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普通班会课引发的思考

2020-05-26李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6期
关键词:途径培养

李梅

【摘要】本文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讲话精神,而设计的一节题为《爱的付出是对等的吗?》的班会课。通过讨论,引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的途径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大爱与小爱;培养;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这样的要求:“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如何培养学生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何为大爱?大爱即博爱,人生要学会奉献,要怀有大爱之心。笔者认为, “大爱”要从学生的“小爱”培养开始,历练积累方能成为大情怀。为此笔者设计了一节班会课《爱的付出是对等的吗?》,班会课实录如下:

老师:世界上什么东西是绝对谈不上等价交换的?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学习上付出的时间与成绩;有的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说付出与收获;有的说爱情……

老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一种:爱,父母对我们和我们对父母的爱。

学生刚听到后,有点愣住了,或许他们之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而没有想过自己对父母的付出。

老师:同学们,大家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一天时间里(以周末为例),父母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大家写在一张白纸上,我们随机抽样抽一些学生的回答。

在抽样中,学生们写到:

1.妈妈一早起来给我做丰盛的早餐。

2.我生日那天,爸妈送我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3.妈妈洗好周末我从学校带回来的脏衣服。

4.妈妈准备好丰盛的午餐等我上完辅导班就可以享用。

5.我在家的时间父母尽量不看电视,小声说话。

6.爸妈看我哪科成绩跟不上到处物色辅导老师。

7.爸妈周末放下自己的工作跟我谈心,听我说在学校里的事,有时说到我不开心的事还安慰我,鼓励我。

8.我生病了爸妈带我去看医生。

9.考试结束后,爸妈带我去全国各地旅游,增长见识。

10.爸妈每周给我饭卡充钱,另外还有100元的零花,他们担心我在学校吃不好……

读完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其实每位父母扮演的角色都差不多,有些学生虽然没有写出那些内容,只是平时不太善于发现,在相互启发下,大家纷纷又写了一些。接着,笔者让学生写出周末自己为父母做的事情。学生们绞尽脑汁,认真思考,然而除个别学生外,大多数人却迟迟未能动笔。足足过了5分钟。笔者看到有学生终于写完了,就点名找了一些学生回答,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周末我买好蛋糕给父母过生日。”看来这个还是有孝心的好孩子,另一位学生写道:“有个周末父母加班,我做的午饭。”最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一条都没有写出来。

从学生的问卷,明显看到从爱的表达方式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远远多于孩子对父母的爱。在当下中国社会,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但是对于这种10:2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过分溺爱

现在大部分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居多,即使不是独生的,但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孩子小时,把他当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要啥给啥。到青少年时,孩子便是家里的“小霸王”“姑奶奶”,自私任性,家长还听之任之。有些学生还是祖父母带大的,这种隔代纵容的现象更是普遍。学生没礼貌不及时指出,做错事不及时制止,出现了坏习惯不矫正,总觉得学生长大了自然就会变好。可是长此以往,未来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会想到自己,不懂得感恩。

(2)极端的教育观念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当年经历的年代是“靠知识改变命运”,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分数高,考上好大学就是成功。于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就给学生报了一堆兴趣班,希望可以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不输在起跑线上,将来可以取得比自己更高更大的成就。于是,在学生眼中,高分重于一切,只要好好学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因此,有些学生当学习上遇到挫折时,便选择了轻生的道路。父母这种方式的爱对他们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学生从小没有足够自主支配的时间,他们跟父母在一起享受个自由的周末有时都是施舍。其实,感情是要慢慢培养出来的,除了朝夕相处,还要经常交流,共同面对一些困境。只有刻骨铭心才能终生难忘,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得来的不易。就像是会做饭的人才知道做出一顿美食所要付出的不易,得过大病的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有时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哪怕经历失败,那也会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如果一个人不能爱父母、不知道怎么爱父母、不思考如何爱父母,将来就不知道怎么爱家庭、更遑论爱祖国!大爱要从爱父母开始,大爱精神要从爱父母、爱家庭的意识提升开始。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爱”?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一、“小爱”的培养要从家庭教育,从小事开始

李嘉诚曾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做人的失败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在我国古代就有“小爱”教育的典范:孔融四岁让梨于弟,体现的是兄弟间的关爱;黄香九岁温席为母,体现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关爱;孟母断杼三迁择居,体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我们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不包办、不代办,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碗、洗衣、拖地、收拾房间、买菜、做饭、甚至做几道简单的菜等。

二、“小爱”的培养要在形式上多样化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有九个子女,每一个子女后来都有着不俗的成就。后人评价他们家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先生也对家教提出过经典的总结,最好的家教,是让孩子见这3种世面:(1)见知识。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有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的世界的广度始终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深度却是无限的。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2)见世界。花盆里长不出大树,庭院里养不出骏马。带孩子多出去看看世界,是为了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观察生活,感受世界。(3)见挫折。风平浪静练不出好舵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挫折历练,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任何的风吹雨打,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经历过挫折的人,可以享受最好的,也能夠承受最差的,更经得住诱惑,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三、“小爱”的培养依赖于良好家风的传承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指出:“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家风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家风,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没有好的家风,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生也是难于学习好的,难于健康成长的。什么是良好的家风?笔者认为,是家长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家庭中要充满学习的气氛,要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同时家庭里要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例如,笔者知道有这么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5口人,父母、三个子女和一个常年卧床的老人,父母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勤劳简朴,为人善良,尤其是非常孝顺老人,对卧床的老人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平日里子女们看父母忙不过来,也都会帮忙一起照顾老人,挑水、做饭、洗衣服他们样样都会做。三个子女长大成人后,个个都很有出息,也都很孝顺很会心疼自己的父母。当有人问起这对父母当年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们反而觉得没有特别关照孩子,只觉得父母先做好自己最重要。因此,良好的家风会形成良好的传承,好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身先力行,子女自然会耳濡目染。

四、“小爱”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贝勃定律的效应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因为跟妈妈吵架选择离家出走,走了一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自己没有钱。站在面摊前,被老板发现后,老板免费请她吃了一碗面。这个女孩对面摊老板说:“你是陌生人都对我这么好,我妈妈却对我这么绝情!”面摊老板对她说:“我只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感激我,你妈妈给你煮饭十几年,你不应该感激吗?”这个小故事就是生活中最明显的“贝勃定律”。女儿对于妈妈的多年如一日的关爱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认为妈妈绝情,反倒对陌生人一次的善意帮助感激不尽。这就是因为孩子长期处于那种父母理所当然付出的刺激中,父母再次付出就显得微不足道。久而久之还会嫌弃父母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父母即使拼尽全力,孩子不懂感激,反而成为讨债的“白眼狼”。

五、“小爱”的培养,依赖于学校教育要有正确的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这样一段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笔者认为,创造性與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把大的理论化成小的故事,切忌假大空、要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融为一体,切忌强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急功近利,要循循善诱。学校不要过分地强调高分,多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名人经典进课堂活动,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倾听老人们的心声;去聋哑学校帮助智障儿童,体会父母把自己平安养大的不易;到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体验生活,感受父母给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班级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以亲子或敬老为主题的班会。例如,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可以布置一项特殊的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看看父母的脸和手,然后围绕着《望着父母的脸》 写一篇感受,通过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珍惜父母,可以让学生回家收集父母从小到大的照片,再利用电脑技术将父母变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将不再年轻,也需要被照顾。

总之,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小爱”教育,学生只有学会了爱父母,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爱社会、爱国家;只有懂得了如何去爱父母,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爱”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付出行动。

参考文献: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9-03-28.

[2]习近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DB/OL].央视新闻客户端,2018-09-11.

猜你喜欢

途径培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