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客观分析奕?
2020-05-27高金辰
高金辰
摘 要: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客观看待历史上的各个人物。文中,主要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客观分析奕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奕;客观
奕(1833—1898年),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异母弟。1851年道光帝驾崩,遗诏封其为“恭亲王”。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奕是一位非常特别的重量级人物。那么,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呢?都产生了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呢?
1 《北京条约》的签订者
186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留奕在北京任议和全权大臣,与英法联军和谈。奕悉听英法要求,分别与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不久又被迫与沙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清政府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利益。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允许外国商人招聘中国人出洋工作使得英法等国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使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从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航运主权也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 总理衙门的设立者
总理衙门全称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0年,在北京督办“和局”的奕上奏朝廷,建议设立一个专门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名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此议于1861年1月获得批准。同年3月奕任总理衙门大臣,开始办公。一切跟“洋”字有关的事务都由总理衙门负责。
奕领导总理衙门前后28年,他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有较多的发挥,包括处理《北京条约》之后的善后事宜、接见西方使团、修约《天津条约》以及海关事务的处理等。总理衙门也是早期自强运动中各种洋务事业在北京中央的领导者,它可用于听取包括外国使臣以及负责海关的西方人士的建议,来推行和提倡相关事业,因此它实际上推动了包括新式教育、交通、工业经济、军事等近代化建设,因此也被当时称为“洋务内阁”。1901年,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 辛酉政变的参与者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其儿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因载淳年幼,咸丰帝遗诏顾命八大臣却把奕摒弃在外。奕协助慈禧太后政变成功,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被授予议政王,任军机大臣,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因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所以这次成功的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通过辛酉政变,奕总揽了清朝的内政外交,权倾朝野。
辛酉政变是清朝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此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来逐渐演变为慈禧独揽朝政的局面。从此,慈禧太后做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慈禧太后上台之后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她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卖国条约。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的统治让近代中国蒙受了更多更大的屈辱和苦难。
4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一些主张利用西方技术、强兵富国、维护统治的开明官员形成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等人为代表。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了变化。1878年,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了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了行省。与此同时,清政府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在台湾建立了行省。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 新式教育的开创者
為了洋务的需要,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兴办了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1862年,奕上奏朝廷要求设立以培养外语人才为目的的新式学堂。同年,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众多,如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民族英雄邓世昌,维新派人士、翻译家严复。其中,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清政府选赴英国学习海军。严复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担任了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奕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但是他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设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与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