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2020-05-26刘春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刘春玲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交流,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的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然后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运用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希望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较为丰富,而且思维活跃。将情感教育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语文课程的内涵。因此研究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初中这一阶段是学生们人格形成的重要时间段,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效的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其他学科对比,初中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语文课程里面很多课文都蕴含了深刻的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情感抒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感同身受,用心去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这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另外,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情感较为丰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既能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陶冶的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一)在语文教学的语言中渗透情感

语文教学需要以课文为基础,在整个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理清楚课文的情感脉络,了解课文之后需要设计一些富有情感渲染力的言语,绘声绘色的表达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的语言描述会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良好的语言能力能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感受,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丰富的情感关联。美好的语言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文当中,更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让学生遨游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情感渗透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通过情感设计让教学语言起到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比如,在《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語文课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缅怀之情,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较为深沉、哀切的情感对周总理进行怀念,表达出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二)在解读语文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文章解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诗歌、散文以及短篇小说等,这些文章一般都蕴藏着作者深刻而又丰富的情感思绪。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美好的、悲伤的、思念的、或是不舍的,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美好情感的憧憬。

(三)新课程的导入需要善用情感这块敲门砖

新课导入利用情感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快速的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并且主动感受和探索文章的情感[2]。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章中,教师可以利用导语进行情感设计,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的爱,它有时候像一座深沉的高山,有时候又像是一缕柔软的春风,又如细雨绵绵,又像大海那样广阔,父母的爱始终守护着我们,护我们前行。然后又引出朱自清《背影》这一课程,让学生感受一种不同的父爱。通过这样情感化的导语来导入新课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利用课文阅读,让学生感受书中真情

文章通常有一些富有关键情感的句子,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文章中锁蕴藏的情感,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朗读这些关键的句子。让这些关键的句子触碰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也是展现语文课情感的关键,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风格对学生进行指引,不同的情感朗读会带来不一样的情感输出,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让学生融入到作品之后,才能了解课文想要抒发的真实情感。比如,以《沁园春·雪》一词为例,上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豪情万丈、慷慨激昂,下阙则表达与天比高、居高临下的一种姿态。文章后三句则是表达毛主席的莫大胸襟和抱负,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朗读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五)情境创设,让情境交融

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比较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部分学生无法感悟。情境创设是教师鼓励学生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创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境,这样可以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在解读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学生的思绪,这有助于架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情感教育的渗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章的内容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模式,去揣摩文章中人物中的内心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情感。比如,在《石壕吏》这一文章中,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穿越回古代,然后战火再现在学生的眼中,借此拉进学生与文章的距离,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深刻体会书中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中的人民疾苦和面对战火时的无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用语言渗透和情景创设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0(24):234.

[2]张世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12):309.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初级中学  四川  成都  610200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