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郯城县“琴友柳琴剧团”现状调查研究
2020-05-26鲍连春
摘要:2006 年5 月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柳琴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面临着冲击。作为一个草根剧团如何存活了 8 年,这个过程值得深究和探讨。庄户剧团是直面基层(农村)的观众群体,观众群体的更迭未断层,而且该群体的审美受其他艺术样式的影响较少,所以其形态的原生程度有较高的保有度,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最后对现阶段庄户剧团所处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解,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政策,探索民营剧团得以延续的可行性。
关键词:庄户剧团;柳琴戏;乡土文化
柳琴戏,地方声腔剧种,又名“拉魂腔”,流行于鲁苏豫皖四省的接壤的地区,因其优美的曲调,独特的唱腔,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由于主奏乐器是柳琴,于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并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对日趋衰落的柳琴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琴友柳琴剧团的实地调查,了解庄户剧团的现状,发现其中那个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之策,让柳琴戏重新焕发往日的生机。
一、临沂乡土文化的“主角”——柳琴戏
提起乡土文化,首先联想到的是和农村生活有关的各种文化类型,如:秧歌、花灯、皮影、地方戏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乡土文化。而在众多文化当中,地方的戏曲文化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形式之一。以临沂地区的柳琴戏为例,因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有时三五人成群,带上自己的乐器,换上富有特色的戏服,唱着熟悉的旋律,别有一番风味。地方戏是流行于特定的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戏曲统称,是乡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对于农村的人情世故、家庭的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地方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各种的娱乐节目应运而生,不断冲击着本就衰败的戏曲行业。但与此同时,随着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乡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大了对于地方戏的传承保护力度。本文以临沂市庄户剧团的调查研究为例,为地方戏的传承保护提供一些研究素材。
二、琴友柳琴剧团的建立与发展
郯城县是柳琴戏流行地区之一,本地区的戏曲活动非常频繁,培养了许多著名柳琴戏艺术家。
(一)剧团的建立
在剧团正式成立之前,有几位老艺人经常在一起交流琴艺,自娱自乐。现在剧团的团长邵长运,是吹唢呐的琴师,因机缘巧合就和这几位老艺人相识,每天就在一起弹琴唱曲,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小团体。
2012 年郯城县文化局下发通知,以乡为单位,组织地方有才艺的群众报名参加比赛。于是由邵团长带头,召集了几个人以及之前的几位老艺人参加演出。就此,剧团正式成立并取名为“琴友剧团”,是属于民营性质的庄户剧团。
(二)剧团的发展
2012 年剧团正式成立之后,剧团就开始承接一些演出,一般是有两种性质的演出,一种是政府指派的送戏下乡演出,另一种是个人的商业演出,目前剧团的发展也是处于一种良性循环,自我造血的一种状态。
2014 年10月,由于剧团内部人员矛盾等原因,邵团长离开了该剧团。后经花园乡党委的研究决定成立二团。2015 年初二团成立,还是由邵长运担任团长并取名为“花园琴友剧团”。后由于一团经营不善,现已解散,团里的演员大部分又都加入了邵团长经营的二团。现该剧团名为“长运琴友剧团”。
三、剧团的人员构成及日常活动
一个剧团的发展的好坏,剧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剧团人员的流动也是体现剧团生存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演员
演员是一个剧团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比较知名的演员,观众来看演出,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演员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所以说演员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 2012-2014 年的时候,剧团中正式的,会唱柳琴戏并且能登台演出的演员特别少,分别是胡月英、李艳以及王氏一家,后来又加入的演员分别是曹秀銮、王士民夫妇。
2015 年在二团成立之后,原来的演员大部分都留在一团,只有个别人员加入了二团,在此基础上招聘了一些演员。从 2015 年一直到现在,剧团中虽然有一些演员离开了剧团,但同时也招聘了新的演员。
据以上图表可知,剧团内的在职成员中有就为已经是 50 多岁了,最年轻的也有 48 岁了,而年轻的演员一个也没有,这体现出剧团年龄构成比例失衡,老龄化非常严重。“现在学戏的人已经没有我们当年那么多了”邵团长语重心长的说。
(二)乐队成员
乐队成员同样也是剧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演员提供伴奏,同时还起到烘托现场气氛的作用。
在这些琴师中,都是来自郯城县周边,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都是跟随老艺人学习,慢慢练成的,有的乐器也是他们自己摸索着学会的,在长年累月的演出中,对于常用的乐器,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会一些,以便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有时演员的人手不够,有会唱的琴师也会临时的客串一把,扮演一个小的角色,稍加配合就完全可以完成演出任务。
(三)剧团人员关系构成
剧团的人员关系构成是多种多样的,而庄户剧团一般是以家庭关系为纽带,由家庭的内部成员组成,父母、儿女是剧团的核心成员,然后向外扩散至叔伯姑侄这些亲朋好友,最后集合在一起成立剧团,同时还有一些个体加入到其中。共同组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剧团。
剧团的团长,身为一个团的大家长,能够管理剧团所有成员,平衡好演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演出时的突發状况,并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须的。邵团长从小就从事柳琴戏这一行业,对于柳琴戏可以说是非常的热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依旧坚持着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四、剧团的演出活动
演出对于剧团来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剧团演出的场次、质量不仅仅关乎剧团的名誉,更关乎着每一个人演出报酬。
(一)演出形式
该剧团的演出基本上是以组台演出为主要的形式。一场演出九十分钟,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的总时长大约在二十到三十分钟左右,剩下的一个小时以柳琴戏为主。由上图可知,即便是柳琴戏现在不景气,但柳琴戏在演出中占比最大66%,歌舞等其他形式也只占了34%,可见观众还是对柳琴戏表演买账的。
该剧团平时也会有一些公益演出,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不过这一类的演出很少,一年平均在两三场左右。
(二)演出范围
由于剧团的水平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剧团的演出一般是政府指派的送戏下乡,主要是在郯城县及周边的各个乡镇、社区进行演出.而商業演出一般就是店铺开业,婚礼庆典等。在当地有一个风俗,类似唱堂会,就是谁家结婚都会请戏班到现场给唱上一段,给大家助兴。
(三)演出场次
从调查中了解到,演出时间集中在二月、四五月份。长运琴友剧团每年演出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农历四月份以后,这一时期,政府的送戏下乡的任务发布下来,于是就把演员都召集起来,大体上说一下具体的情况,之后准备准备就开始要演出。长运琴友剧团一年基本上差不多可以分到 20 场戏左右,但是,每年的具体场次也是不固定的。
而商业演出则就不同,基本上一年到头都会有,过年这一段时间可能会比较多,同时获得的报酬也会比较高。因此县里的送戏下乡和商业演出一年下来有六十场左右。
(四)演出场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演出的变化,因此剧团进行演出的活动场所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流动演出车。流动演出车就是为了适应演出活动而专门进行特制的车,既可以当做演出的舞台,也可以当做道具车。一般到达演出场地之后,会有专门 的人员操作演出车,把舞台搭好,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其次就是百姓舞台,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基本上每个地区都有百姓舞台,平时供人们娱乐休闲,有时也可以当做临时的舞台进行演出,从侧面推动了戏曲的发展。
(五)演出剧目
柳琴戏剧目繁多,各种题材的都有,一般的传统戏都是惩恶扬善、忠奸分明的历史故事,亦或是宣扬传统美德的美好故事。《鞭打红桥》、《张郎休丁香》、《三击掌》、《和面叶》这几出戏时常演的剧目,据邵团长说:”因为这些剧目歌词通俗易通,旋律朗朗上口,因此人们都喜欢听,所以演出的次数就多。”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剧团还创作了一些现代戏,如:《丈夫记》、《修路风波》、《除恶打黑》。由于剧团的收入有限,自我造血能力比较差,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请专业的人员,因此这些剧目的创作基本上都是由剧团的人员一起合作完成。由此可以反映出当前的戏曲行业对于专业的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进入这一行业。因而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五、剧团的经济运作
现在长运琴友剧团的演出的定价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送戏下乡,价格由政府确定,是2000 元一场,演出结束后除了扣除设备损耗的费用,剩下的由演员平分;另外一种就是剧团的商演。剧团商演一般是最低 4000 元依次往上有 5000、8000、10000 元不等的标准,价钱越高,演出的效果就越好。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制定相应的演出节目。演出结束之后扣除设备损耗之外,其余的大家平分。自剧团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分配方式。除此之外,剧团的成员还有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那就是农村的红白喜事。当家里有大事发生,就会请他们去演出,演出后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
六、剧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时期存在不同的问题,当下剧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人员的流动问题。现在剧团的演员,基本都是 50 岁以上的老演员,由于年龄、身体等一些原因,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而中年人群和青年人群,这两个群体的人少之又少,这很有可能会发生断层,阻碍剧团以后的发展,
其次,剧团的人员工资普遍偏低,所得到的报酬,仅仅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无法满足演员的正常消费,长此以往会损伤演员的积极性,最终可能会另谋出路
然后,由于缺乏资金,剧团的演出设备不足,戏服、道具、音响设备的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损坏的设备也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更新,这也从中阻碍了剧团的发展。
最后,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剧团在新剧目的创作上非常吃力,会的戏就那么几处,反复地演,久而久之会造成审美疲劳,造成观众的大量流失,从而失去市场。
(二)解决对策
首先,我认为庄户剧团应找好定位,自己的所要面对的受众群体是农村百姓,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过于高雅的艺术形式接受能力有限,所要多创作符合农村大众口味、喜闻乐见的剧目,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得到人民的认可。
其次,要培养新的演员群体,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青年人是以后社会的中流砥柱,只有让他们学习、了解柳琴戏,才能把柳琴戏事业继续传承下去。目前,就笔者所了解,李艳及邵团长已经从事柳琴戏的教育工作,每周都会到小学、中学教授学生柳琴戏的相关知识,为柳琴戏的传承发展培养接班人。
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让剧团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日常的消费开支。
最后,剧团本身也要努力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和观众的反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新的作品,重新引起大家的兴趣。
结论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笔者对长运琴友剧团的建立与发展、人员构成、剧团活动以及经济运作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指出郯城县的柳琴戏活动是非常活跃的,现在还存在的剧团有十几个。这些良好的氛围,为柳琴戏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人员青黄不接、资金匮乏、剧目老化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希望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可以让大家注意到庄户剧团的生存现状,从各方面出发帮助他们脱离现在的生存状况,使戏曲艺术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菊.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2]刘金松,季颖,潘莉.徐州柳琴戏现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9(15);161-162.
[3]崔长永.浅析柳琴戏的唱腔特点[J].枣庄师专学报,2000(03):37-39.
[4]王秀庭.地方戏要当好乡土文化表达者[N].光明日报,2018-03-27(16).
[5]卢峥.乡土生活中的民间小戏对民众的意义[D].辽宁大学,2014.
[6]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作者简介:
鲍连春,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实验室“山东戏曲数字化集成与应用”专业文秘。
基金:2017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柳琴戏剧目创作生产机制研究》;2018年省文化厅“山东地方戏曲资源数字化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