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020-05-26游晗

天津教育·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游晗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

(一)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语文这一学科需要具备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文作为中国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语言基础,是中国人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第二,语文具有一定的社会参与性。第三,学习语文这门学科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第四,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语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的运用,而语言作为构建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材料能够使人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语言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思维、思想上。思维是语言的延伸,人们运用语言可以表达相应的思维,所以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从古至今,语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理解文化、传承文化。虽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欣赏以及创造,但是这两者都是在理解和传承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人类对任何领域的研究、探索都离不开语言的应用。所以,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改革下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索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学科应用以及语言构建

虽然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统一高中语文的教学材料,但是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非常相似。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充分地挖掘与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采用与各种科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和构建能力。为此,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弄懂相应的知识,然后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理解。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其想要表达的含义。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尝试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对比自己先前对文章的理解。接着进行适当引导,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到鲁迅先生面对三·一八惨案时的悲痛以及愤慨的情绪。因为口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口语的培训,组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答等形式更全面、内容更丰富的语文口语活动,。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精髓,学科语言的思维模式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需要查看他的思维模式和思想高度。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比较全面深刻,那么他对外物的评价就更加客观,评价时组织的语言也更加完美。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一些文章中比较抽象的词语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果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当前,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会更加偏向于议论文。而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辩证地分析问题。辩证思维能力是写议论文需要运用的重要能力,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学生较为欠缺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写作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即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灵魂,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由于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它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中国,一句话不仅代表一种意思,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引申、比喻含义或隐含的意思。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传统文言经典名篇《荆轲刺秦王》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彻底弄清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等,提升学生深入理解、深刻解读课文内容、主旨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这个课本剧,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升学生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语文知识: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通常情况下,知识是由符号、逻辑关系、意义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组成的。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掌握了符号、逻辑关意义之间的联系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当前,人们将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知识分为以下几个形式:听说读写的概念与命题、产生与来源、价值与精神、思想与方法、本次与规律等。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该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来完善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四、語文活动: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相应的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语文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的语文活动是以语言为主、以听说读写为辅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于问题和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将学习项目作为主体,然后科学合理地整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内容、方式、资源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在这种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该强调学生占据教育的主体地位,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其能够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代叙述型的散文时,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师都会先向学生讲述重点文言词语、句子含义、句式运用等,然后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是强制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难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实,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背景,让学生进入相应的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章想要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建立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增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道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