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0-05-26杨丹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研修课堂观察

杨丹

摘要: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分析整理出更具针对性的主题,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进而促进师生成长与发展。我校以基于问题、基于学校、基于教师为原则,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究,生成新经验、新理念并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研修;课堂观察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不断创新的课程理念如何有效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是目前教师以及学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要求为研究背景,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且相互联系的某一工作任务作为项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的经验、教训并予以积累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模式。主题式校本研修,把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聚焦问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且能运用到教学和课堂中,内化为教师个人的理念和思想。

我校于2018年确立并申报了研究课题“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该课题被列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三段三步”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和策略。

一、界定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搜集问题、分析问题,反复论证,最后确立研修主题。

(一)寻找问题

校本研修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课堂上以及教师身边呈现的问题,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是教学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校本研修主题的确立来自学生和教师,确立主题前,教师需要到教育教学中寻找问题。

1.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研修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主题,是落实聚焦课堂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措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课堂教学的片段为“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教师的实践反思和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波思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功。以此为依据,研修教师针对课前预设、课中生成、课后成效进行反思,根据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并针对自己和同伴的教育教学行为写下教学心得、教育案例、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活动,寻找问题。

2.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任何教学问题都可能构成研究主题。问题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此教师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寻找共性问题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调研可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时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语言要简练,便于回答;个案法主要是针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如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

(二)分析问题

搜集问题后,研修团队要按照种类、性质等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类,完成整理工作。

1.理论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研修教师会出现“只知现象不明原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找到理论依据,明确现象背后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或心理原因,是属于“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照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倡導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搜集上来的问题,找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加以考察,看看它有没有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这样的方式促进研修教师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最后结合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具体分析,厘清问题原因

在研究主题之前,具体分析实际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对问题进行比较,不同问题之间如果存在大小关系要进行合并,类似问题要进行取舍,保留可操作、有代表性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原因分析要具体,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师生对话、学习效果、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等具体的环节和方法入手,这一过程促进研修教师判断、反思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要将问题进行归类。

(三)确立主题

针对问题产生原因,研修教师共同寻找解决策略,确立研修主题,研修主题要经历反复论证的过程。第一次确定是由研修组教师共同完成,在交流中针对同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策略,研修教师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策略,结合问题和策略确立主题,研修主题的名称要求简练、具体、可操作;第二次论证需要征求专家意见,请专家在主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方面进行把关;最后是到实践中进行验证,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实践中检验主题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界定问题阶段,研修教师要经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联系实际—确立主题”的思考过程,营造“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氛围,教师之间要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在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行动研究阶段

此阶段研修教师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分成三步进行。

(一)原行为教学实践

教师根据研修主题,集体备课,一人上课。这一环节关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

1.个体学习

为了使校本研修做得更加有效,每位教师都需要结合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做笔记、写体会,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同伴互助(集体备课)

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研修团队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共同针对一节课进行设计,内容涉及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课堂中的每个问题,各抒己见。最终,综合大家的想法和建议,确立教学设计的第一稿。

3.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为了突破教师凭直觉评课、靠经验修改、研讨不够深入等问题,研修组引进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修教师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辅助工具,从课堂教学中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有别于课堂教学评价,上课者和观课者是合作关系,是互助的同伴,目的在于寻求课堂现象背后的真相和原因,双方共同研究问题,寻求改进方法。进行课堂观察前要设计课堂观察量表,也就是课堂观察的辅助工具,量表的项目和内容根据研究主题而定,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提问、课堂反馈、教学策略的落实、教学时间等方面进行记录,记录的形式有文字描述和数字符号两种。

4.课例实践

研修团队责成一名教师按照集体备课的思路进行课例实践,其余研修教师根据研修主题提前设计好课堂观课量表,带入课堂,观察者要坐到学生旁边,有针对性地对几个学生或一组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为下一步的教学反思调整搜集信息。

(二)教学反思调整

这一环节关注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团体反思、团体改进等,进而形成对研修主题更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1.反思与改进

研修教师要对课例进行教学反思。首先,由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结合研修主题,对备课中预设策略的落实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其次,课堂观察的教师根据课堂观察量表,结合所负责的观察点对记录情况进行反馈,并加以分析;最后,研修团队汇总所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形成新设计

在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后,教师需要进行自我改进、集体改进。既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又要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和量表,为第三步的再实践做好准备。

(三)新行为再实践

研修团队将新生成的教学设计再次付诸行动。这一环节关注新理念和新经验的生成、实践,关注教师新教学行为的生成。

新行为实践后需要进行改进,这一步骤中经常会出现研修教师在研讨中发现新问题,但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时就需要专家的引领。专家的指导会让研修问题更聚焦,研修目標更清晰,研修过程更有效,研修结果更具体。教学反思调整和新行为再实践两个步骤循环往复,直至达到较为满意的研修效果。

三、总结提升阶段

研修教师不仅要对研修过程进行整体的教学反思与总结,还要对个人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将生成的新理念、新经验转化为教学行为。

(一)反思总结

在开展校本研修过程中,每一次上课、观课、研讨都是在学习和反思,透过教学现象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法、课堂组织等各个方面,反思后的总结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研修的进一步开展。既要有过程的反思,也要有成果的提炼。

(二)生成新理念

一次课例解决的只是一节课的问题,要促进教师对一类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就需要改变其已有的陈旧理念,形成新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转化为新行为

有了先进理念作支撑,在研修实践中教师的能力才会不断提升,进而带来教师行为、教学方式、工作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等变化,即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在研修中有效地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是我校在教师教研工作下的一种尝试,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主题式校本研修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校本研修一路走来,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决不包办,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作为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发展的情境,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条件,并且要相信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不断地提升。在实践中,教师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时教师参与其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使其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乐于学习的心理,进而激发其行为变化。

主题式校本研修带来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教师走过了“三段三步”主题式校本研修之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已不再是发牢骚、抱怨,而是会思考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教师确立需要研究的问题,寻找载体开展研究,主动寻求帮助,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并把成果做成微课与同伴分享。其实,这就是微研究,即小问题—小研究—小成果。随着校本研修工作地不断深入,教师们由原来的提到研修就有畏难情绪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由观课无目的性、研讨盲目评课转变为主动寻求科学方法,引入课堂观察技术,多角度整理数据、科学分析、探讨解决策略;由研讨时热闹、研讨后无果转变为尝试探索新方式。(见图1)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每一个教育者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也要面对教育现实,主题式校本研修正是理想和现实间的契合点。回顾主题式校本研修探索实践的过程,我们感受到要真正做好校本研修,教育理念要先行,行动研究要跟上,研究方法要科学,正确的办学目标要坚持,“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是核心。相信每位走在研修路上的教师专业能力都将不断提升,每所不断在研修路上探索实践的学校都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S].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3-1-24.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主题式校本研修课堂观察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最美“乡下人家”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