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就业路径探索

2020-05-27张娜王备备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2期

张娜王 备备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就业;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都是将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状,而内地高校的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新时代,国家重视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内地高校需要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边疆少数民族学生[1],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边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学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对提升少数民族同胞的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内地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跨区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等问题逐渐凸显。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内地高校中一支特殊且重要的就业群体,如何下好就业“先手棋”,打好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主动仗”,种好“责任田”,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内地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意义

(一)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是实现脱贫攻坚,促进边疆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的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稳步做好少数民族就业也是实现脱贫攻坚,促进边疆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二)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关系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对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有着重大意义,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与发展,而鼓励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就业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三)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可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域发展、经济水平、民族传统、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体现出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因此,做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及就业工作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可为相关部门处理民族问题提供借鉴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尤其是“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解决好这一问题亦可为我国民族事务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促进民族团结。

二、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内地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国家和当地自治区非常注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2],并且不断推出促进他们就业的政策与措施,社会各界也努力配合国家政策以缓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基础知识体系薄弱

学业是就业的基础,毕业是就业的前提。内地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其基础原因在于学生本身。由于前期接受的教育水平受限,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学生相比较,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沟通能力有限,同时,受地域风俗习惯及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的竞争意识较差,就业能力不强,在就业市场缺少核心竞争力。同时,他们一般还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例如,创新能力较弱、行为拘谨、不擅长交际,学习上定位较低,以考试及格、能毕业为满足,对于考研究生、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缺乏动力和规划等。

(二) 高校培养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宽进宽出”是目前国家和各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3]。所谓“宽进”是指高校在录取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时候以低于普通学生的低分录取;而“宽出”是指部分内地高校因过于追求学生数量,为了达到学生顺利毕业而降低对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方面上的要求,以此来保证高校边疆少数民族毕业生数量。新时代的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高校现已成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4],是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一些高校在执行上级要求时,采用同标准的方式,难以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内地高校占比较小,往往两三万人的学校仅有两三百名少数民族学生,甚至更少,于是高校采取更宽松的条件,从而导致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问题。

(三) 社会及用人单位接纳意识欠缺

新时代背景下就业政策及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用人单位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所以,在招聘接纳新人时企业可以更多从需求出发。但是,就业市场在现阶段中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例如,在人才招聘时盲目追求名校毕业生、高学历学生等问题,忽视了企业的真實需求和实际需要。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差异原因,社会对部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不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加之为了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对此类毕业生的关注度和欢迎度打了折扣。

三、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内地就业的对策研究

解决因就业政策盲区、文化认同、综合素质等原因导致的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就业受困、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率低等问题,可以结合教育学、统计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开展就业路径研究,构建政府调控、社会支持、高校引导和个人提升“四位一体”的精准就业促进模式,从而改善内地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的和谐安定,全力保障社会稳定,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的顺利实现。

(一) 政府调控——出台政策,激励就业

1、提供招录优惠政策“促”就业。设定公职岗位中招录少数民族的最低比例[5];可以采取给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内地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加分或者优先录取等多种渠道;开辟绿色通道,拿出部分岗位专供少数民族学生应聘;面向在内地就业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购房、医疗、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

2、完善户籍政策“稳”就业。完善和落地边疆少数民族内地落户政策, 鼓励和吸引边疆少数大学生到内地企事业单位就业;提高少数民族内地就业安家费;内地就业少数民族学生父母随迁户口,政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加大用人单位奖励“提”就业。对于接收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单位, 政府根据招聘人数予以发放奖金奖章或减免税收;及时给予政策优惠倾斜,鼓励单位吸纳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二) 社会支持——营造氛围,支持就业

1、营造吸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氛围。宣传民族一家亲观念,打破民族“小圈子”,树立公平意识,把握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融合,逐渐消除民族偏见, 缩短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物理距离,接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6],形成各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

2、加强少数民族与内地的多元化交流。加强多民族间的沟通交流,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和风俗习惯,加大全社会的民族教育与宣传普及力度,营造文化包容和民族认同的基础。

3、优化用人单位就业环境。用人单位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与特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录用,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 高校引导——就业指导,精准帮扶

1、学业心理帮扶。破解就业难题,学业和心理支持是一项基础性、前导性的工作。开展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首先就要开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工作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业精准帮扶计划和措施,精准掌握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为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成才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效能,让他们以健康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激烈的学业和就业竞争中,要制定学业精准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同时,应配备少数民族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健康状况,坚定自信,勇于挑战,顺利圆满完成学业。

2、助困扶志帮扶。从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视角分析[7],现阶段在校期间这些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是接受单向的物质帮助与资助。但是扶贫应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进步,优化现有的资助模式[8],不断以提升能力为中心,坚持“三全育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的资助和就业指导,从而实现扶志育人和就业资助的良性有机统一。

3、生涯规划帮扶。完备的职业规划,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还未形成,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众心理和行为,从而导致就业困难。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内地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但其授课形式多为大班集中授课,课堂讲授的知识性、理论性内容居多,与少数民族学生更匹配的课程较少。各高校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研究,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匹配度和有效性,逐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人岗精准匹配。内地高校的就业市场由于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生源构成等因素,少数民族毕业生往往不占优势。根据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需求,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要开设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对口专业,对标就业。注重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多与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全方位展示和推荐优秀的边疆少数民族毕业生,通过搭建平台增加实习实践,让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和接触中真正了解他们的优势和能力[9];做好边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搭建工作,不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氛围,努力争取更多更优的就业资源。应运大数据技术,建立需求导向“人岗匹配”就业市场,探求两者(就业单位的性质、区位、工资福利、职业发展、社会誉度等与学生的学历学位、专业、学习成绩、性别、民族、生源地、经济状况、生理、心理、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就业期望等) 关联度,实现精准指导、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提高人岗匹配效度。

(四) 个人提升——增強能力,主动就业

1、转变思想认识。要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大学初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针对性制定学业计划,通过挖掘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长,树立信心,进而激发他们与内地学生同台竞争的就业意识。

2、寻求家庭支持。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邀请家长内地旅游、参观企业单位,增加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内地文化的认知、认同,改变家长对学生就业地域限制,鼓励学生在内地就业发展。

3、提升就业能力。学生应积极进行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加强能力锻炼和人际关系处理,提高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增加融于社会和内地环境的机会。

4、扩大就业群体。宣传内地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及补贴,吸引更多少数民族群众选择内地就业,拓宽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引导少数民族当地企事业单位学习内地的经验与做法,促进边疆地区就业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