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民间采风去

2017-02-05林青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教学

林青

摘 要: 语文教学以汉语作为第一媒介和学习对象,其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对社会实践的探讨和思考,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到民间采风去”是一个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学习单元,更应该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寓教于行,寓教于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乡土文化 民间采风

语文在每个人的教育生涯中不仅仅是母语,还是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赋予了“语文”这门学科非一般的魅力[1]。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文化得以流传。乡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口口相传的话语或是风俗习惯,因此,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需要深入实际。

一、乡土文化的价值

(一)乡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乡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乡土文化的种类多样性,包括民俗、传说故事、建筑遗址、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等,综合来说,就是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实物或非实物;其二是乡土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建筑,也可以是家族代代相传的族谱,或者是传说故事等。乡土文化的多样性是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的表现之一。

(二)乡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源。

乡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源,因为乡土文化发源于社会最基层、最广泛的人群——社会大众,他们的繁衍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乡土文化活跃于广大农村地区,是历代老祖宗们生存智慧的体现。

二、以“到民间采风去”为例简述语文教学如何与乡土文化相结合

“到民间采风去”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现的是“人与社会”主题,共有“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思考讨论”五个活动组成[2]。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非常有价值的课题,要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以全新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民风民俗,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那么,“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教学如何从乡土文化中汲取养料,下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多听多看,前期导入。

“到民间采风去”作为综合性学习内容,涉及很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对这些民俗、家乡历史并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语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结合应该在最初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最基础的了解[3]。

福建是文化大省,有着极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闽越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兼具山林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点,又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不管是影响整个华人的“妈祖文化”还是孕育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丝文化”、“朱子文化”、“开漳文化”……无一不是福建文化宝库的瑰宝;更有闽剧、木偶戏、南音、采茶灯、福州评话等流传千载的戏剧曲艺名作;在饮食上福建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这些带着深深福建烙印的文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渐渐隐退、没落,以致很多学生只是泛泛了解,语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的结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多看多听,前期导入学习。

观看能够体现福建文化的电视片,对家乡福建有总体上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个视觉上和听觉上的感官。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和常熟图书馆资源及网络资源阅读和查询,写一篇名人专题研究报告。这样点面结合,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读写教学”的研究目的。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使其不仅落实在阅读上,还贯彻到写作中。读和写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身体力行,真切感悟。

知行合一是“到民间采风去”综合学习课程学习的重点,带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有趣的价值之处。

乡土文化是最适合感知和深入实践的一种文化类型。可以就“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这四个主题将学生分为四组,每个小组都了解不同的部分:观看木偶戏表演,通过对经典剧目的观看了解文化;深入田间地头,听最纯正的乡音土话,感受最普通大众人民的日常生活,听乡间人民讲述代代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

同时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参观历史名人馆,深入了解影响整个时代的“朱子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文化名城”有感性的认识,对这些名人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对名字的认知或仅有的文字资料上。这样学生的内心便油然升起一种崇高的感情,为身为常熟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乡情在他们的心中因此而得到深化。

在“节日探源”这一环节,可以利用武夷山最具特色的“两会”:蜡烛会和柴头会来具体进行实践。柴头会在农历二月初六,明末苛捐杂税沉重,农民揭竿而起为免税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场用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在城关举行盛会;而每年农历二十一是蜡烛会,起源于唐,节日持续三天,万众秉烛奉祀辟支古佛。“两会”都是武夷山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特大型集会,其中2008年武夷山市将柴头会列为武夷山市第一批市级生产商贸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历史传承意义,可组织学生提前进行节日渊源了解和查询,节日来临,组织学生参加体验蜡烛会和柴头会,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三)活动总结,反思升华。

在“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了前期的了解和具体实践之后,为了加深对学习的印象和反思,教师应该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思考讨论”环节是整个“到民间采风去”综合学习的总结环节,通过各小组收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老师进行恰当引导,激发学生们对“民间采风”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普通的吃喝玩乐上,更要对民俗民风的传承、对文化的传承,从而以“一窗而窥全貌”,提高学生的认识。

讨论之余,还可以进行主题手抄报和主题作文比赛,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将整个学习过程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不同形式和不同角度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所见所闻、民俗详情进行反思和升华。

乡土文化作为一切文化的起源,以其丰富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大研究价值,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城市文化的侵蚀,乡土文化正在慢慢走向没落,语文作为传承文化、学习文化的重要方式,更应该结合乡土文化,从乡土文化中汲取养分,且不仅仅针对“到民间采风去”这一单元,更应该利用语文教学的特性及乡土文化的特性在更宽领域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田益华.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地方优秀文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7:13-14.

[2]吴慧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民俗文化资源[J].学苑教育,2016,15:50-51.

[3]王桂平.故土,语文的根——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学案例[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1:75-76.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语文教学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