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5-27车莉
车莉
摘 要:教学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此外,对于自制力较为薄弱的六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引导他们在学习情境下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倾听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学以致用习惯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依据,也是他们运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的重要工具。然而,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统给学生,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并且产生依赖心理,长期以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严重阻碍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位,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笔者以六年级数学为切入点,从“吸引学生无意注意、創设思维空间、构建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展开研究。
一、吸引学生无意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传统的课堂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模式使学生产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等不良习惯。虽然六年级的学生较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情感情绪较为稳定,但意志力相比成人而言较差。如果将数学语言、定义等概念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很难产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导致注意力难以被数学知识所吸引。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注意力出发,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以“位置与方向”为例,由于学生对位置和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台风有关的消息,即: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度的位置上,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这时,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他们的注意力被这一场景所吸引。笔者随后提出“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于是笔者展开“确定物体位置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因此,只有学生在具体场景下出现无意注意时,他们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并形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前提。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可将课外作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部分则为新知识预习的有关练习,同时,将导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前预习环节,从而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巧设课堂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课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把握问题内容的度,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探究问题”有效联结,这样不仅能够发挥问题的价值,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来发现新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产生良好的思维意识,从而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应构建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所学新知与生活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从而培养其学以致用的习惯。
以“圆的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感知圆,笔者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圆模型,让学生联系熟悉的生活实物,说出生活中圆的影子,如,汽车的轮子,在此情况下,笔者提出:“如果运用正方形、三角形是否能推动车子”,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不能”这一结论。为了使学生掌握圆的部分名称与特征,于是笔者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将其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随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了“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一现象,于是引出圆心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认识了半径、直径和圆的特征。因此,通过教学情境,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找到圆的重要用途,开拓其思维,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探索数学知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并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俊.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文汇,2018(6):45-46.
[2]马新云.小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8(16):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