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对我国粮食储备的影响

2020-05-28沈洁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控

沈洁

摘 要:当前全球谷物供需状况仍较宽松,国际粮价走低,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推动国内进口被动增加,对我国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出现国内粮食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的三高局面。国内粮食库存激增,严重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和国内粮食安全。本文从国际粮食供求状况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及对我国粮食储备的建议等方面分析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对我国粮食储备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粮食供求 粮食储备 调控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6.67亿吨,消费量为26.68亿吨,期末库存达到7.97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为29.9%,比过去10年均值高3.7个百分点,当前全球谷物供需状况仍较宽松。

国际粮食供需较宽松,国际粮价低于国内粮价,国际粮价走低,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推动国内进口被动增加,对我国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出现国内粮食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的三高局面,国内粮食库存激增,严重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和国内粮食安全。

一、国际粮食供求状况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一)近年来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粮价波动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0/11年度至2019/20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由22.14亿吨波动上升至26.67亿吨;消费量由22.40亿吨增至26.68亿吨,生物燃料是推动粮食消费量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期末库存量由4.53亿吨增至7.93亿吨;贸易量由2.85亿吨增至4.28亿吨。(见图1)

全球小麦产量由2010/11年度的6.51亿吨增至2019/20年度的7.64亿吨,2019/20年度小麦产量较上年度有恢复性增长。近几年来,多数主产国小麦属于雨养农业,受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个别年份小麦产量大幅波动。2010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小麦大幅减产,2012年黑海地区再次减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大幅减产。全球小麦消费稳步增长,由2010/11年度6.54亿吨增至2019/20年度创纪录水平的7.52亿吨。当前全球小麦供求较为宽松。全球小麦贸易量从2010/11年度的1.33亿吨增至2019/20年度1.84亿吨。全球前5名小麦出口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欧盟、阿根廷)出口量约占全球的76%,较10年前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黑海地区小麦出口量逐渐增加。

近几年全球玉米产量小幅波动,玉米产量由2010/11年度的8.49亿吨增至2019/20年度的11.12亿吨。2019/20年度玉米产量较上年度有所减少。全球玉米消费量由8.68亿吨增至11.38亿吨,美国燃料乙醇工业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不仅饲料玉米消费大幅增长,玉米工业消费也在快速增加,導致全球玉米消费总量急剧增加。2019/20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为26.1%,为近6年来最低水平,全球玉米供求趋于紧张。全球玉米贸易量从9157万吨增至1.66亿吨。

近几年稻谷主产国普遍加大稻谷生产扶持力度,稻谷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持续增加。全球大米产量由2010/11年度的4.52亿吨增至2019/20年度的4.99亿吨,2019/20年度大米产量较上年度创纪录水平持平略减。大米消费由4.44亿吨增至4.90亿吨。当前,世界大米供求基本平衡。近几年大米贸易量波动性增长,由3521万吨增至4428万吨。世界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全球大米进口国则相对分散,中国近年来成为第一大大米进口国。

近几年来全球大豆产量快速增长,产量由2010/11年度的2.65亿吨增至2019/20年度的3.42亿吨,消费量由2.53亿吨增至3.50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9.3%,为近3年来最低值。全球大豆贸易量由9158万吨增至1.52亿吨,中国是头号进口国。

在全球粮食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受全球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化、金融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在21世纪以来,总体经历了4次大范围的价格波动。一次出现在2003-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谷物价格指数由94上升至118,上涨幅度为26%;油脂指数由97上升至123,涨幅为27%。另一次是2006-2008年,FAO谷物价格指数由118上升至274,上涨幅度为132%;油脂指数由114上涨至285,涨幅150%。2010年,受俄罗斯干旱影响,国际小麦、玉米、大豆等商品价格再一次出现了大幅度上涨,2011年4月谷物价格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265。2012年,受美国干旱和金融投机资本进入等多因素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在2012年6-9月期间暴涨,芝加哥市场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指数均突破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点,小麦价格也涨至高价区间。2012年9月谷物价格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263,此后步入持续下降通道。2016年9月下降到阶段性低点141,直到2017年下半年国际粮价有所回升,2018年谷物平均价格指数为165.3,较2017年平均指数增加13.7,2019年又小幅降至164.3。(见图2)

(二)国际粮食供求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我国粮食储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粮价调控能力处于历史最高阶段,粮食市场非常平稳地度过了几次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冲击,风险可控。入世以来我国政府对粮食实施进口配额管理,保护国内粮食产业。由于配额数量有限,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消费量较小,进口对调剂品种余缺,保障国内供应总体有利,而且受耕地和水资源紧张、种植效益低和比价关系失衡等因素影响,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饲料养殖的蛋白需求和居民消费的植物油需求得到保障。但是,近年来全球粮食供给宽松,国际粮价走低,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推动国内进口被动增加,对我国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国内粮食市场因缺乏竞争能力面临国际市场的低粮价冲击。

我国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我国小麦消费量的3%。我国小麦总量自给、品种调剂的局面不会改变,受国际市场影响小。国际小麦价格从2013年开始从高位回落,国际小麦到岸完税价持续低于国内价格,进口优势明显。2017年我国进口小麦曾创4年来新高,达到430万吨。我国主要是强筋弱筋等优质小麦供给不足,进口的小麦多为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而近年来我国优质小麦产量增加,好粮油供应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小麦进口降至288万吨。2010年起我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达到创纪录最高水平的521万吨,同时,玉米替代品进口没有配额控制,并且国际上替代品价格大多参考玉米价格,因此国内外高价差直接刺激了替代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高粱、大麦、DDGS、木薯干替代进口总量高达4230万吨,造成“国粮入库、洋粮入市”。2016年起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国内玉米价格大幅回落,竞争力提高,进口数量下降。商务部决定自2017年1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2018年2月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当年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大幅降至1890万吨,远低于2015年的423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年度我国进口玉米7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52万吨,但是未来饲料粮进口仍然面临压力。

世界大米供给宽松,国际价格从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一直处于低位,国内外价差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稻谷市场受到低价进口大米的严重冲击。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大米到港价与我国南方早籼米价差在2015年曾超过1200元/吨,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大米价格下降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500元/吨以上。由此刺激了我国进口大米数量在2017年达到399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刺激了非正常边贸进口,加剧了国内稻谷供给过剩的局面。稻谷库存居高不下,无法为新粮收购腾出仓容;储备稻谷轮换困难,亏损严重;大米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随着稻谷去库存力度加大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当前大米进口量有所抑制。中国在全球大米进口中的份额从2017年12%降至当前的6%。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年度我国进口大米240万吨,低于上年度的300万吨。

我国大豆市场是这几个品种中受国际市场影响最大的品种,也是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最大的品种。近几年,我国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基本跟随国际市场波动。当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5%,食用植物油市场对外依存度超过70%,相比2012年时分别为80%和65%。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96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0万吨,之后随着国内消费快速增加,大豆进口量飞速增长。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1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9410万吨。我国放开大豆进口市场以后,美国大豆最先进入,1997年进口美国大豆229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82%,之后随着南美大豆产量的快速增加及出口能力的提高,美国大豆出口份额受到挤占。2017/18年度自美国进口数量占29%,自巴西进口大豆数量占进口总量45%。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为重要的大豆出口地,2017/18年度美国出口大豆共计5800万吨,其中出口到中国占58%。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对大豆进口和国内市场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改变了国内大豆价格持续多年高于进口大豆价格的局面,美国大豆价格超过国内大豆价格,进口美国大豆受阻,国内大豆转向进口巴西大豆。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8803万吨,同比减少7.9%,自美国进口大豆量较2017年减少49%,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自巴西进口大豆量较2017年增长30%。同时,巴西大豆占中国2018年进口总量的75%,美国占中国大豆进口總量的19%。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年度我国进口大豆88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46万吨。

二、未来国际粮食供求发展趋势

受人口增加、城镇化和收入提高等因素推动,全球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有利于引导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生产能力继续扩大。全球粮食供求预计继续保持宽松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将有很大潜力扩大土地产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未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但是全球粮食生产面临不断增长的人口、收入、资源、环境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粮食安全问题仍是世界性难题。

美国农业部预计2028/29年度全球三大谷物产量为26.38亿吨,较2018/19年度增长15.3%。其中,三大谷物产量增长的63%来自于玉米产量的增长。不断增长的人均收入,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生物燃料的发展,将继续拉动全球谷物和油籽消费增长。预计2028/29年度三大谷物消费量为26.26亿吨,较2018/19年度增长12.2%。预计全球三大谷物贸易量为4.71亿吨,较2018/19年度增长22.1%。(见图3)全球粮食传统出口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仍将在粮食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10年国际粮食贸易中增加份额,其中,巴西、印尼、泰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将增加农业投入促进粮食贸易份额提高。中国也将深入参与全球粮食贸易,粮食进口保持增长态势。分品种看,未来十年全球小麦库存消费比将保持一定水平,到2028/29年度将达到35.5%,供需形势基本平衡。预计2028/29年度小麦贸易量为2.18亿吨,高于2018/19年度的1.73亿吨,为三大谷物品种中贸易量增长最大的品种。预计2028/29年度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为34.5%,略低于2018/19年度的35.7%,供需基本平衡。大米的贸易结构基本取决于各国的大米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稳定的情况下,世界大米贸易结构将总体保持稳定。预计2028/29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5819万吨,高于2018/19年度的4416万吨。全球大米出口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泰国、越南等国家,泰国、越南的大米出口量预计将占全球总出口量的近36.9%,与过去10年所占份额基本持平。中国坚持口粮绝对自给,大米进口将放缓。预计2028/29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达到12.8%,玉米贸易量达到1.95亿吨。全球玉米出口量仍由美国主导,出口增加还来自于巴西、乌克兰、阿根廷等国。墨西哥、越南、埃及、伊朗、中国的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比例超过60%。预计2028/29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26%,低于2018/19年度的32%。全球大豆贸易量将持续保持增加的态势,预计2028/29年度贸易量达到1.96亿吨,较2018/19年度增长32%。预计中国大豆进口增量占全球总进口增量的76%。

受耕地面积有限制约及生活水平上升推动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我国谷物和油籽进口需求继续上升,预计小麦、玉米、大豆的进口量分别较当前增长25%、44%和34%,预计未来大米进口量维持当前态势。玉米的进口增幅最大,美国农业部预计2028/29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72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比重为3.7%。受益于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预计未来1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2400万亩,产量会明显提升,但大豆压榨以进口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仍是推动全球大豆贸易量增加的主要力量。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我国面临着国际粮食进出口稳定性下降等风险,仍存在某些粮食品种进口依存度过高、来源集中度较高的状况,一旦进口来源国出现减产或出口政策发生变化,我国粮食供给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稳定进口渠道,增加抗风险能力,积极拓展进口来源国。2019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油籽生产及出口合作框架,俄罗斯农户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提高对中国的出口。未来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将增加农业投入,我国将开辟多元化的粮食进口渠道。

猜你喜欢

调控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池塘生态调控示范技术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楼市调控
备战调控
调控来了
理解此轮房地产调控的三个要点
例说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