要有瓜菜2865吨,水果1253吨,鸡肉107吨,鸡鸭蛋11吨,海鱼10吨,猪肉1吨。2月12日省委刘赐贵书记亲自部署支援湖北物资,连夜安排人员对瓜果菜等农产品进行采摘、收购、运销,于2月13日亲自发车湖北荆州瓜果蔬菜380吨,价值185.4万元。发动海南省超市、机关食堂和广大干部职工等企业、单位和个人积极采购海南省滞销的瓜果菜等农产品。

8、开通全省疫情期间农产品服务热线

公布了厅机关负责处室及各市县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反映情况,及时商请协助解决农产品卖难等突出问题。

(三)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打造“政保合作”的创新典范

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以下简称“综合保险”)是海南省推出的全国首个针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风险设计的保险产品,重点保障企业因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封闭或隔离,所导致的产品损失、员工工资及隔离费用支出。全力支持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切实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共克时艰。

2月16日,海南省正式发布“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产品,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此款保险是海南省各相关部门在了解企业需求之后,3天之内研发出的创新产品,是海南省“政保合作”的创新产品,充分体现了保险机制服务企业于危难之际的理念,对帮助海南重点企业共渡难关产生了积极影响。

该产品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险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部分企业量身定做。二是保险责任进一步扩展,将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政府采取一级响应措施致使企业额外增加的费用负担纳入赔付范围,工资和隔离费用可按规定赔付。三是该保险保费由省财政和参保企业共同分担,并采用共保模式,由省内12家财险公司共同承担保额2亿元的风险敞口。“综合保险”计划涵盖100家重点企业,每家企业保险金额为200万元,共提供保障达2亿元。保险期限为六个月,单家企业保费12万元,将由省财政厅按保费的70%予以补贴,企业自担保费的30%。2月21日,省内100家重点企业投保完毕。

(作者单位:海南省发展改革委)

猜你喜欢

海南省复产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政策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