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治水的水文化传承

2020-05-26颜蔚

卷宗 2020年9期
关键词:水文化

颜蔚

摘 要:扬州具有2500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扬州历史治水给后世留下丰富的水利遗产,也对当地现代水利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历史文献相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与历史文献的记载进行印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扬州治水活动对当地现代治水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水文化;水利遗存;扬州治水

扬州因《山海经》“水波扬”而得名,又因夫差挖邗沟而建,明清扬州是中国重要的食盐供应地和南北漕运咽喉,加上康熙、乾隆帝分别六次南巡,就使扬州在经济、文化方面更加繁荣起来,并成为当时重要的都会之一。扬州历史治水给后世留下丰富的水利遗产,也对当地现代水利产生了巨大影响。

1 治水思路传承

1.1 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针对扬州中心城区北高南低、水系网格丰富的特点,通过调水引流、保障水源、节点控制等措施,促进市区水系的有序流动。2015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庆典之日,扬州实现“九闸同开、活水润城”,从高邮湖、邵伯湖引入的活水,经由古运河分流各闸进入主城区,在较短时间内,大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了活水环绕。

1.2 坚持水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打造滨水景观岸线,结合城市防洪堤堰建设,通过河岸生态改造、岸线绿化、生态控制、景观建设等措施,提升水体水质,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形成长效管护机制。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生态清淤、控源截污等措施,分阶段整治古运河、新城河、沙施河等30多条城市河道。围绕水景融合,以唐宋城河水系为脉络,以瘦西湖路和平山堂路为主轴线,以蜀冈中西峰、宋夹城、瘦西湖、园林景观工场为重要节点,打造集生态保育、遗址保护、景观修复于一体的“两古一湖”扬州“城市母体”,为恢复历史河流水系、推进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提供样板。

1.3 坚持河道滨水景观建设

河道整治注重亲水河道的建设, 适当降低河坎的高度;把城区内的水路做通、做活,拓宽水域,使其能连接内陆与沿海;依照水域地理纹路,试构建活用水利建筑,如水运码头、水闸、桥梁建筑等。实现城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河道内对重金属元素具有强吸附作用的泥煤层,并于河道近河岸处种植如芦荟、茭白等清水植物;活用生态护坡技术,改变护岸砌筑形式,保证水陆动物的活动空间。融合城区河道整修与城市景观建设。河道整治在充分发挥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要结合扬州城区的景观建设,有必要地拓宽水面,增加其利用效度;河道及其周边建设应多植树少草坪,节约用地空间及成本,人工建筑也该因景而设。

2 文化遗存保护

2.1 扬州水域水文化遗存

凝聚扬州府区划图、城防图、寺庙园林图、清代扬州行宫图等15幅精美图志征集回扬,以及《江苏淮阳高宝七邑水利图》、《淮阳沟洫圩围图》、《江苏淮阳兴修水利图》、《京城至扬州沿河地区图》图,许多清代水利设施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或沿用着原来的名称,宫廷画师画出的河流、水系分布与现代扬州的河流走向、水系基本一致,而这与乾隆南巡是分不开的。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标明,集资修建当地行宫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楼廊5154间,亭台196座。扬州有4处行宫,其中天宁寺行宫是专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盐商们还广建园林,“如汪氏之净香园,黄氏之趣园,洪氏之倚虹园,汪氏之九峰园等。”“当时各大商所造园林,甲于天下。”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园林,园林加上行宫,从扬州城里到平山堂,处处亭园楼台,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2.2 水利遗存保护开发

城外运河两岸自然风光,邵伯镇、茱萸湾、凤凰桥,进入郡城,一是策马走御道;一是继续乘船,即“乾隆水上游”。御道自天宁寺外的牌楼为始点,经天宁门街、柳巷、埂子上,一路朝南,直抵钞关。水路有南北之分,都从西园行宫出发,沿北城河逶迤向西。冶春诗社、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过了丁溪,向北,荡舟于保障河,二十四景依次扑面;折南,影园遗踪、九峰园、砚池染翰等古城风景,美不胜收。南北两路,景色难分伯仲,比较起来,北路的景点多一点。以虹桥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平山堂脚下,景点个数号称二十四,大盐商江春是乾隆赏识的“布衣”能人,他的私宅花园乾隆赐名为“净香园”;盐商“二元宝”黄履暹,也拥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园子,地处“四桥烟雨”,赐名“趣园”。南线的景点,排列在城河西岸,最出彩的是南园(今天的荷花池公园)。也是徽州盐商的老宅“九峰园”。

3 水脉情怀继承

3.1 水上古典园林景观

早在乾隆南巡以前,扬州就是商人汇聚之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南北商人多在此聚集。清初文人孔尚任有诗云:“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朱桔黄橙香者掾,蔗仙糖獅如茨比。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对列成肆市。”其盛况可见一斑。然而,市镇建设却相对落后,整个城市尚未脱离乡村集镇的气象。据史书记载,乾隆初年,这里还很荒凉,河道宽不过两丈,河岸亭台很少,黄土白沙,杂草虫鸣。自从十六年南巡以后,商人雇工兴修,增荣饰观,于是河道变宽,水势浩浩,迂回曲折,其风景之秀丽迷人,竟非文人画士所能描述。扬州城市的兴建和发展继承了水性文脉,极利用已有水域或人工增大水域面积,引水入城,构筑庭院园林、水景景观和美化环境,如建造公园和私家园林。扬州不仅水色秀丽,而且以园林古刹和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扬州美景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内无处不有水的作用存在。

3.2 人文荟萃文化城

钟灵毓秀之地引动多少文人雅士云集,雄姿英才荟萃。它融汇了四海文化,汇聚了八方文豪,积淀出这片文化沃土。徽派文化、陕晋文化、湖广文化等各方文化在扬州融合,孟浩然、李白吟诗作赋,留下歌咏扬州佳景的华章;杜荀鹤因扬州水才有“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的动人辞章,李绅因扬州水才有《宿扬州》的美丽诗篇,而白居易的一首“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演绎出“水”古老而又经典的浪漫情怀。张若虚、欧阳修、苏东坡、秦观等饱学之士纷纷顺水而来,或游历扬州,或任守扬州,或客居扬州。文之所兴,他们在这座景色怡人的水城,写下了千万篇诗、词、歌、赋,也留下《春江花月夜》、《通典》、《说文解字》等宏篇巨著。扬州是诗人之城,是艺术之城,是学术之城,正是这些诗人与文学家的篇章,让扬州带上了一个文化的光环,让扬州显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3.3 维扬菜系发源

扬州城里与水相关的吃是汤羹, 也就是喝茶扬州人管喝茶叫吃茶可见很是用心所用茶叶多产自西郊庙山产量不多但成色极佳名曰杨子春形如新柳, 翠绿秀气以滚水冲泡叶底均匀汤色清明滋味香醇。一般泡茶用水首选泉水次选江心之水, 但泉水、江心之水难得常人不易饮用而扬州有运河一般的茶客便以河水沏茶或在自家屋檐口置一水缸,专接雨水泡茶。

3.4 沐浴文化盛行

扬州的沐浴历史悠久苏轼就任扬州大守时就写过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二“ 现在扬州人的洗浴方式是客人先喝上一阵热汤, 待到出汗就去休息等养足了精神方可下池洗浴还有专人搓背、梳头、刮面、修脚、推拿按摩,这样的沐浴自然成为扬州市民享受生活的一种形式遇到烦心事便去浴室洗把澡躺上半天经过捶、揉、敲、摩品茗聊天自然能驱散胸中苦闷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猜你喜欢

水文化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云南的稻作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