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机APP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研究
2020-05-26谢梦
谢梦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水平持续提高,教育领域也逐渐由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向智能化、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借助手机APP构建教育新模式,可切实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灵活性,激发其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而这也促使手机APP快速占据教育市场。结合手机APP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手机AP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以及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弊端,探索利用手机APP构建大学阶段英语教育新模式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APP;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148-03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工作信息化带来较大挑战与发展契机。手机APP在网络环境下,具备虚拟性、灵活性与高效性等优势。而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展开国际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大学英语即高等院校在高中英语教育基础上所开展的必修文化课程,旨在培育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职场英语运用能力,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后生活与工作环境息息相关。但在英语实际授课中,依然面临多方面困境,导致授课成效不佳,难以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等现象频频发生。鉴于此,英语教师应运用手机APP的优势,构建英语教育新模式,以此解决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生迅速掌握学科知识架构。
一、手机APP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手机APP的优势
首先,实用性优势。虽然传统教材近些年也在不同程度进行内容更新,但依旧无法避免存在知识内容陈旧与滞后的问题。然而,运用手机APP可与网络进行实时连接,从而得到更为丰富与先进的知识。网络可高效提升知识传递速度,譬如,借助英语新闻相关APP可了解平台播报区域的实时新闻,利用英语口语相关APP能够观看近期上映的英语影视片段,利用网络英文词典可了解新生词汇。其次,多媒体化。网络技术与科技的进步发展,使得平板电脑以及播放器等移动设备具备播放音频与视频文件的功能,并且还可实现动画文件和网络音频、视频实时连接及播放。在此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类APP持续涌现,学生可借助APP独立录制与存储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文件数据,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APP进一步共享。
(二)手机APP存在的问题
手机APP虽具备其优势,但仍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从事手机APP开发的工作者均不属于教育领域,对实际学习内容欠缺有效与全方面的把握,导致APP虽提供海量知识内容,但却缺少清晰的思路与条理,严重的甚至存在知识错误或偏差情况,对学生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当下市场中存在的英语学习APP种类繁多,也使学生选择产生一定的困难。同时,APP开发人员功利性较强,在APP当中植入诸多广告或APP应用需支付一定费用,这些均是手机APP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发人员与相关企业加以解决。
二、手机AP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一)丰富课堂教育手段
一直以来,教师、黑板与粉笔是传统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角。而在新时代下,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促使教育手段趋向多元化发展,由以往的PPT、幻灯片发展到视频与投影仪的应用,均使课堂更为精彩有趣。在网络技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往鲜为人知的慕课与微课等线上教育手段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促使大学英语教育拓展到课外,也使学生们可随时随地运用手机APP进行学科学习[1]。
(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
随着当前手机APP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师生间构建可较以往更为和谐的关系。QQ与微信的应用均可强化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师可助力学生实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探讨对于英语课堂教育的意见及建议,从而推动英语教育活动高效开展。而利用网络云盘与电子邮箱等APP所提供的诸多方式,促使师生间能够更为方便地发送英语学习信息。在此环境下,师生可突破课堂教学空间束缚,构建更为自由、平等及和谐的交流方式与师生关系,进而为大学英语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因在大学阶段学生可不必如以往一样每天大多数时间均身处在教室中,其拥有更多自主应用的时间,自然也拥有大量时间和精力使用手机。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均以玩游戏、听音乐以及看视频等娱乐化形式为主。如若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定的时间用于课下学习,营造优质的英语学习氛围,可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各项英语技能。百度翻译、蜻蜓FM以及有道词典等手机APP的出现,促使大学生能够更为快速且高效地解决课堂学习中尚未理解的语句及生僻词汇。同时,APP中往往利用生动且趣味性较强的方法将英语知识呈现在用户面前,这能够在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其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
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大班教学模式授课成效不佳
大学英语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依旧以大班授课为主,因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课堂中多利用“口述+PPT”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大学生参加课堂教育环节较为不足,教师常常在授课中扮演主角,缺少高效师生互动。加之学生群体学习层次参差不齐,被动接受为主的知识学习形式,致使授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们英语学习热情造成反向影响[2]。并且学生们因欠缺主动与独立思考,其在课堂中维持高效的注意力时长较短,玩手机与打瞌睡等现象在当今各学科的传统课堂授课中频频发生。
(二)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及时获得教学反馈
现阶段,大学英语学科单一的教育模式下,师生互动交流机会基本集中于课堂中的有限课时内。英语教师大多提前为学生们布置知识预习要求,在课堂中讲授英语知识并布置相应作业任务,课下展开作业批改与总结教育经验的工作。但仅凭英语教师主观思维评价教育成效必然会发生反馈不及时与内容偏差等问题。一方面,学生课前预习实际效率无法保证,并且因课前预习阶段没有教师检查与监督,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各自兴趣内容不同,导致多数学生在课下难以充分完成英语自学任务。另外,师生间不具备高效与畅通的交流渠道,教育成效與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反馈给英语教师,导致同质化教育现象严重。
(三)传统作业模式难以严格监督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等院校课下学习时间多由学生个体实施分配,课下自学也多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为主。大学生英语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课堂中知识程度也不同,时常会遇到难以解决却又无处寻求答案的问题。因此,为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学生群体中发生了互相抄袭甚至在百度“复制”的不良现象。而英语教师所教学生过多,其负责批改的作业也较多。仅凭教师自身大脑记忆的状况,在课下评改当中难以判别学生作业是否为独立完成或抄袭完成,导致教师难以发现课堂教学问题与学生问题,也无法收集问题。针对重点难点内容亦无法针对性的讲析,严格监督的欠缺使得更多大学生不重视课下英语知识自学环节。
四、手机APP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手机APP普及运用时师生形成疲倦心理
手机APP的運用在大学英语教育新模式中,就当前大学生应用状况,尚未出现可完全满足师生要求的英语学习类APP。以大学生群体常用的APP为例,百词斩集中于训练大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深度记忆,文字与图片融合的页面、启发性的指引以及竞赛性质的趣味性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持续“刷分”。可可英语致力于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训练,使学生们在听力训练层面拥有更多选择项。秒批作文平台主要用于英语教师作业任务布置,系统性地批改学生作文并提供分析报告。由于APP研发商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于平台多元化要求,每个APP功能的设计必然独具特色,因此,英语学习APP自出现以来便注定难以将所用功能均具备,但对于教育工作而言,这就要求师生须在各类APP页面来回切换,十分容易导致师生形成疲倦心理。
(二)智能手机的长时间运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由于具备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其对于智能手机要求也偏高。当前智能手机也基本普及到大学生群体中,并且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也伴随手机功能持续完善而增加,从而引发出诸多问题。中国青年网基于大学生群体手机使用状况的话题,针对全国高等院校8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约42%的学生手机使用时间每天平均5小时,约41%的学生表示曾运用手机学习,而超过七成的学生均表示手机已渐渐影响其学习、生活习惯,多数学生也因此患上手机依赖症。此外,实际调查中,多数学生表示其了解长期使用手机对于自身的消极影响,涵盖心理与生理两个层面,特别是交流障碍与社交恐惧等症状逐渐彰显,这一现象,对英语教学利用手机APP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APP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适当使用手机APP[3]。
五、利用手机APP构建大学阶段英语教育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手机APP应用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授课成效
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坚定课堂活动主体地位的同时,针对手机APP的运用也应严格遵循学科教育规律。一方面,应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英语教育任务的切实完成并非在于教育工作量的顺利完成与学生作业任务的完成,而在于将学生群体发展视作根本,促使学生们获得全面发展,这时手机APP应作为教师助力学生们成才与成长的辅助工具存在。另一方面,应遵循教育及学习互相依存的规律。英语授课应与手机APP的运用高度融合,形成不可分割与互相依存的双重关系。除此之外,遵循教育和学习相辅相成的规律,落实教育主体以及客体互相促进的教育目的。英语教师应善于借助手机APP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反馈,持续充实与丰富课堂教育内容,而学生则应善于借助手机APP发现英语课堂教育的弊端,延伸知识面,提高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并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与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教师发挥主动性,创设APP应用的优质环境
英语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基于时代发展,突破课堂时空约束,通过手机APP创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阵地。首先,英语教师应科学选择适宜学生们英语素养的APP,准确指引学生们依据既定计划展开应用,而学生则应通过手机APP实施自主、独立学习,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其次,英语教师应拟定与执行线上鼓励机制,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与高效交流,激励学生群体积极运用英语类APP,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于APP的应用黏度。再次,教师应真正发挥中介作用以及桥梁作用,针对手机APP应用的优质方法与成功经验展开归纳整理并分享给学生们,利用树立的英语学习典范,将优秀案例推广到大学生群体中,使学生们切身体会手机APP的真实学习效果,进而形成优质的学习环境。最后,学生通过手机APP展开英语学习时,要科学规划并坚持不懈[4]。而师生均应善于借助APP信息数据反馈的及时性特征,切实提高英语单词记忆能力,改善英语口语发音。
(三)应用批改类APP,强化英语作业监督
批改网将教师从复杂繁琐的批改任务中切实解脱,批改网所供的工具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真实且有利的教学效果反馈数据。在批改网当中,英语教师可较为轻松地为学生设置作业任务,并随时随地检查学生任务完成进度,针对其进度与作业完成效果进行批改和讲评。大学生可利用手机APP提交作业并随时查看教师点评。批改网系统可根据词汇、语句以及篇章结构等层面给予评语及分数。与此同时,批改网还可借助计算机算法层面的优点,为英语教师明确标注涉嫌抄袭的部分,从而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以及省时省力的教育、学习类平台。
(四)应用音频分享类APP,提升英语学习热情
传统英语授课时长十分有限,在课堂中播放足够的音频与视频创设语言环境的可能性较低。英语课堂并不具备足够时长和场景实施听力训练,因而学生们仅能借助课余时间进行听力学习。音频分享类英语APP可使学生运用碎片化时间听取原版英语音频,创设真实语境。喜马拉雅这一APP作为综合性语音知识学习以及分享平台,其具备极为庞大的知识数据库,且在国内相同类别的APP中具有较大优势。原声英语语音可使学生们在课下时间投入到英语语言的文化中,而英语教师也可积极为学生推荐这类平台中蕴含的诸多国外音频电台,使学生掌握异地文化及风情。激励学生充分使用零碎时间聆听音频,促使学生们在无形之中汲取知识,从而养成优质语言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多数大学生应用手机APP的用途以娱乐放松为主,但只要教师加以监督与引导,完全可以运用手机APP构建英语授课新模式,培养学生英语自学习惯及兴趣,引导学生们在课下时间通过手机APP自觉学习英语知识,进而切实提升大学生英语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枫,梁娟.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1):105—106.
[2]陈群.“互联网+”时代下手机APP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7—9.
[3]王慧.浅谈手机APP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使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8):6—7.
[4]赵励轩.手机App在大学英语听力翻转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8(7):52—5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has continued to improve, and the education field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 classroom teaching to the intelligent and modern education model.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glish is a new model of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mobile APP.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students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English, which also makes mobile APP quickly occupy the education marke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mobile APP, analyzes the use value of mobile APP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current mal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model,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mobile APP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English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for reference.
Key words:mobile APP; college English; new teaching model
(責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