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彩“厚重风格”表达下的中国品格

2020-05-26杨蕾

艺术评鉴 2020年7期

杨蕾

摘要:水彩作为一种有着独立绘画语言的画种,在17、18世纪以前,一直被认为是绘画的小分支,甚至被认为只能是绘画打草稿的辅助,无法表现重大题材的透明水式颜料。17、18世纪之后,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产生,英国伦敦艺术市场的空前兴旺,促进了水彩画种的发展。水彩被西方传教士和艺术家们传入中国,中国艺术家利用这一媒介,创作了具有中国精神品格的水彩作品。中国近些年来,水军四起,水彩技法的多彩逐渐大放光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轻盈的水彩进入中国后与本土画家的融合,以周刚老师的水彩为例,探讨“厚重”的水彩语言如何表现中国品格。

关键词:周刚水彩   中国品格   水彩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61-02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1988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并且于1992年从美院的油画研究班毕业,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从中国美院的水彩高级研修班毕业,此后,周刚就一直在水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一、“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的早期女性人物画风格探索

作为50~60年代的艺术家,经历了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思想影响,周刚在对人物的描绘上,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理解和表达。他早期的人物水彩作品,很容易可以看出在构图、色彩上受到19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影响。如《青海凉风》,画面中两位裸体女性,一位女性收着腿舒展地横躺在画面正中央,另一位则略微低头,双手向前捂住胸部,曼妙的身姿,优美的身体曲线。两位佳人的面部都处在暗处,让人看不清楚,光影看似纷乱的洒在身上,大笔的色块叠加,巧妙的橙色蓝对比,充满青春与生命的活力。《少女与鱼》的画面展示了一位穿着白吊带白裤子的女性,她背对着观众,略微低头,仿佛打量着面前的一些鱼。人物的肤色黄中透着微弱的绿色,画面中大量的红黄蓝的色彩对比,以及一些几何形状的现代元素的融入让人看到一个现代而又内敛的中国女性形象。

这一系列的人物绘画创作主体多为女性,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可以看出周刚此时期的绘画大多是受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启发,把绘画看成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把记忆和印象中的东西,付诸于画面表达。周刚恰好的控制画面的水分,大胆的使用色彩和色块,让观者感受到新时代女性的青春与活力,这也反映了出在这个时期,周刚处于对色彩的偏爱中,其热烈的绘画风格,也悄悄影响着未来的创作。

二、“厚重的水彩语言表现”——煤矿工人系列组画

从2006年开始,周刚开始把绘画的目光由青春靓丽的女性转向了煤矿工人,把矿工们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用画笔表现在画纸上,在表现技法上又突破了水彩轻盈透明的质感,用类似于积墨的画法再现了厚重而沉稳的煤矿工人的形象。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周刚曾去往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个矿区,去体验观察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有了如此深刻丰富的亲身体验,使他表现在作品中的人物给人的视觉冲击,是直击人心的。一副画的生动和感动,仅仅足够了解表达对象是不够的,还需要绘画技法的灵活和熟悉绘画媒介的性能。周刚先生将感受运用于笔尖,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的煤矿工人形象,创作了大量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矿工沈宗辉》《矿工马强》《三个矿工》《等待下井》等。

通过欣赏这些水彩创作,很容易发现在其相似的风格下,水彩媒介的被大众所认知的透明轻盈的质感却表现的无比厚重。矿工们黝黑的肤色,略显疲倦的身躯,在水彩透明的质地下又晕染出了他们朴实,辛勤劳动的品格。画面整个色调处于低沉的基调上,但是许多画中,尽管我们看到感受到衣服沾有煤黑,但是工人们的眼睛却始终在暗地里看出一点生命的精神。周刚老师表现的不是70、80年代“伤痕美术”的悲壮,而是表现辛苦工作的平凡人们朴实的美好。单纯而热烈,是周刚老师表现在矿工人物组画中的韵味。

周刚画笔下的矿工,脸上总有一些好像擦之不去的黑,这是独属于煤矿工人们的标签。在这些黝黑的面庞下,是极端夸张发红、发黄、发青的肤色,有时甚至看不清楚面容,一团深色的色彩一笔带过整个面庞,在水彩的流动和通透的笔触下,看不清每一个人的脸,却能体会到一群相互聚集,等待下井的矿工暂时小憩的常态;有时夕阳西下,整个画面被笼罩在黄昏的余色中,周刚老师的黄昏并不浪漫,黄昏中似乎都弥漫着矿场上的尘屑,整幅画面都是赭色和昏黄,最亮的色彩,是坐下休息的工人眼中的色彩和嘴上的那支烟。我们透过画面,更多的是看到劳动人民身上的光芒,他们朴实无华,面对矿井的无常,他们不服输,不畏惧的心态,努力工作支撑家庭的光辉。周刚的绘画是热烈的,他用色的大胆以及色块的明快,表现出矿工身上利落的性格和举止。但周刚笔下的矿工又是混沌的,模糊不清的,很多时候,欣赏这些作品,观者看不清楚这个人的衣服,数不清楚这幅画有几个要着重表现的人物。这正是他水彩语言运用优秀的体现,水彩是流动性的绘画媒介,用水彩的流动来表现矿工的内心与外界的关系,是再合适不过了。

周刚用水彩的媒介作为表现手段,但却并没有走传统的写实方式,而是用了“积墨”的方式去呈现画面,其高度概括的笔触和厚重的色彩应用,大面积的亮色与混沌的暗色做对比,使其画面富有装饰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描绘矿工内心的焦灼、煤矿工人们和煤矿厂这个大环境的水乳交融,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周刚“厚重的水彩”表达与中国精神

在周刚眼中,煤矿工人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与农民、民工一样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祖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对物质的期许并不高,然而每当从矿井中出来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那一刻,他们对生命和爱的理解,恐怕比大多人都要深刻。他们是“在黑暗中采掘光明的人”。矿井作业有或多或少的风险,不能像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有梦想,有追求,能试错,他们工作在矿井深处,没有阳光,梦想也许并不高远,吸烟都需要远远的远离工作场地,然而对他们来说,矿下作业是不允许出错的,矿工身上兢兢业业越艰苦越坚韧的精神,这大概就是周刚通过画面想要传达的思想吧。在周刚老师的作品中,看不到绚丽的技巧,面对这幅画,每个人心中都会浮现出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这是超越了表达对象的一种情感和精神的传递。他做到了对于我国社会最底层人的关注与重视,他的画笔倾诉着他的使命感,表达着他亲身体验到的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平凡的赞颂。

四、结语

对于周刚老师来说,绘画是在追寻生命,他将对生命的致敬和对坚韧精神的赞许用画笔表现出来,这对许多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他打破了传统水彩清薄的表现形式,也创作了别人未曾尝试的创作题材,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感动,成就了水彩中的一颗明珠。他的创作生涯给更多的创作者以启示:水彩作为一种语言灵活的画中,表现技巧也绝不是仅仅局限于色彩层层叠加,轻盈通透的特性,也可融入更多绘画的技法,使水彩呈现出不同的韻味。水彩现在正在中国慢慢兴起,水彩也慢慢呈现着融进中国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作品。不同于周刚老师的表现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湖北美院的邵昱皓老师,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青花瓷相互结合,溶于水彩创作;内蒙古的奥迪老师,以素雅有品格为胜,创作出一幅又一幅具有中国内敛韵味的水彩静物。这些优秀的水彩大家,以不同的水彩风格各种水彩语言讲述着中国本土水彩的故事。未来的水彩将继承着此时优秀前辈的创作经验,吸收更多的元素,创造出更多雅俗共赏的兼具个性和韵味的中国水彩。

参考文献:

[1]郭彩霞.周刚水彩画艺术风格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2]孙燮阳.光在水彩人物画中的运用[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3]胡敬德.对话刘寿祥、周刚、赵云龙——关于中国水彩艺术的当代性转型、现状分析、方向确立、理论支持、学科建设等[J].艺苑,2008,(03).

[4]郑士龙.论水彩画创作中的主体真实性[J].美术大观,2001,(07).

[5]汤志刚.对水彩画用笔的认识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6]彭鹤年.论当代水彩画光与色的艺术表现魅力[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汪洋.对中国当代水彩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艺术教育,2004,(06).

[8]李宁.水彩语言在设计思维表达中的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赵曦.论中国现代水彩画的厚度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