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舞蹈文化不同时期的交流研究

2020-05-26马正文

艺术评鉴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马正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舞蹈作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舞蹈的文化交流中,其包含了“正常”与“非正常”两种形式,两者对应了文化主体间实力处于“源差”与“势差”两种情况,即相同的文化主体实力差距与不同的文化主体实力差距,在这两者不同的交流形式中,文化交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着重对中外舞蹈文化交流中“正常”与“非正常”的交流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中外舞蹈文化   交流形式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08-02

文化的发展与产生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早的文化产生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交互过程中被动产生的,其主要的负面因素包含了天灾、战争等。在国家的概念形成之后,随着国家的历史发展,国家的文化也开始逐渐沉积,进而在不同国家中积累出了不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我国古代,最为常见的文化交流便是通过通婚、传教、通商来进行的,而舞蹈则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唐朝的“十部伎”中的《康国乐》便是基于龟兹陪嫁中原后而产生的。

一、文化交流中的“正常”与“非正常”

不同国家在发展与历史中均有所不同,当国家在各方面逐渐发展强大之后,其便会开始扩张自身的民族主义、宣传自身的文化思想内涵。而对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来说,其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只能够被迫接受其他地区的文化输出[1]。因此,文化交流根据文化交流的形式,便也就分为了“正常”与“非正常”两种。

“正常”文化交流主要是指两者在文化实力与水平相等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时来进行文化交流。民族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也能够产生相互之间交流的需求。而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文化实力的差值,相对落后的国家对于自身的文化认识程度不足,则更加倾向于向其他国的文化进行学习,以便能够改变自身弱势的现状,这也就产生了“非正常”的文化交流[2]。师夷长技以制夷,便是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在清朝时期,清政府便在1872年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美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以便能够提高我国当时的文化与科技实力,进而改善我国在世界大环境中弱势的地位与被动的处境。

二、中外舞蹈文化“正常”与“非正常”的交流

(一)古代舞蹈时期

在我国古代时期,中外舞蹈文化之间的交流主要处于一种“正常”的交流状态。自秦朝以来,我国一直与印度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交流,其交流的历史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汉朝以前的滥觞期。这一时期属于我国与印度第一次开辟往来的通道;第二阶段: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活跃期。在这一阶段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印度的佛教开始大量的传入到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形式主要为精神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吸收;第三阶段:隋唐时期的鼎盛期。这一时期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密切,其文化交流的内容包含了舞蹈、音乐、绘画以及多种艺术形式的改造与融合[4];第四阶段:宋元时期的衰弱期。这一时期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较为频繁,而文化交流相对较少。在这四个阶段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印度的舞蹈、音乐、宗教思想以及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均对我国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唐代“十部伎”中的《天竺乐》便是属于古天竺国的乐舞;在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也曾有天竺国向前凉小朝廷献乐,并传入到了中国。同时,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也使得唐朝舞蹈在形式与乐曲中均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例如:《菩萨蛮舞》《苏合香》《五方狮子舞》《霓裳羽衣舞》均是从古印度传来,或受古印度文化影响而创造的舞蹈文化。这些文化思想也有经中国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此外,我国古代的茶叶、造纸、丝绸以及诗歌等文化,也传入到了印度,对于古印度的思想文化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盛唐时期的舞蹈文化交流

盛唐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力量与生产力量均非常强大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我国舞蹈文化的交流主要处于一个“非正常”文化交流状态,而我国由于具备了非常大的文化瞩目与文化地位,与之相邻的小国均与这一时期的我国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势差,在舞蹈文化交流中主要扮演舞蹈文化传输这一角色。在历史记载中,这一时期其他国家每年均向我国进行朝贡,进献舞乐、宝器等珍品,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便属于我国古代的“非正常”文化交流。以日本为例,日本作为我国相邻的国家,在唐朝时期日本与我国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顶峰,我国当时作为文化输出的大国,在当时向日本大量的输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而日本则对于这些文化开始一一接受并与自身的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

(三)中国近现代舞蹈文化交流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在近现代开始也曾扮演过弱势文化国被动接受文化交流的一方,在中外舞蹈文化交流中,也主要处于一个“非正常”的文化交流状态。最为明显的便是在建国的初期阶段。我国在百废待兴的早期阶段,无论是在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均向苏联进行了学习。苏联也派遣了伊莉娜、古雪夫等多位芭蕾舞专家来到我国,向我国传授了《天鹅湖》《睡美人》《关不住的女儿》以及《吉赛尔》等多个经典的芭蕾舞作品。同时,我国也通过引进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创作方式、训练模式以及审美理想等,开始为我国创造一些属于自身的舞蹈作品与舞蹈剧,并在那一时期中培养了大量了舞蹈艺术人才。

(四)现代中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以及文化影响力中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开始转变为“正常”文化交流的形式。但“非正常”的文化交流仍旧存在,文化入侵以及文化侵蚀等名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三、未来中外舞蹈交流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在芭蕾舞这一舞蹈形式中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世界各地的顶级古典与现代芭蕾舞团均纷纷来到中国进行演出,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展了以舞蹈专业为主修科目的科系。截止于现在,我国在各地已经成立了7个全职专业演出的芭蕾舞团体,包含了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天津芭蕾舞团以及广州芭蕾舞团。且这些芭蕾舞团不但吸纳了西方传统芭蕾舞团的舞蹈精髓,同时也加以传统文化内容,成功创作了《牡丹亭》《二泉映月》《大红灯笼高高挂》《末代皇帝》《梅兰芳》等多种芭蕾舞剧。此外,在2019年年初,我国爱心残疾人艺术团在法国巴黎的雷克斯剧院,表演了《千手观音》《剪纸姑娘》以及《俏花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演出,充分展示了我國舞蹈文化的发展。在民族舞蹈方面,自2017年以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导,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开创了“2017年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与学术交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大大促进了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为我国民族舞蹈指引了发展的方向。由此可见,现阶段未来中外舞蹈交流也逐渐开始由被动接受舞蹈文化输出的“非正常”交流,开始转变为“正常”的舞蹈交流形式,我国舞蹈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外舞蹈文化的交流中,我国从古至今,开始逐渐由“正常”的舞蹈文化交流转变为“非正常”后,再由“非正常”的舞蹈文化交流再次回归为“正常”的舞蹈文化交流。中外交流的各种形式都会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形成了积极地影响。因此,在对外交流的基础上更应该扎根在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丰富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唯一.中外文化交流与隋唐舞蹈的兴盛[J].北方音乐,2019,(08):63-64.

[2]陈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趋势[J].艺术评鉴,2017,(01):76-77.

[3]李娜,林毅.走出高原才能攀登艺术高峰 关于当前舞蹈创作的几点思考[J].舞蹈, 2017,(06):58-59.

[4]郗碧月.试论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J].智富时代,2018,(08):77-78.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