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2020-05-28方一珺杭金玉
方一珺 杭金玉
漳州市中医院儿科,福建漳州 363000
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患儿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本病发病急骤,可经粪-口或口-口传播,若不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儿会因酸中毒、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原因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甚至死亡[1]。西医对于本病多采取保护肠黏膜、维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对症治疗,远期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历史悠久,可经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增强患儿体质,且安全性较高[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5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其中女12例,男38例;年龄(11.54±2.68)个月,年龄范围为4~21个月;病程(3.41±0.22)d,病程范围为1~6 d。对照组,其中女15例,男35例;年龄(11.57±2.64)个月,年龄范围为5~22个月;病程(3.38±0.20)d,病程范围为1~6 d。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小儿病毒性肠炎相关诊断标准:大便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稀水样,每日≥10次,或色褐而臭,合并少量黏液;或合并发热、口渴、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湿热泄泻诊断标准: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无胃肠道器质性疾病且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排除重度脱水、过敏体质、合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休克、循环衰竭及频繁呕吐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纠正脱水、口服或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若腹泻严重,则给予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口服,3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河南天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437)静脉滴注,10 mg/kg,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治疗,组方如下:车前子12 g,葛根15 g,神曲、黄芩各10 g,黄连、木香(最后下)、甘草各6 g。随症加减:热重于湿者,加金银花10 g、蒲公英5 g;湿重于热者,加薏苡仁、茯苓各12 g;腹胀者,加厚朴6 g;呕吐者,加竹茹8 g、藿香6 g。上药加水煎至70 m 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3 d后评价疗效。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5]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24~48 h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腹泻次数显著减少且每日<2次为显效;治疗48~72 h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中水分显著减少,腹泻次数有所减少且每日<4次为有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和腹泻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倾向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退热时间、腹泻和呕吐停止时间。分别采集2组治疗前、治疗3 d后空腹外周静脉血5 m 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 M水平。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50,例,%)
2.2 2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腹泻和呕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Ig A、IgG、Ig 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多由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其能侵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造成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使肠黏膜吸收水、电解质能力降低,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但因小儿抵抗力较差,若不及时治疗,则容易诱发脱水、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电解质丢失等情况,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健康。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经验性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疗效有限。
中医认为,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于“泄泻”中的“湿热泄泻”范畴,是因湿热之邪入侵机体,脾胃蕴结,影响运化,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并走肠间;胃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挟热下注;水泄难止,甚至亡津失水,气阴损伤,引发急危重症。其治疗应以止泻安肠、清热利湿为主。葛根芩连汤是治疗急性腹泻的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方中葛根生津止渴、升阳除湿;厚朴、木香除满行气;黄连、黄芩清泻里热、止痢;车前子、薏苡仁、茯苓利湿止泻;藿香化湿止呕;神曲下气导滞、除满消食;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共奏安肠止泻、清热利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白术与茯苓可使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增强,提高免疫功能;黄芩、黄连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或杀灭轮状病毒,改善机体炎症反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Ig A、IgG、Ig M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腹泻和呕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且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表2 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n=50,d,±s)
表2 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n=50,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退热时间 腹泻停止时间 呕吐停止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2.82±0.59 2.79±0.66 4.32±1.19 7.83±2.37观察组 0.84±0.26△ 0.98±0.36△ 1.79±0.67△ 4.15±1.26△
表3 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50,g/L,±s)
表3 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50,g/L,±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g A Ig M IgG对照组 治疗前 0.85±0.25 1.26±0.24 7.23±1.12治疗后 1.14±0.35* 1.49±0.37* 9.59±1.24*观察组 治疗前 0.86±0.27 1.24±0.25 7.22±1.15治疗后 1.32±0.44*△ 1.71±0.44*△ 11.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