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8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2020-05-28宋煕薇路霞林王楠
宋煕薇 路霞林 王楠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耐性,能成瘾癖的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及合成麻醉药类等。临床一般用于手术麻醉、缓解术后疼痛、创伤、癌痛及烧伤等。规范合理的使用麻醉药品可以给患者减轻疼痛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如果连续不合理的滥用,不仅会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会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为了解近年来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本文对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至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用量、金额等。
1.2 方法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1]、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成人常用剂量及我院麻醉药品实际使用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各药DDD值进行确定。用药频度(DDDs)=某药的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该数值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可反映该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2]。限定日费用(DDC)=某药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值。DDC表明患者使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C值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排序比(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B/A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该值越接近1,则同步性越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一致,用药合理性较高;该值>1.0,则该药价格较低或使用频率较高,患者易接纳;该值<1.0,则该药价格较高或使用频率较低,患者需承担较高的费用。
2 结果
2.1 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情况 2016至2018年麻醉药品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16、2017年分别较上年增长0.7%和0.41%,麻醉药品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也逐年递增。见表1。
表1 2016~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及逐年增长率情况
2.2 各品种麻醉药品的使用量、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枸橼酸舒芬太尼针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用量逐年上升。枸橼酸芬太尼针、盐酸吗啡针、盐酸布桂嗪针及磷酸可待因片的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枸橼酸舒芬太尼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销售金额一直稳居前二位,芬太尼透皮贴及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销售金额也一直排在前列,其中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金额构成比逐年增长,枸橼酸舒芬太尼针、芬太尼透皮贴的金额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枸橼酸芬太尼针、盐酸吗啡针、盐酸布桂嗪针及磷酸可待因片的销售金额及金额构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16至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使用量、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2.3 各品种麻醉药品的DDD、DDDs、DDC及DDDs排序 枸橼酸舒芬太尼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在前三位波动。从自身纵向比较,枸橼酸舒芬太尼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DDDs逐年上升;枸橼酸芬太尼针、盐酸吗啡针、盐酸布桂嗪针及磷酸可待因片的DDDs逐年下降;芬太尼透皮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哌替啶针的DDDs在2017年增长,2018年出现下降。DDC最高的是枸橼酸舒芬太尼针,DDC最小的是盐酸哌替啶针。见表3。
表3 2016至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DDD、DDDs、DDC及DDDs排序
2.4 2016至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排序比(B/A)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盐酸布桂嗪针、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针的B/A值在3年里均<1,芬太尼透皮贴(8.4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枸橼酸芬太尼针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B/A值在3年里均>1。见表4。
表4 2016至2018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排序比(B/A)
3 讨论
枸橼酸舒芬太尼针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近3年用量持续增长,DDDs排序始终在前2位波动。枸橼酸舒芬太尼为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与μ受体的结合力高,镇痛作用和脂溶性均较强,其镇痛作用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约为芬太尼的2倍,呼吸抑制作用较弱,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小,无释放组胺的作用,半衰期较短,体内清除速率较快,不易在体内蓄积[3]。枸橼酸舒芬太尼针的B/A由<1变为=1,说明该药的使用趋于合理。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也属于一种短效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在发挥镇痛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交感、运动与感觉神经进行抑制,半衰期短,且重复应用无蓄积作用,不会导致苏醒延迟,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儿童均可适用[4,5]。近2年该药的B/A值为1.0,说明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同步,用药合理。同时,我院承担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工作,外科手术多,这与枸橼酸舒芬太尼针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用量多相一致。但枸橼酸舒芬太尼针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DDC值一直排在前二位,患者使用此药需承担较高的费用。
芬太尼透皮贴(8.4 mg)的销售金额始终排在第三位,其两种品规的DDDs值均排在前五位,使用频率高。该药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或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患者[6],对癌性内脏痛如肠痉挛性疼痛伴肠梗阻也可采用非胃肠道给药途径的芬太尼透皮贴[7]。刚上市的芬太尼透皮贴采用储库型技术,其最小规格为4.2 mg,不能对贴剂分割,但癌痛患者因个体差异常需通过药物滴定达到最佳使用剂量,所以无法适用,随着技术更新,如今采用骨架扩散型技术,将芬太尼分散溶解在聚丙烯酸盐黏胶层内[8],可供需要分剂量使用的患者选择。但是芬太尼透皮贴2个品规近3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其DDC值较高有关,特别是规格为8.4 mg的芬太尼透皮贴B/A值<1,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不一致,可能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枸橼酸芬太尼针的销售金额近3年有较明显的下降,其DDDs排序也降至最后一位,表明患者使用频率较低,市场占比减少。枸橼酸芬太尼针为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可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但是该种药物会引起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其作用时间短、清除快,术后患者常因剧烈疼痛而降低苏醒质量[9]。所以该药的地位渐被其他药品取代。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销售金额位居前列,其中该药规格为10 mg的DDDs位居前三位。由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镇痛作用较好,癌痛患者通过药物滴定法快速达到足够的镇痛效果,使处理爆发痛的即释吗啡总剂量明显减少[10],所以我院癌痛患者选用该药频率高。该药说明书中要求给药时间间隔12 h 1次,但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指出,如果患者按时给药的阿片类药物剂量再给药结束时无法缓解疼痛,可增加缓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11],所以我院医生在剂量末疼痛缩短给药时间,予以间隔8 h给药1次是合理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的DDC值排第三位,日均费用较高,患者更多选择DDC排第八位的规格为10 mg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格为40 mg的B/A值<1而规格为10 mg的B/A值>1,说明选用规格为10 mg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更合理。
吗啡是强效阿片类镇痛药,WHO将其消耗量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癌痛患者是否得到合理止痛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12]。吗啡没有“天花板效应”,不会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生可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足够剂量。我院两种剂型(缓释片和针剂)近2年销售金额构成比排序较稳定,但是盐酸吗啡针的DDDs排序较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排序靠前,不符合WHO提倡的首选无创给药原则,这可能与缓释片的DDC值大于针剂,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盐酸吗啡针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B/A值均<1,该药价格较高,患者使用频率低。
盐酸布桂嗪针为弱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3,肌内注射后一般10 min起效[13]。因其属于治疗癌痛的第二阶梯镇痛药物,对内脏器官疼痛的镇痛效果差,所以其DDDs都排在第六位, 且B/A值<1,表明其经济效益优于社会效益,使用频率较低。
磷酸可待因片的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7~1/12,但其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对干咳有很好的镇咳作用。3年来,其DDDs排序分别位于8、9和10位,用药频率不高,在我院主要用于呼吸科和心胸外科。DDC值排在第11位,说明该药价格低,患者经济负担小。
盐酸哌替啶针为强效镇痛药,其DDDs近年排在第七和第八位,使用频率不高,我院主要用于骨科、产科等科室,可能与其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10~1/8,维持时间较短有关。且其在肝脏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消除半衰期长达13 h,长期使用易在体内蓄积,WHO已将其列为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我院盐酸哌替啶针的销售金额逐年下降,是符合其特点的。其DDC值排在最后一位,表明其价格低廉。
综上所述,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其作为特殊药品,药师应对其加强科学管理。定期对药师进行麻醉药品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药师的审方能力;严格依据WHO要求《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对医师进行专项培训;麻醉药品管理药师按时对麻醉药品处方开展点评工作,并对临床科室备用麻醉药品管理定期监督检查,从而保证麻醉药品更加安全、合理、经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