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感的措施

2020-05-28王新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感小学数学策略

王新江

[摘 要] 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将数学知识进行迁移,逐渐学会用数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对数学学习质量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情境模拟、数形结合、算用结合等方式融入教学内容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策略

数感是人对数字的意义与运算的一种直觉,通常这种直觉是经过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能力。数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轴承,通过建立良好的数感,学生可以快速将获取的新知识迁移至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感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体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感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课堂中会碰到这样的状况——“铅笔盒长3cm”“一窝有4.5头小猪”“一块橡皮重量为3kg”等,这说明学生在脑海中没有对数字形成良好的概念。因此,注意学生数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数感的内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指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良好的数感可帮助学生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量问题,通过数感来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含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对学生培养数感的认识。有教师认为数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能力,不需要刻意培养;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这类知识过于肤浅,没有着重培养的必要。这些观念都造成了教师对数感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时只在意如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只要答案正确,具体的逻辑推理过程则无须关注。

第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偏向功利性。为了让学生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教师将大部分教学时间用在了如何提升考试技巧方面,长此以往,教学内容越来越书面化且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仅能掌握抽象的数字概念,并没有理解数字的本质,因此难以提升数感能力。

第三,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才是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跟随教师的思维,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学习状态颇为被动,对许多问题均不会主动思考、主动分析、主动总结,故无法培养良好的数感,也不能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不是单一层面的工作,而是需要多角度展开的一项课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思维间存在的差异,从而提高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数感的措施

数感的培养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具体方法指导,教师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效果不显著。通过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借助情境增强数感的真实感

数感的培养脱胎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由此可见,数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其思考模式主要还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创造合理的学习情境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升数感。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事先邀请两个学生来扮演母亲与孩子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3分钟短剧,由“母亲”请“孩子”帮忙购买一瓶28.9元的洗发水,但孩子希望同时能为自己购买一盒9元的小猪佩奇饼干,妈妈给了孩子50元,最后由教师向学生提问:请问妈妈给的50元够买这些东西吗?学生在该情景剧的引导下很容易将自身带入,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思考。通常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一共需要花费的金额,然后将该金额与50元相比较,但是算式中有整数与小数,提高了计算难度,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可在此时引导学生对要花费的金额进行估算,再将估算结果与50元比较,即28.9≈30,9≈10,30+10=40,50>40,所以50元肯定足够消费。既简化了算式又强调了逻辑推理,最后还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经过学习后可以感受到数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更乐于在生活中运用数感来解决问题。

(二)利用数形结合将数感直观化

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数形结合可以直观地将具体事物与数字的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数学算法、算理、公式及定义等简单化,让学生初步构建其思维的桥梁,进而培养良好的数字概念,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数形结合形式。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其中一项教学目标即为强化学生对“5以内的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教師可向每个学生分发12个圆形塑料片,请学生将其分为3组,每组4片,然后用圆片摆出4个不同的组成方法。此时,学生对数的组成就具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进一步使用多媒体展开引导,即将花代替数字,请学生观看4朵花在花篮中有几种分法,再将花朵换成水果、铅笔等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数感。在分与合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导入,再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呈现,可以将数与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数的概念,让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通过算用结合强化数感应用价值

将计算教学与数感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既可以起到优化学生算法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进而促进学生数感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教师可提问:“在植树节的植树活动中,五年级一共种了38棵树,三年级种了19棵树,在这个已知条件下,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陆续提出问题,如“两个年级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五年级比三年级多种了多少棵树?”等。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将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请学生进行计算,但由于数字较大,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或计算困难等情况,教师则可以适时进行指导,即380+190可以转换为38个10与19个10,相加则可以得到57个10,也就是570。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可以真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的数感获得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主动探寻学生数感基础薄弱的原因,然后充分调动、整合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感,让学生明白数感对生活的作用与对学习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抓住培养数感的契机,学会利用生活中具体实例来进行学习导入,让学生养成利用数感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则可以在课外生活中也能持续地培养数感,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探析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2):87.

[2]卢海娟.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7):40-41.

[3]谷雪梅.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7,(22):73.

[4]陈娟.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70.

[5]吴碧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5):135.

猜你喜欢

数感小学数学策略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