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亿余条虚假流量的背后
2020-05-28方圆方菲
方圆 方菲
4月23日知识产权日,在上海高级法院召开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布会上,爱奇艺刷量案入选“201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2017年,爱奇艺公司调查发现,某公司及其两个股东,通过分工合作、运用多个域名、不断更换访问IP地址等方式,连续访问爱奇艺网站视频,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相关视频的访问量,达到刷单成绩。仅2017年2月到6月四个月里,该公司对爱奇艺网站的访问就达到9.5亿余条。
爱奇艺刷量案代理律师马远超正在研究案情。
爱奇艺刷量案是“全国首例视频刷量不正当竞争案”,其代理律师马远超分析说,视频的播放量在同类视频中的排名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是密切联系的,于是,他们就有动力花费很小的努力和成本代价,去篡改这个播放数据。这些利益相关人,可能是想走红的演员、想提高知名度的制作公司等。而一些不良公司和个人为了利益,则专门做起了篡改流量数据的‘技术生意,满足这类不良市场的需求。
爱奇艺刷量案从法律层面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条件、视频刷量行为的定性、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相关裁判思路的探索,对同类案件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从社会学层面,帮助大众看清楚了流量经济的优势和弊端。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讨论一个电视剧、电影有多火,观众接受度有多高,都会提到收视率和访问量。在分门别类的视频网站上,观众也经常会按照作品播放量的高低,去选择观看更为热门的作品。于是,視频的访问量、评论量几乎直接等同于作品的经济效益,流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与流量经济伴随而来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流量造假了。比如,2018年,有报道称,明星蔡某某一条微博的转发量达1亿条,但当时微博总用户才3亿,这个转发量真实吗?2019年,该事件背后的推手“星援App”被公安机关查获。2019年2月2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娱乐圈的流量假数据现象,朱某某、蔡某某等明星被点名,引发热议。
虚假的流量又意味着什么呢?流量造假是中国影视行业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收视率、播放量等数据中的“水分”问题。在这个流量时代,真实和虚假,需要我们带着理性去审视。刷流量的视频作品,如果作品制作、内容不过硬,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和好评度,也没有时代深度和高屋建瓴的视角,硬将之推至高位,最终也是留不住观众,得不到好评的。
这种滥刷流量的行为,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了吗?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作为观众,我们缴纳的有线电视费、视频网站会员会费,甚至购买印有各种广告的饮料盒子,都是我们为流量买的单。消费者不仅花了钱,甚至因流量而生的各种八卦、谣言,也充斥着我们的手机,混淆视听。
所幸,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加强了对相关不良流量的治理。2019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根据该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流量造假。4月底,国家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惩治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网络账号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网易、趣头条等网站平台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严肃处理涉及恶意营销的网络账号。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清理相关文章6126篇,关停账号185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