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在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26杜潇卢美娟郭静
杜潇 卢美娟 郭静
摘 要: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对于大型化工、煤矿企业是一个小众话题,但却是不可忽略的一项。目前,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一般都依托于所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则依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没有针对性强的管理手段,引入国家安监系统推出的双重预防体系,可以有效强化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解决安全管理中固化难题。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段
1 双重预防体系的形成背景及内容
1.1 双重预防体系形成背景
国务院安委员会汲取8·12天津港事件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当前安全监管模式,同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下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体制和规则,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1]。
1.2 双重预防体系内容
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原则是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与综合治理,依据风险评估方法和危险源辨识管控标准,形成风险管控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在此基础上,制作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绘制安全风险柱状图,形成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开展岗位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 双重预防体系在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根据不同食品实验室特点进行风险点辨识,对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所有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通常食品实验室会根据功能特性分为多个区域,要对每个区域进行全覆盖式的排查。根据风险级别、管控区域、管控手段与防范措施的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制定不同层级风险管控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再依据各类风险管控信息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风险点清单等判断标准[2]。
2.2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有效利用多种手段,如随手拍、全员找茬、岗位巡查等方式进行区域隐患排查,发挥全员责任制优势,查找食品实验室现场或安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危险因素、缺陷等,及时发现现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危险化学品、生物、食品实验室危废、水电、消防、特种设备等危险源为重点,建立治理和消除隐患的方法、措施,形成自查、自改闭环机制,同时进一步打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引用渠道,消除和控制隐患,防止隐患进一步扩大,造成事故[3]。
2.3 明确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安全风险分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以安全风险分级强化源头管理,从根本上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后果的严重性。通过识别、分析、评估各类危险,构建预防事故机制,搭起两道防护屏障,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3 雙重体系运用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3.1 对双重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对双重体系建设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足,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没有彻底转变,不能完全做到以风险管控为重点,职工没有全部参与到各种清单的制作中,所以对体系建设流程较为模糊,文件解读不透彻,没有认识到双重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安全管控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得事故预防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提高食品实验室团队风险意识,加大培训教育力度,责任细化、科学分责、人人有责[4]。
3.2 表单太多,执行不到位
前期各项安全管理中已存在大量应用型表单,引入双重预防体系各类表单后,顾此失彼,做不到有效融合,进而导致前后管理手段成为了“两张皮”,打击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删繁就简,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有效融合各类表单,保证安全管理的连续性、长效性[5]。
4 结语
于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引入双重预防体系是一次理论和实践创新,从根本上实现事故的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按照普遍现象和问题,深化推进双重预防体系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强化,这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打破自我监督形式主义,全员参与进去,逐步融合于日常管理中,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相信双重预防体系在食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会全方位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莹莹.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研究[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8(3):224-227.
[2]宋亚琼,王建.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经贸实践,2018,(24):281-283.
[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中国应急管理,2016,(10):33-35.
[4]雷长群.安全生产领域基本概念辨析及双重预防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2):17-21.
[5]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