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朗读指导中提高小学生素质探究

2020-05-26张益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6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提高素质小学语文

张益峰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四方面阐述了在朗读指导中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提高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朗读。”朗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那么在朗读指导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乐学之源,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讲读课文时,笔者的做法首先是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体会语言艺术的艺韵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对朗读艺术之美的内在追求;其次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朗读训练时,笔者常请几个学生朗读同一段话,然后让全班学生进行评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读得还不够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再次是经常举行些朗读比赛,由学生来当评委,对朗读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学生朗读的兴趣便慢慢培养起来了。

二、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果学生没有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就体会不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使教师范读课文再好,学生也只能机械地模仿。朗读指导不能架空地进行,而要在阅读教学中同步进行。例如,在講授《黄继光》一文的第六自然段时,首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为什么作者要特别交代“黄继光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件武器”?为什么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的情况下还能站起来?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让他们懂得了“黄继光身负七处重伤”说明黄继光要想回去取武器已经不可能了;“已经没有一件武器”说明黄继光除了“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天快亮了,离总攻的时间马上到了”说明时间紧迫,不容拖延;黄继光身负七处重伤之下还能站起来堵住敌人的枪口,他有这样惊人的毅力,是因为黄继光在困难面前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友、祖国和朝鲜人民,更是完成这次战斗的任务。想到这些,黄继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又站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战斗胜利铺平了道路。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啊!学生在理解了这些问题后,我再回过头来问:“再朗读阅读这几个句子时,强调哪几个词语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因为学生们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把“七处、一件、快、马上、望着、站、堵住”等词语读重音,怀着对黄继光无限崇敬之情读这段话。这样,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教师的范读,实际上也是朗读的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的、更直接的指导。所以,在备课中,我常常坚持周前备课,备课时首先备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读通、读懂了,文章的味读出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因此,教师备读应根据不同的课文来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范读。较难读懂的课文一般就以教师范读来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而对于易懂的课文,全文范读则可以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思维回到课文的整体理解上来,又可以让学生学习教师的范读。

在朗读训练时,教师必须要半扶半放、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朗读要注意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因素。指导学生朗读要从停顿入手,让学生养成以重点字词为单位的朗读习惯。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重点部分,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又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再从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并让学生对文中“看、画、想、问、一小碟、数得清”等重点词语的寓意进行品读理解,再反复朗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深刻地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孩子们对周总理强烈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被激发起来了,激昂的情绪油然而生,深情的朗读便水到渠成。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课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训练。在训练朗读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情读书,学生就会入境生情。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时,在上课伊始,笔者边放哀乐边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全国人民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接着,笔者播放长安街上人民群众等灵车、追灵车悼念周总理的录像。通过听哀乐、听老师的叙述和看人民群众深切悼念周总理的悲恸场面,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完全融入了庄严、沉重、悲痛的氛围之中,仿佛自己是那些人民群众的一员,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了。

对于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特点,个性,这种读书的方式小学生颇受喜爱。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人物的对话,对文中“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等的对话进行朗读。这些内容是通过渔夫和桑娜的对话表达出来的,从人物的语言充分表现了渔夫、桑娜心地善良。在理解了这些内容后,笔者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体会人物的特点,再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学生的兴趣激增,读得津津有味,把渔夫和桑娜的心地善良表现出来了,教学效果非常好。

综合上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情感因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苟军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28).

[2]刘小玲.我国现代学生学校评价方式的对比与思考[N].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提高素质小学语文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