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艺术特色校园文化的建构与思考

2020-05-27何骏汪健

高教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构特色

何骏 汪健

摘  要:校园文化以学校校园为依托,以物质形态、精神品质和规章制度为载体,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创造和传承而成,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和社会的需要,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全新视角,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義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着手深入实施。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特色;校园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5-0132-05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school campus, with material form, spiritual quality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carrie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all teachers, students and staff. Campus culture is the precious resource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call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Huangmei Opera ar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Marxism as the guidance, take its essence and discard its dros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and carry it out deeply from the aspects of specialty sett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academic research and so on.

Keywords: Huangmei Opera art; characteristic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绵延至今、弦歌不断。黄梅戏即为个中代表。黄梅戏原称“采茶戏”“黄梅调”,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采用安庆地方方言演唱,唱腔优美婉转、欢快流畅,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生活情趣也有人生思考,流传时空范围较为广泛。2006年5月,黄梅戏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2008年6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遴选了15个著名京剧唱段进入课本,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旨在强化青年一代对以古典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认同和传承;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地方高校立足区域和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美育和德育范式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一、校园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依托,以物质形态、精神品质和规章制度为载体,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创造和传承,凝结而成的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形成过程的总和。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经普及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形势和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校园文化是大学长期发展的积淀,涵盖较为广泛,既有校园物质文化,又有校园精神文化,还有校园制度文化,构成了三维立体的文化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及其内涵。校园文化不仅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形成过程的总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更是教育工作者初心和使命的体现,展示了大学的精神和实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就是活生生的一部教科书和一堂实践课,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品位,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历史现象和积淀产物。有学者指出:文化就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4]。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随着成员的繁衍生息而绵延不绝,逐渐发展成为各自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华文化更是如此,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6]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从最初的“学在宫中”到孔子开坛讲学、从庠序到书院、从近代学堂到现代大学,一路走来,我们的校园文化蔚为大观。这些校园文化普遍以“尊师重道”、“教书育人”为精神内核,倡导“言传身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繼承与弘扬。

(三)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扎下了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随之建立并逐渐走向成熟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既立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经过改革发展和融合创新,形成了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兼具,既开放包容又绵延不断的鲜明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我国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国家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既是人才集聚的高地,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国高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各不相同的校园文化,具有突出的科学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

二、黄梅戏特色校园文化的建构与路径

我国目前建有各类各层次高校2000多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高校的办学历史长短不一、办学特色和定位也各不相同,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校园文化也是各有千秋。特色化、差异化、地域化发展,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安庆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充分依托和利用传统戏曲剧种黄梅戏的文化资源,不断凝练特色、深挖内涵、扩大影响,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点和黄梅戏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道路。

(一)设立专业学院,培养专门人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历史上曾是安徽省省会所在地,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之称,既是国粹京剧肇始初期四大徽班进京的出发地,也是地方剧种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黄梅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皖鄂两省交界处的采茶调,传到安庆地区后采用安庆方言演唱并逐渐定型,经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表演艺术家的传承与弘扬,创作出了《天仙配》、《女驸马》、《徽州女人》、《大清名相》等众多著名曲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黄梅戏以旦角戏为主,表演程式较为简单,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8]安庆师范大学作为黄梅故里的地方高校,树立“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坚持以人文文化引领人、以科学文化塑造人、以皖江文化陶冶人、以校园文化感染人,始终以传承和弘扬黄梅戏文化为己任。2006年,学校设立“黄梅剧艺术学院”,设置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培养黄梅戏专门人才,使黄梅戏艺术的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开设选修课程,深化通识教育

任何一门艺术的确立定型和发展壮大,除了需要专业的表演者之外,还需要众多的欣赏者和传播者,黄梅戏艺术也不例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艺术形式与文化产品的工业化、多元化供给,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艺术剧团关门大吉,一些专业演员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路径,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强大的群众基础。由此,学校决定在做好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黄梅戏艺术的通识教育工作,为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坚实的群众基础。自2006年开始,以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的开设为起点,学校全面开启了黄梅戏艺术通识教育工作。2014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具有一定戏曲基础的教师,组建了《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课程师资培训班,十余名教师通过考核顺利结业,成为黄梅戏艺术通识教育的后备力量。此项工作从一开始起就坚持“起点高、路径广、范围大、效果好”的工作理念,经过长期的建设与探索,课程建设取得很大成效,《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黄梅戏经典剧目赏析》、《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赏析》等课程集聚成群,相继获批“安徽省精品课程”“安徽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开放课程”,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为黄梅戏的发展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保存和发扬这一戏剧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强化实习实践,做好传承推广

学校以社团活动和剧目展演为依托,使黄梅戏艺术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艺术的传承推广融为一体。学校先是结合选修课程的教学,在选课学生中相继成立了“大学生黄梅戏票友俱乐部”和“大学生戏曲协会”,组织爱好者开展课外戏曲演唱活动。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在上述学生社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大学生黄梅剧艺术团”,分别制定了艺术团章程、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2009 年,“大学生黄梅剧艺术团”经过遴选,成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 65家专业艺术团队之一,相继奔赴省内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开展黄梅戏艺术的演出和推广。2014年,学校获批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1983年央视版《红楼梦》史湘云扮演者、学校专任教师郭宵珍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组邀请,专门录制7期教唱黄梅戏的节目并进行播放,进一步扩大了新时期黄梅戏艺术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同年,学校获批为“安徽省非遗文化传习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基地”。学校还借助安庆市深厚的戏曲文化社会氛围,长期深入社区、乡村、军营、中小学校开展公益演出,宣传推广黄梅戏艺术。两年一届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学校一直都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每届都会选派学生参加演出或志愿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剧目展演,实现每一位选修学生都有机会登台演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也成为向社会人员推广普及黄梅戏艺术的重要载体。

(四)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理论提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是经实践检验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经验和认识的总结,是某一方面的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用于指导实践。[9]黄梅戏艺术经过前后长达数百年的演进,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和资料,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宝库,经过理论总结和学术研究,可以进一步有效指引和推动黄梅戏艺术本身的发展。学校积极搭建学术研究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各个层面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改革与传承研究》、《元末明初戏曲研究》、《地方戏传承的民俗学研究》、《明代传奇戏曲文体批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黄梅戏经典剧目舞台道白研究》、《清代江南社会戏曲生活研究——以常州剧坛为例》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黄梅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新农村建设视阈中的安徽地方戏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民俗学研究》、《建国以来黄梅戏文学剧本的创作研究》、《街场黄梅戏研究》、《安徽戏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池州傩戏数字符号库构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戏曲现代戏创作经验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在黄梅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方式研究》、《明清戏曲批评中的皖籍曲家研究》相继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项目研究的成果以学术论文和专著、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有效推动了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提升,促进了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生撰写的《寻求传统文化归根的初探之旅——陕西商洛地区商南“江南村”黄梅戏根亲文化探源》调研报告还获得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等奖。[10]此外,学校还相继组织召开了“安庆地区首届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皖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和“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第二届年会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开展黄梅戏艺术和教育的交流研讨。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具有黄梅戏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宝贵资源,理应高度重视。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凸显社会主义的特色和方向。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包括国民教育在内的我们一切事业的鲜明底色,这个底色不能忘、也不能丢,只能加深、不能减淡。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11]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新成效。

(二)黄梅戏艺术的传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黄梅戏艺术的源头和前身为“黄梅调”,也称“采茶戏”、“花鼓戏”、“化谷戏”,多是一些草台班子和乡野艺人,在黄梅节气里趁着农忙时节人群和时间相对集中,活跃在乡间地头进行表演以换得些许收入的田野小戏,内容贴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此时的黄梅戏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定型,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和需要,演出节奏较为紧凑,台词唱白均采用方言,表述淺显通俗甚至有些庸俗、粗俗,内容情节也相对简单,多是家长里短、男欢女爱。这一状况在建国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陆洪非、金全才、时白林等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主动参与黄梅戏艺术的改革,和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密切合作,开展了传统黄梅戏的音乐、剧目等方面的搜集、整理和改进,对黄梅戏的剧种风格、优秀传统剧目精华和艺术表现生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将“农民最本质的天材创造”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也将一些明显不符合时代前进要求、沾染了建性糟粕和不健康思想的残渣剔除出去,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创作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夫妻观灯》等众多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优秀剧目。在新时代里,我们仍然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做好传统黄梅戏艺术的传承。

(三)立德树人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并和学校师生座谈。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个高校都必须回答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事关教育、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根本性问题,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2]我国现有高等院校两千多所,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持续强化,还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定位目标和地域特点做到特色化,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在建设成果检验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重要条件,“立德树人”既是其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还是其观测点。

四、结束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和大学的产生、赓续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对于指引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建设是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和人才发展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深化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13]

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化建设,理应突出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既能彰显学校自身文化品位,也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将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协调起来,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识别度、知晓度和美誉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9.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01).

[4](英)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EB/OL].(2014-02-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6]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7-03-05)http://www.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

01/c_1119150660.htm.

[8]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庆市基本概况[EB/OL].(2019-09-30).http://www.anqing.gov.cn.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10]科研处.安庆师范大学历年来科研项目汇总[EB/OL].

(2019-07-01)http://kyc.aqnu.edu.cn.

[1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

OL].(2016-05-0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

4/c_1122783997.htm.

[1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13]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2-06)http://www.xin

huanet.com/culture/2017-02/17/c_1120485477.htm.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传统戏曲艺术传承的高校美育范式研究”(编号:SK2018A0345)

作者简介:何骏(1980-),男,汉族,安徽繁昌人,硕士,讲师,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汪健(1993-),男,汉族,安徽怀宁人,硕士,助教,学生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构特色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