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之探讨
2020-05-27白远方
白远方
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工作,学生的就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中职学校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读,就业形势非常好。在就业方面,不再讲就业率,而是谈优质就业率。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出现盲目性、随意性、迷茫性等问题。不少中职生对工作的待遇期望值过高,又缺乏吃苦耐劳,不能适应社会以致影响了就业。
由于中职文化课存在“照本宣科”现象特别严重,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造成面试成绩不佳,不能很好地入职理想的用人单位。作为中职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应发挥中职语文的作用,更好地为中职学生就业服务。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学目的、语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方面,探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
一、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作用,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语文教学要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职业需求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目标,合理发揮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而,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渗透职业化教育,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思想基础。如笔者在教学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本人任副主编)第二十二课《孟子论养气》中“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时,教育学生要心志专一、“知言养气”,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又如在教学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工科类)第十四课《绝品》中,通过分析刘三爷身为商人,却与常先生、王商人不是商界的“以利相交”,而是“以心相交”“以诚相交”。尤其是家道中落、家境困难之时,把自己珍藏的20多幅字画赠送给王商人,以求让这些珍宝流传后世,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和“义”,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仁”和“义”精神,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语文素养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人文内涵。良好的思想品格,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是语文教学长期浸润的结果。
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为就业做准备。现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主要依赖于语文教材,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范本,它所选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生活内容,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明显的差距。语文课堂常常就课本分析、讲解、背诵、默写,把文章割裂开来,这种狭窄的教学观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学生们会觉得文章中的情节离他们很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侧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提高语文基础素质的同时,应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和作用,力求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有所裨益。注重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人生独特、丰富、美好情感的体验和思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认识人、理解人的能力,为他们的成才成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只要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用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方法,都值得我们依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例如,笔者讲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十七课现代诗《再别康桥》时,当屏幕上出现康桥如诗的美景:夕阳下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水底招摇的青荇、榆荫下的天上虹……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伴随着轻柔舒缓略带伤感的背景音乐,学生沉浸其中。笔者又在教学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本人任副主编)第一课《荷塘月色》一课时,播放朗诵视频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着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荷塘景色之中。通过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挖掘教材职业元素,强化职业精神
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精神。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职业元素,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一是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文化的学习。笔者教学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十三课《再塑生命的人》时,教育学生,作者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一个无声无光无影的世界里,但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缺陷而放弃生存的意义。要学习她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挖掘职业元素,促使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为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二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以职业文化熏陶为契机,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真正把职业化教育渗透到真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讲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十八课唐诗《将进酒》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综合文化知识,学习诗人超凡脱俗、鄙薄富贵、慷慨自信的精神气质。
三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如学习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 工科类)“表达与交流”栏目中《口语交际·接待》。这是一则接待案例,工科的中职生在实习时或参加工作后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景。案例中的张先生想亲自开车进车间维修,本来就不符合车间工作规定的要求。但因李某接待语言生硬,态度近乎蛮横,差点儿赶走顾客。而另外一位业务员刘某微笑着对张先生热情服务,还告诉张先生:“在维修期间可以完全安心处理您的事物,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的。”通过对比,同样是接待业务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不一样,处理结果截然不同。这样,笔者通过创设接待好客服的几个不同情境,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职業能力。
四、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机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关系,并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使二者有机融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笔者在计算机班教学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十七课现代诗《再别康桥》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时,指导学生根据这意境,制作“青草水底招摇”动感图。又如笔者在学前教育班教学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十九课宋诗《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指导学生根据这意境,绘制杨柳、晓风、残月意境图。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又激活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专业探究本能,生成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而语文课堂也就真正成为与专业共融的大舞台。
二是结合语文教材渗透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如学习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七课《致加西亚的信》时,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主人公罗文那种敬业爱岗,工作积极主动,培养艰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要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三是在加强学生的语文应用中渗透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汉字书写。如笔者教学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 工科类)“表达与交流”栏目 “洽谈”时,指导学生学习洽谈原则与洽谈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商品交易、买卖等方面销售能力。“协商”中指导学生学习协商原则与协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在职场中协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聘”中指导学生学习应聘原则与洽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面试中尽量把自己的才华、能力展示出来,表现出自己胜任所应聘职位的能力,从而取得考官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求职就业愿望。例如,笔者在每二周教学中,增设一节书法课,指导学生书写。书写是一项基本技能。有道是“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可以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四是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和点评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本人任副主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中《兴趣丰富我们的人生——个人兴趣交流会》时,指导由学生组织,对参与兴趣特长的节目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只要中职学校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那么,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更出色地走进未来职业理想人生坦途。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