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2020-05-26叶晓丽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群文阅读课外阅读

叶晓丽

摘 要: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立足于课题“1+X”的研究方向,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找准它们之间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并围绕议题对其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群文阅读中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既不脱离课本,又能增加阅读量,获得阅读的技巧,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足课内,抓好课堂主阵地

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是教育的根本。学生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1.研读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让教材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更有实效性,重点在于组合文章上。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织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几篇课文,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时,就以“作家笔下的人物”为议题,对本单元教材进行重组。以单篇精读的形式教学了《“风辣子”初见林黛玉》,教给了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然后把教材中的另外几篇文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围绕议题去探讨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及其描写方法之间的联系。我们在教材单元文本组合的时候,也可以不局限于某一单元,还可以跨单元选择文本,甚至跨年级、跨版本选择文本进行组合。

2.以一带多,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兴趣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放眼课外,拓宽阅读大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1.立足选文,拓展整本书及相关文章的阅读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需要教师带领他們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学完《祖父的园子》,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完老舍的《草原》,推荐阅读他的散文《内蒙风光》;学完鲁迅的《少年闰土》,推荐阅读《故乡》;读完安徒生的《丑小鸭》,推荐阅读林清玄的《你心里的天鹅都去哪儿了》……这种延展性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比较。

2.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接触经典作品多的孩子,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我们精心挑选古诗词、现代诗、优美词句等,让学生每天一段进行积累背诵。每天下午,学校安排5~1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朱子家训》《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经典。

三、内外结合,提升阅读新空间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为了让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切实提高阅读力,专靠阅读教材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课外拓展阅读。围绕教材单元某一主题确定议题,再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教学完三年级下册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两篇寓言故事后,又设计了一节《读读寓言故事》的群文阅读课,以“怎样读寓言故事”为议题,围绕议题从课外选取了《水珠的故事》《狐狸和鹤》《蚂蚁和蝈蝈》《狐狸和乌鸦》四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读寓言,悟道理,发现寓言故事的共性,习得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2. 有意识地渗透策略,让群文功效综合起来

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等群文阅读的策略。

在群文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

3.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

为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结合阅读议题,我们组织了许多有关读书的活动,如,在学习“好书推荐”议题时,我们举行了“向你推荐一本书”的比赛活动;在学习“四大民间故事”议题时,我们举行了“民间故事大比拼”活动;在班级共读《鲁滨孙漂流记》时,结合鲁滨孙的经历衍生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两个辩题,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赛活动;为让学生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行了“民族节日”手抄报大赛。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信心,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相得益彰。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融成一个整体。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总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荥阳市第三小学 张振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2] 新建小学 程燕萍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群文阅读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