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05-26刘玉娥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队伍管理发展

刘玉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亦明确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要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高校作为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对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作为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能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新要求、新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面临的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判断,新时代继续教育事业的新要求赋予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新使命。对于广大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而言,需要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功能内涵,完善治理能力和体系,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

深化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应当秉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明确政治站位,不仅在传授知识、增长技能上想办法,更要在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要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继续教育全过程。

丰富功能内涵,构建服务于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基本功能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向广大有继续学习愿望和成才目标的组织、个人提供继续教育的学习服务,是落实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全社会人才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广大人民对于更加公平高质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完善治理体系和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特征。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必须积极推进供给侧革新,融合新技术,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模式,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契合不同群体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开放式、贯穿终身的优质教育服务。

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对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但因传统观念、管理体制、评价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原因,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与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新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之处。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长期以来,因管理体制等原因,继续教育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高校中心工作,尚处于较为边缘地位,这导致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发展未受到应有重视,脱节于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继续教育管理岗位对年轻教师缺乏吸引力,结构呈老化趋势。队伍发展的稳定性堪忧,人员编制不固定,往往随继续教育的办学情况波动。当规模大、效益好时,增加人员编制;反之,则压缩分流人员。另外,近年来高校不断拓展非全日制和非学历教育办学渠道,劳务派遣、合同聘任等大量事业编制外人员加入管理队伍,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固然有利于继续教育规模扩大,但在现行高校人事管理体制下,这些人员的职业准入和岗位权责等制度规定都有待健全。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确实发展迅速,但整体仍处在低层次增量阶段。队伍不稳定、人员组成多元,规模和质量不匹配,成为制约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发展的瓶颈。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面对当前终身学习时代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公众学习需求,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着专业素养和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缺少理论和实践相融通的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相对于普通教育,因其教学对象、目标和方式等差异,继续教育有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规律。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按社会公众的需求办学,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因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及知识结构等原因,缺乏对继续教育规律的系统认识和深入实践。其教学管理或照搬普通教育方式,或依赖既往经验,将继续教育等同于“培训办班”,走形式,发证书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因高端专业人才的匮乏,市场开拓和项目开发等核心能力亦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显著短板,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教育内容、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管理者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这直接制约了继续教育教学效果,降低了继续教育的社会评价和公众认同。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评价机制有待革新。高校繼续教育作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担负着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责,兼具教育公益和市场服务双重属性。但当前一些高校过多关注其市场性,将创收和盈利作为评价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和成绩。认识的误区导致了评价机制的偏差,重结果轻过程,以短期经济效益作为管理队伍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成为较普遍现象。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不顾实际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后续教学、管理和服务缺乏质量保证。个别人员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甚至违法违规办学,这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声誉。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品牌是高校继续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而革新评价机制,优化考核标准,明确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发展方向成为前提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保障措施有待健全。高校继续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其工作对象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继续教育学习者多具备一定工作学习经历,对于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服务要求有着明确需求和较高要求,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当前继续教育的教学大都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公众休息时间,这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承担着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加班加点地开展宣传招生、组织师资、安排课程等事务性工作成为常态。长期繁重的工作对于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身心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参加学习和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关心爱护不够,能力提升、压力缓解、收入激励、职业发展等相关保障措施并未到位,直接影响了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职业倦怠等现象也有出现。

三、加强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则是高校继续教育事业进步发展的核心动力。针对当前制约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不全、专业能力不足、评价定位不准、保障措施不力的问题,需要在固化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顶层设计,强化专业素养,优化保障措施,深入推进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深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是高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高校不仅要有一流的全日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有一流的非全日制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应将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和继续教育发展要求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出台规章制度明确其身份职责,落实其待遇保障,指明其发展方向,建设一支配备齐全、结构合理、发展稳定、质量并重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

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加强管理队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进一步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职业准入标准,吸纳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教育学等学科背景的教师加入,改善队伍的学历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和引进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继续教育领域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研发推出一批品牌项目。建立健全培训体系,通过讲座、考察、深造等多举措补齐队伍能力短板。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引导继续教育管理者开展课题研究,培育专家型、学者型的人才,实现从经验到科学转变。立足于队伍的长远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展继续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优化保障措施,增强队伍凝聚力。面对当前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要在岗位考核、绩效分配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保障。基于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學校应落实岗位分类管理,科学设定岗位职责要求,引导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给予继续教育管理者以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政策保障,激发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关注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选树宣传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岗位练兵等活动,增强广大继续教育管理者职业认同感和队伍归属感,实现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学习规划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队伍管理发展
大雁的飞行队伍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图说创新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教师发展
管理的另一半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