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办高校人才流动现象研究

2020-05-28穆玉清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才流动双因素理论民办高校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存在人才流动频繁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不仅不利于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而且也阻碍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以民办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分析民办高校人才流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才流动 双因素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

双因素理论由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的管理制度、薪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若其得到满足,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和状态,但对人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励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包括个人发展空间、职业成就感、责任感、晋升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对人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因此,以双因素理论来分析民办高校人才流动现象,对于提高教师主体工作积极性,优化民办高校人才队伍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民办高校人才流动现状

(一)人才跨行业横向流动为主,组织内部纵向流动为辅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是导致人才流动频繁的必然结果。由于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也不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可观的薪资报酬,民办高校教师在横向比较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职业前景的基础上,很容易产生离职倾向,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外部横向流动频繁。其次,民办高校内部流动亦不稳定,調岗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

(二)人才流动规模大,呈现不平衡态势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流动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民办高校一直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和吸引力,无法有效控制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教师主体呈现流动不平衡的态势。此外,教师为提升个人素质和科研水平也会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人才流动的不平衡性。

(三)民办高校人才流动呈无序状态,存在隐形流失问题

随着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学校师资力量与生源矛盾加剧。教师大多流向公办学校,大量师资流失,容易造成师资力量的断层,而对教师的重新引进和培养,会增加民办高校的运营成本。在市场的冲击和诱惑下,许多民办高校的教师不满足现状,从事兼职或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利于高校和教育的长期发展。

(四)部分教师存在信用失范问题

人才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部分高校采取非理性竞争的手段进行“抢人大战”,在这些利益驱动下,部分教师改变价值观念,利用自身优势,成为职业跳槽人士,导致教师信用缺失,再加上聘用合同和学校制度对教师的约束力不强,离职的违约成本和责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造成大批教师的离职,加剧师资结构的不平衡。

三、民办高校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保健因素层面

1.管理制度缺失,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民办高校缺乏人性化管理,容易造成权力过分集中。管理者与教师地位不平等,教师得不到尊重。此外,学校往往只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缺乏情感和文化交流,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忠诚度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低。教师不能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双方没有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这些都使得民办高校人才缺乏职业归属感,不断找寻新的发展机会。

2.薪酬和福利待遇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职业保障。民办高校教师薪酬待遇不高,缺乏竞争力。由于薪酬与学历、职称挂钩,在短期内很难提升,导致对教师的物质激励严重不足,容易产生离职倾向。在社保政策方面学校也落实不到位,很难发挥很大的保障作用。再加上考核标准不明确,工资发放标准不清晰,教师缺乏有效的职业保障,职业安全感较低。

3.学术环境建设不到位,教师参与学术科研机会少。由于民办教育立法及相关制度不完善,民办高校教师可以参与学术科研交流的机会较少,再加上民办高校只注重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人才,教师自身也缺乏科研动力,这使得民办高校在学术科研上缺乏竞争力,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激励因素层面

1.晋升机会不足,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效应。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够专业,缺乏人性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没有多大的行政晋升空间。在职务晋升方面,晋升周期长,程序非常复杂,竞争非常激烈,但晋升机会又不足,因此大部分教师会选择流向晋升机会多的高校,产生校际流动。再加上学校的激励形式单一,没有日常考核部分,优秀考核结果难以变现,不良考核结果也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导致考核结果流于形式,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效应。

2.职业发展生涯受阻,个人发展空间受限。民办高校为了长远发展会留存大量的积累资本,但其发展成果不会与教师共享,两者不能同步发展。再加上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扶持较少,资金支持缺乏有效来源,导致教师担心学校的发展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一旦有稳定性和发展空间更好的单位,就会选择离职。此外部分民办高校由于担心优秀教师外流,减少教师培训学习和在职进修的机会,忽视教师主体的需求,不利于留住人才。

3.职业成就感低,幸福感不足,缺乏职业归属感。民办高校忽略文化建设,组织承诺感较低,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足。教师认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少可以取得科研和学术研究成果,职业成就感低,学校发展成果不能与教师共享,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教师主观幸福感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容易产生离职倾向,流动趋势加快。

四、双因素理论在民办高校人才流动中的应用

(一)满足教师所需的保健因素,减少人才的无序流动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民办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和运营,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严格的招聘机制并优化岗位配置,保持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性,改变人才管理观念,适才适用,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将优秀人才转化为人力资本,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减少人才的无序流动,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2.完善薪酬制度,提升福利待遇。民办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合理公正的教师工资体系,工作年限也作为薪资发放依据,让工作年限长的老教师真正得到激励。优化薪酬结构,体现薪酬的公平性、成长性和绩效性原则,完善福利保障体系,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适当增加日常活动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必要的嘉奖,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要。如果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职业保障非常到位,自然会减少人才的流动和流失。

3.提供优良的学术环境,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环境影是影响学术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术环境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因此民办高校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加高校人才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进行科研项目交流的机会,合理安排好教学和科研比重,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步提升,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减少民办高校人才的不合理流动。

(二)发挥激励因素作用,增强民办高校人才的工作滿意度

1.扩宽晋升渠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要扩宽晋升渠道,对于学校行政岗位,鼓励教师通过竞聘上岗,缩减晋升周期,减少晋升程序,增加人才晋升的途径。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制约民办高校人才流动,增加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根据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奖励,增强教师主体的满意度和凝聚力,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减少因为晋升机会不足而出现频繁的人才流动。

2.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促进教师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民办高校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给教师提供多种提升学习的机会,搭建人才发展的专业平台。此外,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学校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使教师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教师主体也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3.强化心理契约在高校和教师间的作用,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情感联系是减少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的关键。民办高校要让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增加心理契约在高校和教师间的作用,形成教师主体文化,提高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使高校人才获得较大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学校发展成果要与教师共享,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呼声,增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教师在情感上接纳学校,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总之,民办高校要重视双因素理论在人才流动中的作用,满足教师在保健要素各方面的需要,避免产生不满情绪,同时要发挥激励要素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方面的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使高校与教师同发展共进步。从而保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减少无序不合理的人才流动,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卉.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2]陈杨.XY学院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吕贵鑫,闫彩玲,郜玉环.民办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的对策与机制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19(8).

[4]刘倩伶,宋利芳.双因素理论在稳定教师流动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2(13):134-134.

[5]王智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管理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

[6]张秀琼.动态平衡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7]刘志飞.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穆玉清,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流动双因素理论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进入“体制内”的政策壁垒有哪些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