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0-05-26郭雨翔高洁
郭雨翔 高洁
摘要:音乐课程资源系指音乐课程与教学建构的来源,是一切具有教育音乐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并能被纳入音乐课程体系与音乐教学的资源。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就是把音乐课程资源转化成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加切合实际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来调查扬州地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情感价值认可等方面的现状以及收容所有音乐课程资源并进行筛选。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地方音乐课程结构,更加符合国家、地方、脚本三级体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适应扬州地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扬州地方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广陵古琴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33-02
音乐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与文化的载体,要与时俱进。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日益重视,其功用也日渐凸显,但我们的学校音乐课程中还远未有所体现,开发与利用传统音乐资源是课程建构的重要方面。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题探讨与解决扬州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纳加以整理、筛选,把符合条件的纳入到学校音乐教学中,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地区发展服务。
一、音乐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
(一)理論意义
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按照一定的课程及课程资源理念思考适宜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策略,这一研究是对教育教学之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的重新审视,是把教育教学及课程原理与音乐这一具体的学科及扬州地方特点相结合,研讨具体、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理论体系,是从一般到详尽、由普遍到针对的思考。
(二)实践意义
第一,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该地区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第二,把地区性的音乐资源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是切实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有利于扬州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考差、统计、挖掘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中合理运用,以期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为扬州地区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二、扬州音乐课程资源的调查与筛选
理性把握扬州地方优秀音乐传统文化,经过调查与整理,且把筛选出的音乐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与学校音乐课程体系有机整合,是音乐资源得以利用的重要体现。因扬州地方传统音乐文化门类众多且内容纷繁复杂,在此通过大量文献阅读整合出三类适宜学校课程建设且具有代表性的扬州传统音乐文化。
(一)扬州民间器乐,以古琴为代表
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遗存之丰堪称中国乐器之最。古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文人情结。在诸多琴派中,广陵琴派便可作为杰出代表。《扬州画舫录》于卷九提及了广陵琴派。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辑《古琴》详述了广陵琴派发源形成与发展、广陵琴社、广陵琴派琴谱以及广陵琴派艺术解析和广陵琴派调查报告等。广陵琴派古琴音乐摇曳多姿,洒脱秀丽,可以说是清代我国古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其细腻、绮丽是其他琴派没有的。广陵琴派的代表作《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名曲百听不厌、雅俗共赏,流传至今。广陵琴派,琴人及代表性的琴曲,是时代琴坛的缩影,也是扬州音乐课程丰富的史料。
(二)扬州民间戏曲,以扬剧为代表
扬剧原称“维扬文戏”“扬州戏”。一方面以扬州本地花鼓、香火戏为基础,另一方面也汲取了流行于扬州的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的养分。扬剧在清代已烜赫一时,清朝墨客赵瓯北在观看扬剧后有诗云:“经年不听游仙曲,又为云英一断肠。”
扬剧因其曲调丰富,朴素柔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花鼓戏风格淳朴朴实,生动活泼,香火戏音乐充满了乡土气息,扬州清曲优美典雅。在男女声腔方面,艺术流派形成了金(运贵)派、高(秀英)派、华(素琴)派、石(玉英)派四大流派。其中,高派高秀英在“继承”与“汲取”的基础上对扬剧的传统声腔进行了改造,她创造的“堆字大陆板”唱腔,为扬剧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了扬剧艺术的发展。高秀英作品以《鸿雁传书》《龙凤帕》中的《骂殿》一折最为著名,每次登台必满堂喝彩。将扬剧纳入课堂教学体系,是扬剧得以继承传统和发展创造的重要途径。
(三)扬州民间曲艺,以扬州凊曲为代表
起始于元代形成于明代的江苏曲种扬州清曲也被称为称广陵清曲、维扬凊曲、小唱等,是我国,民间最古老曲艺品种之一。《扬州画舫录》第十一卷记录了扬州清曲的演出形式、常用乐器、著名演员以及清曲曲牌等。扬州清曲的腔调抒情细腻,缠绵委婉,伴奏乐器有琵琶、二胡等。《中国戏曲》有记载“扬州清曲在清康乾年间盛极一时,直至20世纪20~30年代,扬州清曲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对东北二人转、云南花灯戏、粤曲等曲艺产生过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扬州清曲开始走向衰败。如今,扬州清曲只有江苏扬州、镇江还有上海还有传唱”。扬州清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面对凊曲的发展趋势,将凊曲纳入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想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三、扬州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建议和措施
为客观的反映并解决作为课堂主体学生的兴趣需要,改进现状并计划未来提供现实依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以有效的数字来反映学生对扬州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趋向,发放的300份学生问卷调查中在“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将开展以下一门课程,你更倾向以哪种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中”扬州清曲占10%,扬州古琴占75%,扬剧占15%。因此,笔者以广陵古琴作为课堂主体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举措。
(一)建立课程资源库,完善教材教学内容
建立课程资源库是完善教材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把零散的资源按一定的结构整合起来以实现有效利用,是建立课程资源库的出发点。资源分类使数据库的资源脉络清晰,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分類就好比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的建立为课程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对开发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资源共享都具有着重要意义。教材不只是教学使用的范本,也是教学价值的体现,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创新的根本。必须加强资源的普查和筛选,完善教材教学内容。
(二)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特色课程
扬州文化博大精深,文脉绵延悠远,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15年正式开街的中国古琴第一街便坐落于扬州,其附近环境清幽的个园,为其平添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和庄重之感。扬州本地的琴筝企业表示:在入驻街区一个月以来“中国古琴第一街”已为他们带来了切实的效益。同理学校教育也因所处的环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地方文化与教育教学有着深厚的血脉关系,开设古琴特色课程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情操。中国古琴艺术在成为“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说明古琴在当代发展与生存面临的危机,怎样在新时代的古琴低谷里继承、学习、创新,使古琴在良好的环境中继续发展?是我们当代所有人的共同历史责任。把地区性的音乐资源纳入课程体系,是最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三)完善地方音乐课程的保障机制
扬州地方音乐课程开发利用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保证资源开发符合政治文化诉求且提高开发效率。
政策与经费的支持,有利于组织开发地方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比如戏曲进校园、古琴讲座等。同时,师资力量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结果直接相关,应对教师进行专业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可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培训本身也是资源的开发。
资金保障也是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地方财政和学校的投入是经费的主要来源。主管部门要深切认识到扬州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当地文化发展传承,人才人格的培养等功用。完善保障机制的最终夙愿就是保证课程资源的顺利开发。
四、结语
新课程变革背景下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庞杂却永不枯竭的体系,需要合理把握扬州地区优秀音乐文化传统,探讨其传承与发展模式,将地方文化、经济发展、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多角度弘扬扬州优秀音乐文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推动区域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洁.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年.
[2]夏兰.中国戏曲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3]王鹏.古琴[M].北京:中国书店,2012.
[4]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李晓燕.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