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主题化教学策略分析
2020-05-27崔艳茹
崔艳茹
摘 要:初中古诗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初中生领悟传统经典文学魅力,提升其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从当前实际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古诗教学低效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交互性比较差,实际的古诗鉴赏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育和锻炼,这些都需要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去改善和调整。本文倡导将古诗主题化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设定对应的主题,实现古诗词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增强诗歌鉴赏的交互性,使得实际的古诗歌学习进入到更加深入的状态,真正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古诗;古诗主题化;教学策略
所谓主题化教学,就是设定对应的主题,实现对应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的教育教学,据此使得学生对于对应主题的认知进入到更加宏观的层次。很明显,这种教学思维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诉求,尤其在古诗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种主题化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交互性,引导实际的诗歌学习进入到更高效的状态。
1 古诗主题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实现课内外古诗资源的整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其中,这对于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言,是很有帮助的;以主题来实现教学的统筹,有着比较强的内容密度,教学容量也比较大,可以使得学生的古诗阅读视野得以拓展;以古诗主题化教学方式来进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古诗鉴赏能力的锻炼,由此掌握古诗阅读的技巧,实现主题背后深刻情感的体悟。
2 初中古诗主题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同一题材古诗作为主题化教学的基本素材,选择当前初中课文中的边塞诗,其主要有: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首先,是引导学生对于上述诗歌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到其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诠释之后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鼓励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对于诗歌创作背景进行调查,并且将实际的创作信息进行归结,由此找到实际诗歌创作背景的异同点,并且思考这可能对于实际边塞诗写作的基调造成怎样的影响?再者,鼓励学生以分类整合的方式,对于各个边塞诗进行鉴赏和分析,主要从情感表达方式,诗歌内容呈现,诗歌讲述角度等多方面进行,继而呈现出实际边塞诗的异同点,在此环节可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此时可以采取有效的举措来进行调整,比如设置对应的辩论版块,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辩论,由此引导实际的诗歌意境理解进入到更加深入的状态,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架构中,主题化教学效益才能够呈现出来。当然,在学生讲述出自身个性化解读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且鼓励更多的学生来进行质疑,这样才能够实现主题交互,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很明显,相比较单一古诗学习而言,这种主题化教学有着很强的探究性,营造出来的探究格局,可以使得实际的古诗鉴赏活动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学生因此产生的交互也更加频繁。
3 初中古诗主题化教学中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融合
当然也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课内古诗资源的充分配置之外,实际主题化教学应该容纳更加多的古诗资源,因此课外的相关主题的古诗也应该被归结进去,此时就需要处理好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得初中生可以在更加理想的主题探究格局中去学习和探究。同样以边塞诗为例,可以将王昌龄《边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关山月》、王维的《陇西行》、岑参的《碛中作》、高适的《燕歌行》、王绩的《凉州词》等融合进去,由此展开对应的古诗主题化教育教学。此时的教学切入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同一个作者,寫的边塞诗可能是多篇,课内有对应的代表作,课外可以选取对应的作品,由此对于同一个作者在边塞境遇中的感想进行归结,由此思考不同时期作者情感的差异性,实际边塞诗歌中展现出来的不同点,继而使得实际的鉴赏研究工作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接着,可以以课内边塞诗作为引子,实现对应相似情感边塞诗歌的拓展,此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课外资源,由此实现对应边塞诗集群的构建,在这样边塞诗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古代诗人审美的趋同性,继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边塞诗的文学价值,这也是现在古诗歌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的节点。还有,在课内外诗歌题材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以相同意象的维度入手,看看在相同边塞意象中,不同的作者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不一样的情感的,这也是实际边塞诗歌创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去理解和领悟的,这也成为实际课内外诗歌资源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主题化教学模式贯彻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看待诗歌教学的价值,设定主题教学情境,安排主题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处理好课文内资源与课外资源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得实际的诗歌教育教学朝着更加交互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全面提升诗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很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初中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会不断提升,诗歌学习的素养也会因此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荣丽.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8(11):49-51.
[2] 赵静楠.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概说[J].文学教育(上),2018(06):66-68.
[3] 程洪.初中古诗词“主题式”亮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