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跆拳道社团发展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2020-05-26蓝丽彬徐斌
蓝丽彬 徐斌
摘要: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世界普及的武道修炼项目,在中国发展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项目。然而,高校的跆拳道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却是困难重重,存在训练方法不统一、组织管理受限制、干扰因素众多等问题。现对其加以分析提出建设性改进策略,为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学建设尤其是社团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跆拳道社团;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跆拳道运动分为W.T(世界跆拳道)与I.T.F(国际跆拳道联盟)两大流派。其中W.T为竞技体育项目,I.T.F更加崇尚传统武道的传承。目前,中国高校基本都建设有跆拳道社团,甚至部分高校配备专业教师队伍,将其设立为体育课学习项目或者开设选修课。为了克服训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将高校跆拳道社团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作如下研究:
1 目前高校跆拳道存在问题
1.1 师资严重匮乏
跆拳道分为十级、四品、九段。级、品为学员,系彩色腰带。有段者为教师(教练员),系黑色腰带,1-3段为副师范,4-6段为师范,7、8段为师贤,9段为师圣。至今全国有资格担任教练者10万人,但是只有1/20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拥有高学历、同时拥有段位能够有资格在高校教授跆拳道课程的高校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难以满足教学缺口需求。
1.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且多处于初级水平
随着跆拳道馆在中国向着乡镇一级单位覆盖,相应增加高校新生中跆拳道修炼者的比例,且数量也在逐年呈上升之势,2018年起跆拳道纳入国家统考项目,少数高校招收到高水平生源。但其中大部分高校招收的为普通1-10级(色带拥有者)学生,而且高校社团学生1/2以上是没有任何基础者,其中有基础者多为小学、初中阶段在道馆学习过跆拳道,状态并没有很好的保持住。中国道馆规模发展过快,2000年之后呈几何倍数爆发增长,巨大的商业利益导致了其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传统武术、散打教练改行做起跆拳道教练,将错误动作教授给学生。也有只教竞技不教品势的现象,教学水平堪忧,导致进入高校后难以改正以前的错误动作。社团如果接受这样学生,将其设立为教学骨干,势必影响到整体教学水平。另外,信息时代中手机、电脑达到普及,玩游戏、聊天娱乐活动使学生吃苦能力下降,增加了对体育活动的排斥感,独生子女占生源主导,心理能力差,人在跆拳道社团心在其他校园活动中,约1/4新社员练习跆拳道只为尝试新鲜感。
1.3 训练场馆缺乏,经费资金难以保证
场业场馆需要平铺专用地垫,每块地垫面积1平方米,厚度为2厘米,总面积为300平方米并且其上无障碍物,人均使用面积必须达到4平方米,净高度不低于3米,水平照度不低于200LX。虽然高校普遍配备田径场、足、篮、排球场,但在此基础上再修建一所跆拳道专业场馆则不易事。通常情况下,校方只提供篮球场馆用来代替跆拳道馆,导致许多训练内容大打折扣。
高校社团种类往往达到二十个以上,拨给每个社团的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跆拳道服装、道服、道带、脚靶、护具、比赛费用的支付。只能用来支付正常的社团训练,举办小型的校内比赛需要。
1.4 训练时间难以保证,人员流失情况严重
社团成员受琐事缠身,缺勤情况严重。新生社团成员选择余地大,徘徊在各个社团之间游离不定,很多抱着“尝尝鲜”的目的进入社团,时间一长无法坚持下去选择退团。老生则会面对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考研等课业压力。担任学生会、班委的学生更是事务繁忙,肩负很重的责任担子。其它还有来自校外的诱惑,担任跆拳道馆兼职教练,在学校食堂等场所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可以为自己赚得生活费用,加之社团新鲜感褪色之后,对学生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了大量的社团成员流失。
1.5 与学校主流文化冲突
拥有体育传统的高校毕竟是少数,如“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大学、体育专业名校北京体育大学,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类社团都是處于从属地位,在文化课、专业课占主导地位的夹缝中尴尬生存,长期不受重视。
2 改进措施
(1)加强跆拳道在校园中的宣传力度,增加其知名度。
(2)学校职能部门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加强院校之间社团交流合作。
(4)增加比赛机会,以此凝聚团队向心力。
(5)引进高水平教师,引入先进训练理念。
高校跆拳道社团建设任重道远,认清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加以克服解决,势必可以将其建设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李能.湖南高校跆拳道社团建设现状研究[D].吉首大学,2015.
指导老师:徐斌,男,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