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艺术价值探析

2020-05-26任书苇

北方音乐 2020年6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艺术价值

【摘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德国近代知名音乐家门德尔松特色鲜明且富有影响力的一部代表作,其特色就是将传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了完美融合,该部作品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艺术造诣、创作能力与作品风格。本文首先对该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其作品特色及蕴含的艺术价值,作为对该部作品进行欣赏、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指引。

【关键词】《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13-02

【本文著录格式】任书苇.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艺术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20,03(06):13-14..

门德尔松是近代知名的德国作曲家,其作品的特色就是将传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完美融合,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欣赏性与艺术造诣。《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门德尔松的作品中在全世界影响力较大的一部。该作品富有欧洲宫廷舞曲的华贵感,同时也将浓厚的情感用柔美的旋律娓娓道来,并集中了多种演奏技法,体现出华丽的技巧性。

一、作者简介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于180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门德尔松早在12岁开始就为72岁的歌德弹奏钢琴音乐并交流心得见解,从此他的艺术造诣也有了飞速的进步。门德尔松于26岁时在莱比锡出任布店大厦乐队指挥,且其指挥技艺与对艺术的见解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赞许,其作品也迅速获得了普遍的认同与推崇[1]。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也是由门德尔松所主导创立,可以说门德尔松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38岁就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但其作品仍然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一直在为后世学者所研究、发掘。

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章节分析

(一)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为2/2拍的e小调,该乐章也是全曲最为著名的一章。第一乐章为热情的快板,令全曲开篇即呈现出显著的爆发力与较强的震慑力。小提琴独奏的主旋律在弦乐背景的衬托下显示出了绚丽多变之感,并流露出热烈的情绪。

该章值得一提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衔接桥梁部分——连接部也被作者安排得十分富有技巧性,并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小提琴轻快地穿梭在木管乐器营造的背景下。其重复的旋律仿佛传递出孩童活泼中又带有执着的性格特征,整体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宁静的欢快,不同乐器的音色变化也给人带来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构思亦有其特别之处,其音调的主要结构为大三度进行,旋律的基调是从明亮开始渐渐进入忧伤暗淡的境界,仿佛欢快的童年与青年时期已经渐行渐远,暮年时期难免对于岁月的流逝又生出许多的留恋与感慨。第一乐章主部与副部并没有截然鲜明的分界,旋律的连贯性也比较强。

在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由e小调转为更加明亮的平行大调——G大调时,其旋律明亮与庄重并行,且编排较为工整。门德尔松在该章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作为该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非仅凭演奏者自由发挥的选段。该段华彩乐章的特色就是将古典音乐的严谨性与浪漫音乐的优雅奔放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使其具有了特别的艺术魅力[2]。然后随着主部主题转回e小调,大管乐器随即也将全曲引入了下一乐章。

(二)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

第二乐章是以三段体形式写就的如歌的行板。该章整体由两个对比性的基本主题构成,其旋律部分呈现出上下行交替“爬行”的特征,使听者的乐思也随之活泼起来。该章中三连音写就的歌唱性旋律,像一首柔美质朴的传统船歌,精致细腻。随着旋律的娓娓流淌,听者仿佛也感受到了平静与愉悦。

第二乐章导入部分完毕之后即转入相对平静而黯淡的g小调,接着再转回基调更为宁静明亮的C大调。C大调旋律在进行时突然插入一段定音鼓的鼓点,宁静舒缓明亮的基调就此被打破,弦乐组的和弦也突然变得更为暗沉,仿佛要倾诉一种沮丧的情绪,甚至最后的音调变得如泣如诉,充满悲伤。这段内容过去后,旋律又重新转为C大调,与开场导入部分相呼应。本章乐曲最后结束在平静的C音上。

本章的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八度演奏的技巧及双音,旋律及情绪的跨度较大,变化也比较显著而强烈,使听者的心绪也随之而起伏,并具有更为丰富和震撼的聆听感受。

(三)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的活泼的快板。第三乐章也是全曲情绪基调最为热烈轻快的一章。本章起始仍然是e小调,先是承接了第二乐章末尾从容典雅的音乐情绪,然后小提琴演奏的主部主题部分的旋律则具有显著的简洁明快的特征。本章的高潮部分由轻快翻滚的十六音符的多个小节构成,颇有门德尔松的另一部作品《仲夏夜之梦》中小精灵主题部分的风格。副部主题部分加入演奏的乐器阵容则更为庞大,其节奏也更加类似于庄重有力的进行曲,也带上了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的一些风格,但其跳动的音型令旋律并未失去轻快灵动的底色。接着,乐曲再转回G大调的主部主题,e小调与G大调的旋律一番交互交错追逐,乐曲又转回热烈的奏鸣曲再现部。该部分的旋律为明亮热情而不失庄严的E大调,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直接抒发。在末尾,管弦乐队对一个较长的小提琴颤音的澎湃呼應中全曲结束,仿佛昭示着未来的光明、希望与幸福。

三、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特色总结

(一)借助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特征进行创新

欧洲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即1750~1827年间。这个时期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对于人文精神是极为讲究的,并且乐曲工整、严谨而气势磅礴。门德尔松是属于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年)的欧洲代表音乐家,但在其创作的多部作品中又充分借鉴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创作的理念、手法与思路,为其作品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3]。

(二)具有丰富多变的情绪和较强的感染力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十分注重对作者个人思想及情感的抒发,其表达的情绪与情感是极为丰富多变的,令听者仿佛也能够探知到作者起伏的情绪与宏大的内心世界。但作者在表达丰富多变的情绪与情感时又十分注重逻辑与旋律上的连贯性,令起伏多变的不同章节的旋律之间又能够达到几近完美的衔接,没有突兀、不和谐的感觉,因此,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令听者沉浸其中。

(三)作品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音乐界对于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均给予了大量的赞誉,很多音乐家都将其视为是浪漫派小提琴协奏曲的巅峰之作。全曲的三个乐章各有特色,每一章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演奏。第一乐章宏大有力,第二乐章富有阴柔之美,第三乐章则生机勃勃。全曲有多处精妙绝伦的演奏处理手法,且涉及到多种华丽又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这就意味着该曲的演奏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演奏者在演绎该曲时,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演奏技能与经验,才能很好地驾驭全曲,实现较为理想的表演效果。因此,《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如今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的常用曲目之一。

三、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分析

(一)体现了对古典音乐传统创作风格的坚持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体现出来的“继承”的音乐理念主要表现在对古典主义音乐创作范式的大量坚持和运用。艺术创作离不开相应的规范,也不可能彻底脱离对前人的遵循,但经典的作品绝非只是对既往之作的如法炮制,而是围绕着创作的内容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绪、情感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比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仔细研究之下我们就会很容易察觉,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不仅仅只拘泥于特定的一种风格或者创作范式,同时他又能够将多种风格、范式及技巧都高度和谐地融合在这一部作品之中,这也体现出作者对多种音乐创作风格、创作方法高度的理解及高超的驾驭能力。

纵观整部作品,门德尔松体现出了对古典主义的传统创作风格的坚持。在体裁方面也对奏鸣曲的曲式进行了高度遵循,体现出工整严谨的结构与宏大的气场氛围。但在音乐语言、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方面,这部作品无疑也具有着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作品的特征,包含了诗意的想象、宁静的心绪、浪漫的情怀与奔放的热情,引领听众在多重的情绪与情感中穿梭[4]。实际上,要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范式进行结合难度是较高的,这也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与高超的创作能力,使该部作品虽然经历漫长的时光仍然能够熠熠生辉。

(二)彰显了一系列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典型手法

在该部作品中,门德尔松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也运用得极为娴熟而精妙,旋律中融合了作者个人的感悟、心绪、情感与个性。个人主义作为作者所在时代备受推崇的精神核心,人们都有着自己各自不同的观点与创意,而社会也对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予以高度的尊重和包容。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很多都具有强调主观感受、感情超越理性及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的特点。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蕴含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很多典型创作风格特征。作者在该部作品中大量地揉进了自己丰富的主观世界的内容,甚至体现出了音乐与诗歌、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跨感官融合,这也属于“标题音乐”的表现形式。该部作品中更是将标题音乐与管弦乐队两种表达形式融合起来,呈现出“绘声绘形”的艺术特色,使该部作品带给听者的体验得以极大的丰富。

(三)表现形式简洁完美,浪漫而不散漫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其旋律方面还有着简洁、完美的典型特征,整部作品的旋律虽然抑扬起伏较为剧烈,但基调始终是明亮清澈的,曲式走向也非常清晰,不会带给人突兀而意外之感。简洁完美的音乐表现也与作者在编曲、配器方面的精心编排分不开,甚至可以看出门德尔松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对全曲的连贯性特别注重,令整部作品浪漫而绝不散漫,也让听者在欣赏时犹如漫步在缤纷而绝不杂乱的玫瑰园之中。

参考文献

[1]李近朱.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70-73.

[2]張梦榕.才华的展现与心血的凝聚——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黄河之声,2007(4):110-112.

[3]徐开胜.古典与浪漫的完美结合——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大众文艺,2013(9):139-140.

[4]宋杰.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任书苇(1991—),女,四川省蓬溪县人,硕士学位,成都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西洋弦乐(小提琴)。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艺术价值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诚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