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5-27游小弯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十九大小学

游小弯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明确新的方向,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十九大思想下的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力度,从而使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确保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十九大

一、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处在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对小学生起到有效引导、熏陶的作用。小学德育课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借助德育教学课程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信、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其决策与思想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如今,在我国社会全面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条件下,我们要充分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教育工作和十九大精神进行充分融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进小学德育工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合进德育课程的建设工作中,同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与思考,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能够更加充分地融入德育课堂中。

二、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观念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实现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更加有效地展开,就一定要在德育课程教育过程中贯彻德育教学观念,在对德育课程实施设计的时候坚持德育思想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贯彻德教育思想,尽可能地凸显出小学阶段学生的特色教育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如:体育、音樂、美术等技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德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实际的德育课程设计过程中要重点注意所设计问题具备挑战性及可操控性等特征。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师中间,强化他们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更加积极配合地开展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二)构建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德的逐渐形成,是其所具备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几个因素之间彼此作用的过程。因此,学校所开展的德育要冲破“思想品德”科目的局限,实现横向突破与纵向沟通,将其深刻地渗透每一科的教育中。小学德育课程化开展应该是在如今新课程环境下顺势而生的。在学校里,德育课程化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把德育的日常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课程化。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能够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遇,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个体优势,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小学德育教学队伍的培养

师资力量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学队伍,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高效实现。因此,要想实现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有效推进,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学队伍的培养,强化教师对于德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针对德育教师开展培训教育。学校也可以通过考试的手段来帮助德育教师对德育课程更好地掌握,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且强化对其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让他们能够发挥出道德示范作用。例如,德育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关注小学生自己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当关系到社会道德规范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假如出现小学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不一致,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引导,不能一味地指责,如此一来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得不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重视德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要想更好地推动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表现,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在平时的生活中,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去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环境,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五)营造全员德育的校园风气

1.理论上给予指导。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浸润对大多数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没有章法”。基于这一点,学校应该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教学策略,让教师抓住不同学科浸润德育的途径。

2.制度上给予引领。制度不仅有约束、强制的作用,更有引领、调控的作用。基于这一点,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从教师、学生、教材的三元结构出发,制定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德育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参与情况及教师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等因素纳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活动上给予空间。比如,在学校中可以开展“一课一得”的活动,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针对上的每一节课,都要及时开展课后反思,反思的事项要在教研活动中加以交流、讨论,同时还要当作学科德育工作的素材,给教师论文、案例提供有用的材料。

4.研究上给予方向。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室可以成立相应的研究中心小组,确定与德育有关的研讨课题,并结合实际需求召开不同学科的专题德育工作研讨会,让教师积极发表自身对学科德育研究的认识,并针对某一学科或者是某一课的德育点来开展探讨。

5.评价上给予激励。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德育论坛,组织学科德育论文进行交流与评选,并评选出优秀论文,针对那些获奖的教师给予相应表彰,并择优参加上级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的热情。

三、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各界人士,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系,推进小学德育课程的多层次实践与思考,是推动学校发展及教师队伍德育水平提升的关键。在本篇文章中,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影响下,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问题做出了探究,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艳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最新思想成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6):166-167.

[2]刘自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J].教育研究,2017,38(12):4-13.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十九大小学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