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

2020-05-28张士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种子处理品种选择田间管理

张士灿

摘要    本文从大豆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出发,介绍了大豆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豆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007-5739(2020)09-002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产质量直接关系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对此,有必要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促进大豆产业稳定、健康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大豆属大豆种一年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丰富(每100 g大豆中含蛋白质36.3 g、糖25.3 g、脂肪18.4 g、维生素1.04 mg、矿物质(钙、磷、铁)949 mg、尼克酸2.1 mg、胡萝卜素0.4 mg等)、食用多样(豆奶、豆粉、豆腐、腐乳等)、用途多样(食用、榨油、提取蛋白质、酿造酱油、禽畜饲料制备)等特征。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地,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大豆种植规模庞大。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了847万hm2,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1]。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生产绿色、安全、高产大豆成为大豆产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优质高产大豆种植技术得以产生,并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大豆种植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大豆种植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是垄体分层技术,即在大豆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密度,并在垄体下方完成浇水、施肥工作,通过提升垄体营养成分促进大豆健康、快速生长,提高大豆的品质与产量。在应用垄体分层技术时,需做好大豆种植品种选择工作,以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大豆品种为主。与此同时,在整地与播种过程中,应适当提升土壤疏松度,提升垄体养分传输能力,保证大豆种子发芽率、成活率。此外,施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肥,并以有机肥料为主。二是窄行密植技术,即在种植矮苗品种大豆(如合丰25、绥农14、黑河22等)时,将传统大行稀植转变为小垄窄行密植,以提升大豆种植质量。通常情况下,播种行距为15~30 cm,垄宽为45~50 cm,保苗数为35万~46万株/hm2。在应用窄行密植技术时,需科学控制大豆播种深度,过深、过浅均会影响幼苗成长率。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大豆种植而言,窄行密植技术对肥料具有更高要求,施肥量应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增加15%,以保证大豆生长养分充足,避免出现脱肥早衰问题。三是等距穴播技术,即利用机械等距离穴播,以保证植株合理分布,实现植株个体均衡生长,达到增产增效目标。四是精量点播技术,即耙地起垄过程中,利用精量点播机械在原垄播种,做到播种深度适宜,下种均匀,集中施肥,发挥保苗、保墒作用。

大豆种植质量与产量的提升离不开大豆种植技术的支撑。大豆种植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立足区域实际情况,从选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层面入手进行大豆种植质量控制,实现科学且完善大豆种植生产质量管控体系的有效构建,促进大豆种植产量、品质、效率、经济的协同发展。现将大豆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选择种植品种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种植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大豆种植质量与产量。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优质、高产、安全、高效大豆种植的前提与基础。在此过程中应根据种植区域环境特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周边环境等),结合大豆品种生态类型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种植技术适宜的品种,如窄行密植技术不宜选择高苗大豆品种。

2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确定大豆种植品种后,在种植前需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保证种子精选净度达到97%以上,种子发芽率超过85%,种子纯度超过98%,种子含水量超过13%。首先,应有效剔除病粒、虫蛀粒、小粒、杂粒、破瓣粒种子。其次,根据大豆种植规模与要求,选择适宜选种方式,保证种子粒色、粒型、大小等统一。例如,小规模种植,以人工选种为主,保证选种质量;大规模种植以机械选种为主,保证选种效率。最后,利用包衣技术,提升大豆种子抗病虫害能力,保证大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通常情况下,先晒种1~2 d,然后根据种植地区土壤情况、大豆病虫害特征,选择适宜药剂进行拌种。如35%乙基硫环磷酰胺按照种子量0.5%拌种;多菌灵加克菌丹(1∶1)按照种子量0.3%~0.5%拌种;大豆根保菌剂按照种子量2%拌种;1.0%~1.5%钼酸铵溶液拌种,在阴干后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2]。

3    加强整地播种管理

合理整地与适时播种对提升大豆种植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大豆种植实践中,需根据大豆生长习性、大豆种植技术、大豆种植区域环境条件进行翻耕整地与播种。大豆作为一年生短日照作物,喜好排水良好、pH值为6.2~6.8且富含丰富有机质的土壤;大豆种子萌芽吸水量不得低于5%;大豆花期一般在6—7月,果期一般在7—9月。因此,在种植地选择过程中,以地势平坦、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地块为主,做到土壤细碎、厢面平整、不重茬。在播种时间确定过程中,以地表日平均温度达到7~8 ℃或5 cm土层日平均温度达到10~12 ℃、土壤含水量20%为宜。在种植密度确定上,可遵循“暖区密植、寒区稀植;秋大豆密植,夏大豆稀植;温暖地块密植,冷凉地块稀植”原则,同时考虑种子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情况。

4    保证田间管理质量

由于大豆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肥料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工作,以保证大豆稳定出苗,顺利、快速、安全生长。首先要施足底肥,以复合肥为主;其次在大豆开花期至开花后10 d,根据大豆实际生长情况适当追肥(以尿素为主);最后在鼓粒期适当施加微肥,以利于增加荚数,增加粒重。水分管理上,保证盛花期水分充足,因地制宜进行灌水或排水,开花期、鼓粒期灌水时间以傍晚为主。可在播种前与播种后利用化学药剂除草,在生长期可采取中耕除草措施。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大豆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侵染或啃食种子、植株,使植株组织结构、生理机能等严重受损,出现腐烂、花叶、萎缩、皱叶、脱叶、枯死等问题,降低大豆种植产量,增加大豆生产成本,给农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此,应科学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控制病虫害不利影响。目前,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一是物理防治。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大豆品种、播种方式,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东大1号大豆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灰斑病能力,绥农19号大豆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細菌性斑点病能力,黑农44号大豆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大豆食心虫能力;通过大豆轮作,保证大豆种植不重茬、不迎茬,可降低地老虎、线虫发生概率,提升大豆抗虫害能力[3]。二是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霜霉病、灰斑病、食心虫、线虫、根蛆等病虫害防治。例如,38%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按大豆种子量0.25%拌种,利用甲霜灵780倍液、乙磷铝3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大豆霜霉病,利用80%敌敌畏乳油防治大豆食心虫。三是生物防治。根据生物习性与特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例如,利用赤眼蜂、白僵菌防治食心虫害[4]。

6    参考文献

[1] 韩春杰.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2):105-106.

[2] 霍英杰,周红.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45.

[3] 杜宏玉.简析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南方农机,2018,49(23):80.

[4] 张道光.皖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13.

猜你喜欢

种子处理品种选择田间管理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楤木栽培技术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厚朴种子处理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