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2020-05-26李佳莲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服务能力提升高校

摘 要: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图书馆既是开展信息和知识资源管理的基地,又是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主要场所。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实现信息和知识资源价值具有深刻的影响。那么,高校如何建设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成为必要而又迫切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逐漸向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方向演变。同时,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图书馆在摸索读者服务改革之路,旨在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学科服务制度有待优化、馆员综合素质还待提高、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应更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和办法,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满足读者对不断发展更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学科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是传播学科知识和信息,目前我国高校使用较多的学科服务平台是LibGuides系统,除此之外还有维普系统、Subject plus系统等。这些系统仅仅提供传统的学科资源导航服务、学科资源建设等基础服务,缺乏个性化和深层次的创新型服务。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管理结构和服务环境未能跟得上信息化系统的步伐。

2)学科服务制度有待优化。通常来说,学科服务制度涵盖学科服务管理办法、学科馆员管理办法、学科服务考核评价标准三个部分。很多高校虽然已贯彻落实学科服务工作,但是未构建和完善学科服务体系,国内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的大学在贯彻实施,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同时,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未设立专门的图书馆服务部门,而是仅仅由信息技术部门及采编部门的员工主管相关工作,未明确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职条件,未能明文规定图书馆的反馈、监督管理、奖励惩罚、激励、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制度内容,未能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极大限制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馆员综合素质还待提高,服务水平有限。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配备数量不够,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服务水平有限。有些馆员的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有些馆员不清楚科研、学科建设、特色学科等概念,因此采编收集的各类书刊文献不够全面,存放的编目也不够系统,使得学校特色学科的建设资料采购数量不够充足,摆放位置不正确,师生在寻找相应书籍时比较费劲,进而不利于高校特色学科的建设。

3 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策略

1)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高等院校应加大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图书馆专项建设资金,科学规划资金的使用。比如个性化定制学科服务,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同时,注重知识发现服务、知识交互服务,构建一个集学习和科研为一体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在组织结构上,应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等,组建一个共同协调组织,保证各个校区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共享,确保知识资源得到广泛的共享。并且高等院校可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委外开发等方式,共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益分配方法保持统一,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特色,深化ESI学科服务,深化ESI学科导航信息数据,定期提供ESI学科分析报告,提供个性化服务。

同时,高等院校应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读者的需求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把信息数据的产生、收集、传输、登记、查询、编目、借阅等关联在一块,把零散的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再提供给师生浏览使用,确保各个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实现全面信息化,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利于各项资源的共享和沟通协作,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综合、专业的信息服务。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以云平台为核心,通过当前热门的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购进自动化设备,包括图书自助借阅机、图书自助预约平台、VAR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服务模式。

2)构建和完善学科服务制度。高等院校应成立学科服务管理基地,来统筹学科服务各项工作,拟订图书馆服务总体发展规划、业务流程、服务支持保障机制和管理办法,明确学科服务的发展动向及路径,并且加强高校领导、图书馆、各个院系之间学科服务内容的沟通交流。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科服务工作,显著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与此同时,高校应构建学科服务管理制度、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学科服务考核评价制度、馆员培养方案、馆员培训进修办法、馆员奖励和惩罚办法、馆员知识共享机制、馆员绩效评估等,一方面,可规范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另一方面,可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热情。

除此之外,高校可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服务机制。比如通过调查馆员的服务过程,聆听其想法,找到现有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可行性的解决举措。同时,也注重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及反馈,鼓励读者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一来,不断根据馆员和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改进、验证,从而促使图书馆服务机制的持续改善。

3)加强服务型职工的队伍建设和培养,实行馆员队伍的分层建设。高校在配备图书馆工作人员时,一方面,应当保证专业馆员的数量不能少于整个图书馆馆员的一半,同时专业馆员应当是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是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同时应当考虑员工的能力是否符合学科建设、本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要求,应当积极引进高素质、具备图书馆情报知识、有特色学科建设和服务经验的高层次人才,馆员的学科背景、学科知识结构、所进行的知识活动都应当符合要求,能够清晰把控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进而推动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步伐。并且实行馆员队伍的分层建设,实行师徒带教模式,使专业馆员带动其他馆员进步。

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的方式优化人才队伍,提升现有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比如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馆员提供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使馆员可以掌握当前图书馆服务专业前沿动态,掌握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技术,知晓当下研究潮流,包括智能化设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掌握信息检索技能,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准、科研水平等,配备智慧服务技术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发展。又比如鼓励员工加入到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当中,加入嵌入式服务经历,深刻剖析读者的实际需求,从而发现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摸索最佳解决措施,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提升知识转换的效率及效果。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中心,应当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转型升级,优化服务机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学科服务制度,加强服务型职工的队伍建设和培养,实行馆员队伍的分层建设,共同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更细致、更深入、更专业、更系统、更高效的服务,全面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和利用程度,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促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双红.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9):148-150.

[2]李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01):223-224.

[3]甘小玲.浅析如何提升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J].科技风,2019(14):210-211.

作者简介

李佳莲(1985-),女,汉族,四川眉山人,馆员,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大学文化,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方面。

猜你喜欢

服务能力提升高校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