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化时代用现象学分析研究的教育学

2020-05-26张钰爽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象学建构教育

摘要:教材作为教师的拐杖,并不能直接地反映到授课的状态中。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并不是单单的只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更重要的是一种脑力的创造活动。本文将通过对信息化时代现象学研究的教育学进行分析,用实践发展来解释教育过程,并以此审视或探讨教育理论中的诸多概念,实现自我改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关键词:现象学;建构;教育

一、引言

广义的现象学是指一种哲学思潮,内容之中除了胡塞尔哲学外,还有种种哲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构成的体系。现象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笔者在阅读了《现象学的观念》这本书后,对其中胡塞尔所提出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即哲学思维与自然思维之后更加倾向于研究学生产生行为及其面对问题的态度。思维是一种存在的反映,是客观意识的存在,是客观认识的存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运用现象学的知识来分析学生的行为,通过意识来凸显学生的成长过程。人类的每一个认识的过程都具有其必然性,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的时候,都表现或流露出来一定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或不自觉地显现。

二、教育学文本的“语言层”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还有教学的调控能力。这三种能力分别是将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学科的定理或者法则进行概括,然后根据所教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自己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一直认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并且掌握思辨能力,从而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具有更强的外指性。许多教师的身份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科学研究的从事人员,同样从事科研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将对科学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培养着人的教养这一重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更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中的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教诲与培育。作为一名老师,师德是其本质要求。

拿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来分析。某省的中学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当时杨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打架,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及时的制止,他说了一句,你们要是有力气的话,下课到操场上去打。有一名同学打到最后,口吐白沫,脸部发白,同学们将其送到医院,杨老师仍然继续上课,这个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舆论,也被称为“杨不管”事件。

从教育学的文本概念出发,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可以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是无意识或无目的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三、教育学存在的“形象层”

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就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每一个明确的社会角色都具有明确的分工。在家里,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学校,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在社会上就是一名工作者,勇于承担起自己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教师的职业义务不仅是社会对于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同样也是教师主体在职业活动中自觉转化成为道德意识。

教师职业义务的确立,不仅仅在于一个社会道德的义务,同时也是道德主体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这个中心將不断的向学生转移。教师引领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内涵。

在教师履行道德义务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和考验。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当松子发现偷钱的人是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因为她没有办法劝自己的学生把钱还上,于是她就自己掏钱加上偷了寝室室友的钱把旅店老板的钱给补上。

要真正和有效的义务感道德义务主体还必须要实现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教师的良心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还有社会生活环境的浸润,社会良心影响到教育良心的形成和水平。

四、启示与建议

(一)思政教育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老师在促成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时,应该注重有效的说服,基于恰当的奖励,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要以理服人,同时还要以情动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时同时要注意这个榜样的选择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成长的路上,要注重自身及学生良好品德的建设。在由不同学科构成的共同体中, 抽象意义上的 “教育学”在当今的时代被抛弃了, 如果离开了从事学术研究的教育学者, 教育学没有实质的作用。

(二)实践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习者,不仅要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将理论技术和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要通过实践性的问题来提升实践的质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努力认真地通过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教育科研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即研究者应当通过实践性的问题来提升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认可度。

(三)自我革新

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极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自我完善中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天悦.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23):172.

[2]罗丙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学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5(18):41-43.

[3]姜晓强,孙元涛.教育学“学科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实践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04):10-12+38.

[4]高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2020(02):171-181.

[5]王淑芹.教师职业道德新编[G].高等教育,2015(12):10

作者简介:

张钰爽(2002-),女,河南人,汉,本科,河南信阳学院2018级学生。

猜你喜欢

现象学建构教育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建构游戏玩不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