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课程建设的研究
2020-05-26陈宫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的课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仅给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带来帮助,还使学生的内在素养和知识基础得到了提升,有助于学生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作者所在学校结合学生的基础学情和心理特点,着力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性格培养、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的课程建设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建设
小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在发展,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受限于教学思想、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素养发展和知识内化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针对这一现状,本校以学生为开发主体,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从阳光与自我、阳光与自然、阳光与社会、阳光与未来四个方面,展开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和探索。
一、小学课程建设的愿景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建设和完善小学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有助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此外,在小学课程建设的同时,本校致力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发展,着力实现校、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课程愿景,以此来达到“新教师”“新学生”“新学校”的目标。
(一)成就阳光“新”教师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从“新”认知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手法,从学生的内在基础入手,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运用实践、综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发展阳光“新”学生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的知识不再只局限于教材课本、口语讲授,而是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日常实践、身心成长过程中,从而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成长得到“新”的发展。
(三)创造阳光“新”学校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从管理策略、教育形式、课程安排、思维发展等方面使学生的成长更具有长期性,还从环境建设、氛围营造、素养提升等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从而达到多样化教学、个性化办学、科学化管理的“新”学校。
二、小学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把握主体发展,打造“阳光与自我”主题
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内在基础,强调学生的自我建设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的成长。此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加强学生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为重要方向,努力做好学生基础性教育的引导工作,打牢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主体成长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同时,学校的课程建设还应注意特色培育、文化建设、队伍搭配等环节,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开发原则,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多样发展、多元培育的课程基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综合、全面、个性化的培养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我认知、学识进步的道路上得到自信成长。同时,开展“阳光与自我”的主题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体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成长发育得以阳光、灿烂。
(二)注重主体环境,打造“阳光与自然”主题
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教育的“第二个老师”。有效的环境建设,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生活常识、自然生态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基础效果。因此,在主体环境的有效构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如学生的贪玩、好动、性格乖张、需要关怀等心理活动,这都是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要注重的方面和方向,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获取、成长建设中得到适宜的成长环境。同时,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的培养。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还未发育完善,在外界事物和人文社情的认知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和认知态度,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思维意识,培养科学的认知心理,使学生避免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所侵扰,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师生共建的和谐氛围。此外,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教师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生本结合的原则,保证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建设要求,适时注重学生的基础发展变化,使学生的基础成长、教育进步得到自然、和谐、友爱的发展。
(三)树立主体责任,打造“阳光与社会”主题
学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除了提升自身知识储量和生存能力外,最终还要融入社会环境当中,以此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场所,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社会实践与课程建设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社会认知基础。此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加强学生与社会的紧密程度,协调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其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主体观念,设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责任感,提升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价值的有效发展。还有,在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同时,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人际、社会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价值意识,这也对学生的情感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主体实践,打造“阳光与未来”主题
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切合学生主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基础,促进其今后学习、生活、成长的良性发展。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合理有效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使学生始终保持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行为心理,从而让学生的未来成长更具有方向性。此外,学生受限于年龄和空间地域的影响,对事物的接触和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所以,将校本课堂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和实践运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的基础发育得到广度和深度的提升,还可以使学生的课堂活动更富有主观意识的色彩,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前提,通过校本课程的開发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实践创新的必备品格和乐学勤思的关键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思维意识的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手段和结构形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此外,学校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有助于提升品牌校园的“软实力”“真功夫”,对校级实力的增强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断创新课程建设形式,丰富学生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奇志.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4).
[2]吴婷.课程涵养特色,素养奠基人生——上高县实验小学“课程建设”特色工作介绍[J].江西教育,2019(11).
[3]武佳红.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构建——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J].基础教育参考,2018(9).
作者简介:陈宫(1967.12-),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