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教伦理中的爱及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2020-05-26安俊婷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基督教伦理教育

安俊婷

摘要:在中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望”、“爱”是基督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和基本纲领,其他一切道德要求都是从这三种主德中推导出来的。其中,“爱”是最大的德行,爱作为精神和理性的本体, 是认识和行动的基础, 是获得救赎和幸福的根本力量。并且在現代社会中基督教伦理思想仍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爱;伦理;教育

一、基督教伦理中“爱”的含义

基督教伦理思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依照基督教的理论,“信”、“望”、“爱”是来源于上帝的,这三种美德不能够单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而是要在上帝的保佑及帮助之下,然后经过生活的磨炼达到神人合一,进而方可达成。基督教的“ 信”就是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基督教认为,要想得到上帝的拯救和帮助,必须先要信仰上帝,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追求幸福。“望”是希望,基督教中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罪孽的,在有限的生命中单纯通过自身努力是无法得到解脱的,所以人类必须把获得拯救和解脱的希望寄托于上帝,信任上帝,虔诚祈祷。在基督教伦理思想的三德中,最大的是“爱”,“爱”贯穿在基督教徒生活得各个方面,是行为合法性的依据。在希腊化时期的多神崇拜氛围中产生的以一神崇拜为中心的基督教伦理中,“爱”是体现道德实践、价值、标准、人性、感情等要求的新伦理原则。

首先,基督教伦理中的“爱”表现为上帝对人的爱和人对上帝的爱,人和神之间的爱是“双向的”,而并不只是单方面的人对神的爱。基督教中神对人的爱是救赎的爱、慈善的爱,因为基督教认为人是生来有罪的,而要弥补自己的罪过,就需要信仰神,通过神的救赎的爱来弥补自己的罪过。而且,根据《圣经》记载,神创造了世人,世人是按耶稣的形象塑造的,不仅是身体,而且灵魂都来自于神,大家都是神的儿女,并且神爱世人,神爱他的每一个儿女。同时,人也要爱上帝,人爱上帝是对上帝的爱的一种回应,世人降生时都带有原罪,要想得到重生,必须先得与神和好,爱自己的神。爱上帝就必须遵从上帝的命令,基督教在关于“爱”中提到:“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人本身是无能的,只有得到上帝的恩赐,才能获得行善去恶的能力,爱神爱得越深,人的力量就越强大。

其次,基督教伦理中的“爱”表现为对自己的爱,《圣经》中记载:每个人都是按神的形象创造的,不管其性别、肤色、国籍、社会地位等差异,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女,每个人的身体都来自于上帝,生命是上帝给予的。因此大家首先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现实的痛苦与磨难而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或轻生。而且每个人要洁身自好,爱护自己身体,基督教坚决反对信徒做出出卖自己的肉体的行为。假如人们做了出卖肉体的事情,就是对神尊严的最大玷污。每个人的灵魂也都来自于上帝,每个人不仅要爱护自己的肉体,也要爱护自己的灵魂,不仅懂得自尊自爱,也要注重自身灵魂的提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做到表里如一,反对那种华而不实的伪装。[1]

第三,基督教伦理中的“爱”表现为对他人的爱。他人不仅包括亲人、爱人、朋友,也包括陌生人和敌人。基督教在倡导人人自爱的同时,在关爱他人方面,强调“爱人如爱己”,“因为人都是本能地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那么对待他人最大的爱就是像对待自己一样。”爱他人就是爱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包括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邻人的爱,对社会上所有人的爱。“你们愿意人们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他人”这是基督教伦理中的“金规则”。这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基督教认为,即使别人做了伤害自己的事情,也不能报复和伤害,而是仍然以善相待,以德报怨。基督耶稣主张大家用理性的、和谐的、公正的方式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反对以恶报恶,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样只会增加仇恨,不能从源头上彻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最后,基督教伦理中的“爱”还表现为人最自然的爱。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一直都是伦理学中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基督教伦理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神创造了大自然和万物,创造了适合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把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给了人们,大自然只有一个,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或无法再修复。人们不能破坏自然平衡、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开发和任意的毁坏。在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然万物不是与人对立的对象和供人类随意使用的工具,而是和人类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人们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从而关爱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

二、基督教伦理中“爱”的现实意义

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包括:一方面是上帝对人的爱,另一方面人对上帝的爱及人类之间的爱。首先神之爱,即神爱也就是上帝对人深切的关爱;其次人类对神的爱,即人要怀着感恩之心用同样的爱去爱上帝;再次,人类彼此之间互相的爱,不管是对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都要表现出我们的爱,甚至是对仇敌的我们也要用爱心去对待。最后,人也要爱护自然,保护上帝所给与我们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正像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可以为我们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方法。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看,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竞争也特别激烈,人们为了一些个人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做一些伤害人们之间感情的事情,甚至是利用伤害他人,人们之间的感情几乎被物质利益所吞没,这种道德危机正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 而基督教伦理中的“爱”强调人们都是上帝的儿女,引导人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就算对于自己的敌人也要以德报怨,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朋友一样。这种爱的伦理对我们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缓解和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来看,现在社会中人们之间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人与他人之间的问题,人们能否处理好自己与自我的关系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频频出现的自杀、自残的问题。人们无法处理好自己与自我内心的平衡,无法寻求内心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基督教中“爱”的伦理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珍宝,人们应该学会理性的爱自己。

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看,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自然灾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肆意破坏自然和生物意味着对神的爱的背叛和亵读,削弱人对神的爱和神对人的爱,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得救。[2]

总之 , 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以其独有的普世之爱给当下无情竞争的社会带来了爱心,给弱者以抚慰和鼓励,为人情淡薄冷漠的社会创造了一种理解和沟通的氛围。[3]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倡导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与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相一致。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基督教伦理思想中的有利于我们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部分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方晓波,杨宝国.论基督教伦理中的爱与和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152-153.

[2]杨卫华.论基督教伦理中的爱[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6-17+21.

[3]程小强.基督教“爱”的伦理及其现代价值[J].天风,2006(01):34-36.

猜你喜欢

基督教伦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