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贤”返乡促进乡村产业及文化振兴的研究

2020-05-26胡毅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乡贤制度保障

胡毅

摘要:2017年10月18日乡村振兴战略首次由习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性规划。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其中乡风文化建设、乡风文化振兴是全面进行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意。

关键词:“新乡贤”;产业和文化振兴;制度保障;路径

1、新乡贤促进产业振兴的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新乡贤相比较古代有了本质的区别,新乡贤在经验、能力、经济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乡村的产业振兴依靠实业发展、特色农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及经验才能有效的达到致富都目标,在乡村发展中“新乡贤”的加入无疑是给农村产业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动力,下面笔者简要梳理新乡贤在促进产业振兴方面的几点作用。

1.1精谋细划推出优质项目落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贤回归创业成了资本下乡的主要形式之一。乡贤回归项目围绕“农业+”发展模式,涉及“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包括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农业、民宿、文化园、森林康养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了农村农业发展。当前,我们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双双呈现升级的态势,原本无人问津的农村山水田园和特色农业资源,因此显出价值。如 2018 年 8月17日,200多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乡贤代表齐聚一堂,签订乡村振兴十大项目合作意向书,助力家乡振兴。[1]

1.2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发展: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自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县乡基层政府财力愈显紧张,甚至在有些县乡,财政支出基本上依靠上级各类转移支付及补助维持,沦落为“吃饭财政”或“救济财政”的尴尬境地。[2]诚然在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情况下,难展开,以确保产业的持久进行,此时“新乡贤”的资金优势凸显,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例如浙江省台州市自2016年开展“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以来,“全市198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了乡贤结对全覆盖,帮扶资金达 114.2 亿元”1.3带头致富推行产业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外部的资金注入和公共服务提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农民善于从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资源禀赋出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3]新乡贤的带头作用在产业升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与圈内的专业行家里手进行产业的转型,进而实现产业的升级。例如: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新乡贤廖乐年,2002年从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主动回到故乡湖寮镇长教村。

2、新乡贤促进文化振兴的路径

乡村文化振兴旨在塑造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这既包括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牢牢扎根乡村,又包括让传统乡土文化在乡村枝繁叶茂。乡贤是将不同类型文化融入乡村的极佳载体。[4]

2.1立德立身模范作用:乡贤一般在外打拼,熟悉法治、市场精神等现代文明要求,又具有关联乡土的精气神,能够在树立新风和发扬传统上都发挥榜样示范、宣传推动作用。尤其是,乡贤具有道德威望,他们的所言所行对乡民具有直接影响,乡贤怎么做,乡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而,让乡贤来推动乡风文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革新思想创新作用:乡贤多数在大城市创业、经商,所见所想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前沿阵地。而传统的乡村文化多趋于小农思想,封闭式自给自足,新乡贤的创新思想的引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乡民从而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新乡贤文化底蕴较足,文化层次较高,在社会积累了广泛的经验,在社会治理、富民创业、文化传承方面都尤其独特的见解

2.3继承传统融合作用:乡贤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性、亲善性,被视为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现阶段,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乡贤文化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5]。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诸多璀璨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如今的乡贤文化融合中决不能将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全盘否定,而新乡贤的作用将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中,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不能真确的对待它的文化历史就不能更好的走下去。

3、“新乡贤”返乡需要建立切实的保障机制

3.1保障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平衡机制,城市所带来的高收入和高生活环境着实吸引广大农村青年的青睐,进城务工的人员只会越来越多。在乡村和城市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寻找二者的平衡点,那些出去发展的部分“新乡贤”可以来乡投资,地方给予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避免短期效应,所以从制度上、和就业创业环境上为返乡的精英提供支持。

3.2打通乡村文明融合传播机制,积极的鼓励与宣传返乡人员将其所学外乡的优秀文明与本土进行相融,建设新农村的新文明。解决乡村文化的“内生”与“外引”的沖突。[6]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需要切实的打通融合的渠道与载体,着力去解决农民作为发展主体与依附的关系,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进一步从根本上撬动新农村的现代乡风文明的建设。

3.3建立基层吸纳与体制保障机制,还乡的人员从一个相对忙碌的工作环境退休,然后回到乡村建设,我们的组织与基层行政体系是给予他们一个恰当的职位,返乡的精英们他们到乡村扮演的角色是否准确定位?吸纳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精英进入农村基层行政权力系统使其充当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实施乡村基层治理的协同机制。[7]

参考文献:

[1]郭立, 廖胜华. 试论现代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J]. 新西2018(35): 19-20.

[2]孙迪亮, 宋晓蓓. 试论新乡贤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J]. 桂海论丛 2018, 34(03): 21-26.

[3]邓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J]. 学术论坛 2018, 41(03): 169-173.

[4]费婷.政治尚贤传统下新乡贤“告老还乡”的可行性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8.3.

[5]李焕.中国古代告老还乡现象对构建新农村乡土文明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0.11.

猜你喜欢

新乡贤制度保障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设想
党的纯洁性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完善路径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