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析

2020-05-26余素庄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第二课堂高校

余素庄

摘 要:高校是培养青年一代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育的衍生和补充,对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分析,建立合理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价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生气的力量,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培养青年一代的主阵地,正确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而开发的第一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政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有效途径和方式[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展示出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

1 高校第二课堂在思政育人体系中的意义

1)创新思政育人形式。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信息的发达,以及授课群体的变更,目前高校的主力军是“95后”、“00后”,他们思想更为活跃、个性更加鲜明,仅依赖于传统的第一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明显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课堂上低头族、沉默族、人到心未到等现象司空见惯,使得思想政治引领课程并未真正实现其功能。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极为重要。

2)丰富思政育人内容。高校第二课堂活動覆盖德智体美育,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志愿公益、思想引领等活动[3]。学生可以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与专业相结合,选择性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互联网+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青马工程培训班、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活动,都是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热情。

3)强化思政育人作用。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既有助于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内化知识,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模式,又能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思想引领的作用。

2 当前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1)意识基础薄弱,主动参与性低。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个性特征明显,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思维和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崇尚个性艺术、强调个人行为自由,在日常的学习中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未充分意识到思政类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因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培养相关课程及活动,并冠上“枯燥、乏味”的标签。

2)活动品类繁多,削弱学生热情。目前高校为了扩大第二课堂的影响力,规定了学生需要通过参加第二课堂获取相应学分,大幅度加大各个部门活动的开展力度。然而部门与部门间存在缺乏沟通、资源分散,出现各自为政,举办大同小异的活动等现象,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但是也给学生带来疲劳感,极大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3)活动流于形式,降低育人实效。随着“第二课堂”成绩的重视,每学年学校各级组织均会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存在部分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力和新颖性,并且未结合艺术生实际情况的活动,学生强制参与或者抱着获得成绩的目的参与,而并非为了知识的获取,敷衍应付,极大的降低活动开展的意义及成效。

4)组织引导不足,阵地作用薄弱。虽然现在已有部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但是整体比例及指导仍远远不够。当前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依赖于学校行政部门及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极受专业的限制,而且繁多的日常工作,也使得老师难以全程、全方位地跟进指导,无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长,降低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3 艺术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优化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价值,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围绕存在的问题逐一化解,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明确指导思想,强化引领作用。“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的一切活动均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的。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合理整合资源,优化活动方案。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部门各环节应该相辅相成、协同合作,保障第二课堂有序、合理的开展。学院通过将年级与团学工作融合、本科与研究生工作融合、跨年级工作融合、学生社团工作融合模式,整合资源,协同打造优质的品牌活动,减少“一题多向”重复开展的情况。强化学生第二课堂阵地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建立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点,鼓励党团支部、学生组织承包制,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社会化效应及影响力,而不是停留于学生为时长而仓促参加的层面。

3)创新活动形式,鼓励主动参加。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意味着该群体的需求特殊,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创造性开展活动。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思政为主题,艺术创作为形式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墙绘、手绘GPS制作、微电影、海报创作等,将艺术贯穿于第二课堂活动中。鼓励团队合作,支持学生组建团队走访专业企业、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点对点匹配学生特长,既能鼓动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参与热情,又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作能力。

4)促进师生共建,提高活动质量。教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第二课堂的成效。落实政策保障,将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量进行认定,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中,进而加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投入度,避免流于形式、挂名指导现象。思政与专业合力,实行双导师制,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双管齐下,协同合作,相互促进,建立起政治强、思维新、专业强的多元化指导团队,引领学生高质量、高效地参与活动,更有效地实现第二课堂的价值。

4 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是提高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深化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行为,做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万立超.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探析[J].科教导刊.2019(27):84-85,104.

[2]张晓明.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43-45.

[3]闫三会.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2019(14):51-52.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第二课堂高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