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
2020-05-284
4
(1.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宁波 315211;2.菏泽学院,菏泽 274015;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 230022;4.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深圳市情绪与社会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深圳 518060)
1 引 言
语境(language context)是由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即描述某一情境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近年来研究发现,面部表情的识别不仅依赖于面部本身固有的构型特征,面孔所处的背景如场景、身体姿势、声音、语言文字等同样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具体表现为背景与面孔情绪一致时的促进作用以及不一致时的阻碍作用,即面部表情识别中的背景效应(context effects)(Ran,Aviezer,& Bentin,2013)。语境作为背景信息的一种,其情绪属性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个体对情绪面孔的知觉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语义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Lindquist,2017)。除了情绪以外,语境中还存在其他信息,如语义的自我相关性。有研究发现,语境信息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均影响了个体对面部表情的加工(Wieser et al.,2014)。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分离了语境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仅独立探讨情绪信息或者自我相关性信息对面孔加工的影响(Diéguez-Risco et al.,2015)。本研究使用具有情绪性与自我相关性的语境材料,探讨语境信息对中性情绪面孔和不同情绪强度恐惧面孔识别的影响,以揭示面部表情加工中情绪性信息和自我相关性信息的作用。
以往研究者认为,面孔所表达的情绪意义与某一面部构型特征有着稳固的联系,面部构型特征是影响面部表情识别的主要因素(Ekman,1993)。因此,个体对于面部表情的识别依靠对面部构型自下而上的加工。作为背景因素之一,语境提供了更加复杂的信息,个体需要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因此,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不仅包括对面部构型的自下而上的加工,还受到了来自语境情绪信息的自上而下加工的影响(Diéguez-Risco et al.,2015;Schwarz et al.,2013)。Wieser等人(2014)发现,当中性情绪面孔呈现于情绪性语境之后,被试更倾向于对中性情绪面孔做出与情绪语境一致的积极或消极评价。Diéguez-Risco等人(2015)考察了语境信息对快乐和愤怒面孔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语境与面孔情绪的一致性影响了面孔加工的编码与情绪评估。研究者认为,对语境情绪性信息的处理能够促使个体对面部表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这是自上而下加工的作用(Lindquist,2017)。
除情绪属性外,语境中还包含了自我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适应价值,更容易被个体识别和加工(Dar et al.,2016)。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速度更快,且能唤起更强的情绪反应(Kim,2012)。与评估他人的情绪相比,评估自我情绪引起情绪相关脑区更强的活动(Herbert et al.,2013)。另外,语境的情绪性信息和自我相关性信息存在相互影响。Herbert等人(2013)的研究发现,在自我相关情绪语境的启动下,个体对情绪面孔的唤醒度评分更高。Wieser等人(2014)发现,作为情绪敏感脑电指标的EPN和LPP成分同样会受到自我相关性的影响。相比于他人相关语境,自我相关语境下的面孔诱发了更加显著的EPN和LPP成分。另外,相比于他人相关语境,个体对自我相关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分更极端。总之,以往的研究表明,语境的自我相关性是一个重要变量,调节了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行为和神经生理反应。但该类研究大多独立探讨情绪或自我相关性信息对面孔识别的作用,尚不清楚两者如何共同调节面部表情的探测。因此,本研究采用结合了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的语境材料,探讨其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在面部表情的强度越低,情绪意义越模糊的情况下,背景情绪性信息更容易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Leleu et al.,2015)。中性面孔也是一种特殊的模糊情绪面孔,当中性面孔与积极、消极情绪语句配对呈现时,个体对中性面孔的情绪识别会受到语句情绪性的影响,而将其判断为更加积极或更加消极(Wieser et al.,2014)。然而,语境情绪性与自我相关性信息的整合在中性面孔识别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实验1通过操纵语境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观测语境信息对无明确情绪意义的中性面孔识别的影响,并提出假设:语境情绪信息对中性面孔的识别起到情绪诱发的作用,并更多影响效价评分;相比于他人相关,当语境与自我相关时,个体对面部表情的效价评分更极端、唤醒度评分更高。
实验1主要探讨了语境对中性面孔加工的影响。相比于中性面孔,情绪性面孔在构型特征上存在更多变化。因此,在情绪面孔识别过程中,来自语境信息的自上而下加工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部表情从出现到消失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面孔情绪强度增加,情绪意义逐渐清晰的过程中,语境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如何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仍有待考察。因此,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语境信息在蕴含情绪信息的渐变面孔情绪识别中的作用。作为负性情绪面孔的一种,恐惧面孔更容易吸引注意(Taylor & Barton,2015)。Neath-Tavares和Itier(2016)认为,这是由于恐惧表情包含着潜在的威胁信息,对于个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面孔表情加工模型的相关研究均发现,在对面孔进行结构化编码过程中,与恐惧情绪相关的突显刺激会被快速的提取(Adolphs,2002;张丹丹,罗文波,罗跃嘉,2013)。基于恐惧面孔具有负性情绪突出、吸引注意、易于提取等特点,本研究实验2将使用渐变面孔(morphed face),通过操纵面孔恐惧情绪的强度,探讨语境信息对渐变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并提出假设:语境的情绪性信息影响渐变恐惧面部表情识别,当语境情绪与面部表情的情绪类型一致时,语境信息会促进个体对面部表情的加工;语境情绪和语境自我相关性可能在不同方面影响了个体对渐变恐惧面孔的识别。
综上,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语境情绪及其自我相关性在面部表情加工中的作用。由于实验1中使用的均为中性情绪面孔,故采用面孔情绪效价唤醒度判断任务来考察语境信息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对中性面孔的效价和唤醒度评定的影响。实验2以渐变恐惧面孔为材料,由于渐变情绪面孔本身识别的难度更大,为节省认知资源并更直接地探讨语境信息的影响,实验2采用了情绪类型判断任务。
2 实验1 语境信息对中性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
2.1 方法
2.1.1 被试
招募某大学在校大学生28名参加实验(其中女生15名),平均年龄为19.85岁(SD=1.16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右利手,无类似实验的经历,无精神或心理疾病。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实验后获得一定报酬。
2.1.2 实验材料
实验中使用的面部表情图片选自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Chinese Faci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CAFPS),选取中性面孔40张,男女各半(龚栩,黄宇霞,王妍,罗跃嘉,2011)。图片统一采用PhotoShop CS 6软件进行黑白处理,所有面孔材料去除其头发、耳朵等,仅保留面孔内特征(如眼鼻口、脸颊等)。
2.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采用2(语境情绪类型:积极/消极)×2(语境自我相关性:自我相关/他人相关)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对面孔刺激的效价和唤醒度9点评分结果。
本实验使用E-prime 2.0软件进行编程。实验指导语为“在屏幕上会随机呈现描述某人的一句话和这个人的面孔,请您对这张面孔的情绪效价和自己的情绪被唤醒程度进行评分”。具体流程见图1。该实验一共包括8个练习试次和120个正式实验试次,每种实验条件下面孔与句子随机组合呈现。练习阶段所用刺激材料不在正式实验阶段中出现。
图1 实验1流程图
2.2 数据分析与结果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整理与分析,并采用JASP软件进行贝叶斯因子的分析。不同语境信息下中性面孔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度评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语境信息下中性面孔的效价和唤醒度评分(n=28)(M±SD)
以上结果表明,语境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在不同方面影响中性面部表情的识别。语境的情绪类型影响了效价评定,与积极语境配对呈现的中性面孔效价评分显著高于与消极语境配对呈现的评分。语境的自我相关性影响了唤醒度评定,与自我相关语境配对呈现的中性面孔唤醒度评分显著高于与他人相关语境配对呈现的评分。
3 实验2 语境信息对不同情绪强度恐惧面孔加工的影响
3.1 方法
3.1.1 被试
招募某大学在校大学生31名参加实验(其中女生20名),平均年龄为20.02岁(SD=1.03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右利手,无类似实验的经历,以往无精神或心理疾病。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实验后获得一定报酬。
3.1.2 实验材料
语境材料为实验1自编情境句子中的16个句子,其中自我相关积极语境、他人相关积极语境、自我相关消极语境、他人相关消极语境各4句。
图2 渐变恐惧情绪面孔样例
3.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采用2(语境情绪类型:积极/消极)×2(语境自我相关性:自我相关/他人相关)×6(面孔情绪强度:0%、20%、40%、60%、80%、100%)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报告为“恐惧”面孔的比率。
在本实验中,刺激呈现在屏幕中央,背景为白色。实验中首先呈现500ms的注视点“+”,接着呈现3000ms的语境材料,之后呈现2000ms的面孔刺激,不同情绪强度的面孔随机呈现。然后呈现500ms的掩蔽刺激,最后出现反应屏,被试需对刚刚出现的面孔的表情进行判断,并进行按键反应(中性“F”键、恐惧“J”键)。待被试按键反应后,随机间隔600~800ms,开始下一个试次,具体流程见图3。实验二共包括8个练习试次和384个正式实验试次,每种实验条件下面孔与句子随机组合呈现。练习阶段所用刺激材料不在正式实验阶段中出现。
图3 实验2流程图
3.2 数据分析与结果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整理与分析,并采用JASP软件进行贝叶斯因子的分析。以面孔被识别为恐惧表情的概率为因变量,进行2(语境情绪类型:积极/消极)×2(语境自我相关性:自我相关/他人相关)×6(面孔情绪强度:0%、20%、40%、60%、80%、100%)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语境情绪类型会影响不同强度的恐惧情绪面孔的识别,个体更容易将与消极情绪语境配对呈现的面孔识别为恐惧面孔。另外,面孔的情绪强度越高则越容易被识别。语境信息的自我相关性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图3 实验2流程图
4 讨 论
本研究考察了语境信息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对中性面孔以及不同强度恐惧面孔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语境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在不同方面影响了面部表情的识别。在中性面孔加工中,语境情绪信息和自我相关信息分别对面孔的效价评分和唤醒度评分产生影响;而在渐变恐惧面孔加工中,语境情绪性信息产生了更多作用。
实验1发现,中性面孔效价评分会受到语境信息的情绪类型的影响,消极语境下更偏向于将中性面孔识别为消极情绪,而积极语境下则更偏向于识别为积极情绪。这说明情绪语境可以赋予中性面孔与语境本身情绪相似或一致的情绪意义(Wieser et al.,2014)。除语境信息以外,有研究表明其他背景信息(如场景、语音等)也能对中性面孔起到情绪诱发的作用(杨亚平等,2015)。研究者认为,中性面孔的加工易受到背景信息的影响可能是由于中性面孔的情绪意义不明确,个体需要通过面孔所处的背景来判断其情绪状态(Leleu et al.,2015)。
本研究发现,中性面孔的唤醒度会受到语境信息自我相关性的影响,自我相关语境下的中性面孔唤醒度显著高于他人相关语境。评估和判断他人面部表情是一种高度个体化过程(Schwarz et al.,2013),语境在诱发个体情绪状态的同时也提供了来自情绪概念的信息,对面孔进行自上而下的加工(Diéguez-Risco et al.,2015)。当语境中所蕴含的情绪概念与自我相关时,其诱发作用更强,并且激活与表情刺激深层加工相关的内侧前额叶等脑区(Schwarz et al.,2013),可能因此而影响了面部表情的唤醒度判断。另外,实验一中没有发现语境自我相关性和情绪性信息的相互影响,这可能由于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的作用条件是不同的。在语义加工过程中,情绪性信息更容易被提取并影响面部表情的探测,而自我相关性信息可能需要更多认知资源的参与(Wieser et al.,2014)。总之,实验一发现,个体对语境中的情绪信息和自我相关性信息进行自上而下的加工影响了对中性面孔的识别。这说明面孔的情绪意义模糊时,个体更多地依靠语境中的背景信息对面部表情进行加工,此时语境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均产生影响。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面孔情绪强度逐渐增加、情绪意义逐渐清晰的情况下,语境信息在渐变面孔情绪识别中的作用。因此语境信息与面孔情绪强度均为实验2的自变量。由于渐变情绪面孔识别的难度较大且试次较多,参考以往使用渐变情绪面孔为实验材料的研究(Qiu et al.,2018),实验2选用了较为简单的情绪类型判断任务,以更加直接地获得实验操纵条件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恐惧面部表情的判断受到语境情绪类型的影响,消极语境下的面孔更容易被判断为恐惧表情,表现出面孔与语境情绪一致性效应。另外,面孔情绪强度越高,判断其为恐惧面孔的概率也越大,即更容易被识别。
以往研究认为,对自我相关的知觉信息(如自我面孔)的加工发生在知觉的早期阶段,是优先的甚至自动化的加工,后来有研究发现,相比于知觉层面,语义和概念层面上自我相关信息的优势并不明显,其提取需要更多的意识参与(Tacikowski & Ehrsson,2016)。实验二中自我相关性信息的影响不显著,且未发现语境情绪类型和自我相关性的交互作用,可能由于渐变面部表情探测的任务负荷较大,而语境情绪信息与面部表情之间的联系较强,从而导致语境的自我相关性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资源进行加工。这与实验一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实验2中,面孔情绪强度主效应极其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信息的作用。另外,在实验2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语境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p<0.05),然而其贝叶斯因子为0.80,根据Jeffreys(1961)提出的分类标准,该结果说明支持零假设(即效应不存在)的证据较弱。这两种分析方法在结果上表现出的差异也是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地方。总之,实验2表明,当面部恐惧情绪渐变时,对语境信息的加工依然影响面部表情的判断,在此过程中,语境情绪类型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研究从中性面孔的评定和渐变恐惧面孔的判断两方面探讨了面部表情加工中的语境效应。研究发现语境情绪性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情绪类型的识别上,如对中性面孔的情绪诱发和对情绪一致条件下面部恐惧情绪探测的促进作用;语境自我相关性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中性面孔的情绪增强作用,如在自我相关条件下对中性面孔的情绪唤醒度评价更高。另外,相比与自我相关性,语境情绪性信息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也为进一步了解面孔识别中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信息的作用条件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通过操纵语境的情绪与自我相关性,提供了更加复杂的语义信息。情绪信息与自我相关性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不同影响,也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提供了证据。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首先,研究使用了情绪语境和不同强度的恐惧面部表情,未来研究可以增加恐惧以外的其他情绪类型以及中性语境,更加全面地探讨语境信息对于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其次,本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行为学数据上,未来研究有必要采取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语境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影响的脑机制。
5 结 论
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
(1)语境信息的情绪性和自我相关性会影响个体对中性情绪面孔的加工。个体对中性面孔的效价评分会受到语境情绪类型的影响,相比于消极语境,积极语境下的中性面孔效价更高;个体对中性面孔的唤醒度评分会受到语境自我相关性的影响,相比于他人相关语境,自我相关语境下的中性面孔唤醒度更高。
(2)语境信息的情绪性会影响渐变恐惧面部表情的判断,在不同情绪强度条件中,消极语境下的面部恐惧情绪均更容易被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